闪鳞蛇科

✍ dations ◷ 2025-02-24 09:18:24 #蛇亚目,闪鳞蛇科

闪鳞蛇科是蛇亚目下的一个单型科,包含以分布于东南亚的闪鳞蛇属为主的蛇类。目前闪鳞蛇科内有两个被确认的品种,它们的特色是在阳光照射下,其鳞片与体纹会反映出有如金属或浮油般斑烂的色彩。(见参考资料3)

成年的闪鳞蛇约有1米长,头部的鳞片较为大片,这一点与新蛇科颇为相似。它们腹部的鳞片有退化的迹象,盆骨亦已不存在。闪鳞蛇背部的斑纹多呈红棕色或偏黑色;腹部没有特定的纹理,呈灰白色。鳞片色彩斑烂,在光线的照耀下会显得相当华丽。

闪鳞蛇具有洞栖性,平常都会潜藏于地下。它们多数只于天色昏暗的时候,才会出现捕食蛙类、其它蛇类,或者小型的哺乳类动物。

闪鳞蛇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包括华南地区(如海南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苏拉威西岛与及菲律宾。

闪鳞蛇并不是常见的宠物,这是因为被饲养的闪鳞蛇死亡率十分高。捕捉闪鳞蛇后的首六个月,与及以海运方式运送它们的期间,都是非常紧张的时期,闪鳞蛇往往容易死亡。同时,闪鳞蛇相当抗拒被触摸及把玩,它们会因此过度紧张甚至夭亡。饲育者必须为闪鳞蛇提供充份的温度及松软的泥土,方便它们活于地洞中,另外闪鳞蛇亦只能独立饲养,而不宜与其它动物一起共同饲育。

相关

  • 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先天性肺部呼吸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旧称先天性囊肿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CCAM)是一种和游离肺(英语:bronc
  • 16S 核糖体RNA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简称16S rRNA,是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30S亚基的组成部分。16S rRNA的长度约为1,542 nt。卡尔·乌斯和乔治·福克斯是率先在系统发育中使用的16S
  • 理查德·斯莫利理查德·埃利特·斯莫利(英语:Richard Errett Smalley,1943年6月6日-2005年10月28日),美国化学家。因发现富勒烯而与罗伯特·柯尔、哈罗德·克罗托共同获得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五旬节运动五旬节运动(Pentecostalism)是20世纪初兴起的基督教新教运动。他们特别强调说方言(Speaking in tongues)是要领受圣灵的首个外显的凭据,根据《圣经》记载的公元33年的五旬节,早期
  • 四元数 N ⊆ Z ⊆ Q ⊆ R
  • 莎草科见内文莎草科(学名:Cyperaceae)是被子植物中第八大科,单子叶植物中第三大科,也是禾本目中第二大科。多年生草本,很少一年生。从表面上看来,它就像是杂草一般。这个科很大,包括了约90
  • 古希腊教育教育在古希腊生活中,自从创建城邦直到希腊化时期和罗马统治时期,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古希腊教育起源于荷马时代的贵族化传统,在公元前5世纪受到诡辩家、柏拉图和伊索克拉底的
  • 围炉夜话围炉夜话,清朝作家王永彬的作品,成书于咸丰年间。该书与明朝洪应明《菜根谭》、陆绍珩《醉古堂剑扫》一起并称“处世三大奇书”,此书为明、清清言小品之一种,内容出于作者和家属
  • 马尔科姆·萨金特哈罗德·马尔科姆·瓦茨·萨金特爵士(Sir Harold Malcolm Watts Sargent 1895年4月29日-1967年10月3日)是一名英格兰指挥家、管风琴家和作曲家。他是伦敦爱乐乐团的创始成员,也
  • 克里斯蒂娜·盖格尔克里斯蒂娜·盖格尔(德语:Christina Geiger,1990年2月6日-),德国女子高山滑雪运动员,生于奥伯斯多夫。克里斯蒂娜·盖格尔曾获2010年世界青年滑雪锦标赛(英语:World Junior Alpine 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