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莉莉·艾尔伯
✍ dations ◷ 2025-08-13 02:08:19 #莉莉·艾尔伯
莉莉·艾尔伯(丹麦语:Lili Elbe,1882年12月28日-1931年9月13日)是一位丹麦跨性别女性,也是世界上有纪录的最早接受性别重置手术者之一。艾尔伯出生时生理性别为男性,名叫埃纳·莫恩斯·韦格纳(Einar Mogens Wegener),之后投身艺术界,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风景画家。1904年,韦格纳与画家戈尔达·戈特利布(英语:Gerda Wegener)结婚,婚后有时会扮成女装,为妻子作模特儿,自称为莉莉·艾尔伯。1912年,她和妻子搬到巴黎居住,随后逐渐抛弃男性性格,开始以女人身份生活。1930年,艾尔伯到德国接受了一系列性别重置手术,切除男性生殖器官,并将卵巢移植到体内,然而这次卵巢移植却以失败告终。她在手术后修改了自己法律上的性别,结束了与妻子的婚姻,退出了绘画事业,名字也改为莉莉·伊尔莎·艾尔文斯(Lili Ilse Elvenes)。1931年,她接受了最后一次手术,将子宫移植到体内,但手术之后产生了严重的排斥反应,不久便因此逝世。逝世后,她的朋友整理出版了她生前写下的回忆录,后人也以各种形式纪念她的这段经历。埃纳·韦格纳于1882年12月28日出生于丹麦的瓦埃勒,是一家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父亲是杂货店老板莫恩斯·威廉·韦格纳(Mogens Wilhelm Wegener),母亲是安妮·玛丽·汤普森(Ane Marie Thomsen)。韦格纳从小就留着长发,皮肤白皙,说话声音像女孩子,也经常因此被兄长嘲笑。幼年时的韦格纳曾经和“真正的男孩子”一起打架,但是在游泳课上却因为这些男孩的身体而感到不适。韦格纳的绘画水平出众,后来进入瓦埃勒技术学院(Vejle Tekniske skole)学习。1902年,韦格纳被哥本哈根的丹麦皇家艺术学院(英语: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录取,成为一位风景画家。在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期间,韦格纳结识了画家戈尔达·戈特利布(英语:Gerda Wegener)。两人因绘画结下缘分,1904年6月8日结为夫妻,这时韦格纳22岁,戈尔达19岁。二人婚后共同游遍欧洲,韦格纳靠风景画渐渐成名,戈尔达则主攻插画创作。1907年,韦格纳获得了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诺伊豪森奖(De Neuhausenske Præmier),还参加了丹麦秋季艺术展,并在瓦埃勒艺术博物馆和巴黎汽车沙龙举办了画展。韦格纳25岁左右时,戈尔达作画需要的女模特爽约没能前来,于是韦格纳便穿上长筒袜、高跟鞋和女装,为妻子扮演女模特,之后每当戈尔达缺少女模特时就由韦格纳来扮演。韦格纳惊奇地发现自己穿女装时感觉非常舒适,渐渐开始表现出自己的女性人格,自称为莉莉·艾尔伯。其中,“艾尔伯”(Elbe)这一名字来自她喜爱的城市德累斯顿旁的易北河(Elbe)。戈尔达因自己画中的这位深色头发的杏眼女郎而渐渐成名,直到1913年,公众才知道这位女子正是她的丈夫。起初,韦格纳仅仅在妻子找不到女模特时才会穿上女装扮演女性,但之后扮演女性的次数却越来越频繁,时间也越来越长,甚至超过了男装的时间。此时的她已经成为妻子画作中的主要模特,也渐渐放弃了自己的绘画事业。夫妻二人游遍意大利和法国,最终在1912年搬到巴黎居住。在这里,韦格纳可以公开以莉莉·艾尔伯的女性身份露面,戈尔达也可以以女同性恋的身份生活。1920年代到1930年代间,艾尔伯开始长期以女性身份出现在巴黎的社交场合中,或者在家中招待客人。艾尔伯自称是韦格纳的姐妹,她最亲密的朋友们也渐渐了解了她的秘密身份,但她的隐秘生活仍然不为外人所知。戈尔达也鼓励艾尔伯以女性身份生活。这时,这段婚姻已经变成戈尔达、韦格纳和艾尔伯之间的尴尬三角关系。有资料显示戈尔达可能是女同性恋者,她更青睐艾尔伯的人格,对韦格纳渐渐失去兴趣。韦格纳则感觉体内的男性人格抑郁失眠,疾病缠身,甚至屡屡产生自杀的念头;艾尔伯的人格却积极而幸福,逐渐占据了整个肉体。艾尔伯越来越难以接受自己男性的躯体,坚信自己应当是一位女性。她的妻子戈尔达在1929年也鼓励她接受手术改变性别。艾尔伯辗转丹麦、法国和德国的各家医院寻求帮助,但每个医生都诊断她是癔症或是同性恋。最终她在1930年到了德国德累斯顿的妇科诊所,通过朋友找到了医生科特·瓦内克洛斯(Kurt Warnekros)和性学专家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瓦内克洛斯医生很快理解了艾尔伯的内心,认为她是一位困在男性躯体内的女性。1930年3月5日,艾尔伯在柏林接受了第一次手术,切除了睾丸和阴茎。这次手术是在赫希菲尔德的指导下完成的。之后又做了四次手术,都是由瓦内克洛斯医生在德累斯顿妇科诊所完成的。手术的资金是夫妻二人共同举办画展筹得。在第二次手术中,医生还向她体内移植了一位26岁女性的一对卵巢,但不久就产生了严重的排斥反应以及其他的并发症,最终被迫切除。赫希菲尔德记录的病历资料在1933年遭纳粹焚毁,瓦内克洛斯的诊所和资料也毁于二战中的盟军炮火。但有记载显示,医生在为艾尔伯移植卵巢时,发现她的体内已经有了一对发育不成熟的卵巢,因此可能证实她在出生时即是双性人。接受手术之后,艾尔伯认为自己获得了新生。她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己也彻底放弃了艺术事业。艾尔伯认为,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只属于之前的男性躯体。她曾经写道:“我不想成为一名艺术家,我想成为一个女人。因此我必须关掉自己生命中的艺术创造力…… 我不能继续像曾经的那个男性艺术家一样创作了。”她和戈尔达两人在1930年9月致信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请求取消这桩婚姻。丹麦国王随后认定二人的婚姻无效。艾尔伯也修改了自己法律上的身份和性别,在1930年12月9日改名为莉莉·伊尔莎·艾尔文斯(Lili Ilse Elvenes)。戈尔达在艾尔伯手术期间一直给她支持和鼓励,在离婚之后,戈尔达嫁给了一名意大利军官,搬到摩洛哥居住。艾尔伯则爱上了另一个法国画家。这位法国画家被艾尔伯称作“克劳德”(Claude,化名),熟识艾尔伯已久,也了解她的真实身份。这位“克劳德”向艾尔伯求婚,艾尔伯表示等到完成手术,变成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女人之后就会和他结婚。艾尔伯希望能够变成一个“真正的女性”,生育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母亲。1931年,艾尔伯在德累斯顿接受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手术。这次手术中,医生将一个子宫移植到她的体内,希望艾尔伯能够因此获得生育能力。然而当时的医疗条件并不成熟,手术也过于激进。手术后,艾尔伯产生了严重的排斥反应,很快于1931年9月13日在德累斯顿逝世。死后也埋葬在德累斯顿三一公墓(Dresdner Trinitatisfriedhof)。她的坟墓于1960年代一度遭拆除,之后又重建恢复,于2016年4月22日对公众开放。艾尔伯逝世后,她的朋友厄恩斯特·哈瑟恩(德语:Ernst Harthern)化名为尼尔斯·霍伊尔(Niels Hoyer),收集了她的自传和回忆,编成《从男到女:莉莉·艾尔伯的告白》(Fra mand til kvinde: Lili Elbes bekendelser)一书,1931年在丹麦正式出版;随后,英文版《从男到女:第一次变性》(Man into Woman: The First Sex Change)也于1933年出版。书中介绍了艾尔伯的一生,但书中人物均改成了假名。2000年,美国作家大卫·埃伯肖夫(英语:David Ebershoff)根据艾尔伯的经历,写成小说《丹麦女孩》,在全球畅销。2015年,英国导演汤姆·霍伯将小说改编成为同名电影,于2015年11月27日上映。影片中的艾尔伯原定由女演员妮可·基德曼或格温妮丝·帕特罗饰演,但最终改为由男演员埃迪·雷德梅尼饰演。在丹麦哥本哈根每年举办的LGBT电影节“MIX哥本哈根”(MIX Copenhagen)为纪念莉莉·艾尔伯,设立了四项“莉莉奖”,分别颁发给评审团选出的最佳电影长片、最佳电影短片、最佳纪录片,以及观众选出的最受欢迎电影。
相关
- 兔热病兔热病(拉丁语:Tularemia),又称野兔病(rabbit fever)、鹿蝇热(deer fly fever)、大原病(Ohara's fever)、法兰西斯氏病,一种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通传染病。病原为土伦病法兰西斯氏
- 法 (印度哲学)法,直译为世间万法、音译为达摩(梵语:धर्म,dharma,巴利语:धम्म,dhamma)是在印度的哲学和宗教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含义多变的术语。在传统印度社会中,法在历史上已经指称了各种思
- 手腕腕(拉丁语:Articulatio radiocarpea;德语:Handgelenk;英语:Wrist)即是指手腕,为手掌与手臂连接的地方,在做运动前最好先运动手腕,因为手腕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手腕经常被用来戴手表、手
- 滞产滞产是指分娩的整个过程超过24小时。滞产分为二种,一种是临产潜伏期超过八小时,另一种是临产活跃期超过12小时。滞产的原因可能是子宫收缩不良、胎儿特别大或是其胎位异常、或
- Tlsub2/subS硫化亚铊是一价铊的硫化物,分子式为Tl2S。它在室温下会氧化,高温氧化时生成硫酸铊。硫化亚铊通常可以直接用铊和硫反应而成,也可以以硫化氢和氯化铊作用制取。
- 国民议会国民议会(英语:National Assembly、法语:Assemblée nationale),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由1789年6月13日,到1789年7月9日,是由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的第三等级代表(老百姓)组成的革命性的集
- 分子进化的中性理论中性演化理论全称为分子演化的中性理论(英语: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简称为中性理论。是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在1968年早期所提出的一种演化理论。这个理论认
- 荖浓溪荖浓溪(布农语:laku laku,意即"凶猛不定的河水";拉阿鲁哇语:Sakulahlu Taunguara)位于台湾南部,为高屏溪的主流上游,河长133公里,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分布于高雄市东部、屏东县北部
- 松江路松江路是台北市主要南北向道路之一。属双向道路,不分段,北接圆山交流道,南接新生南路(实际上是连结一小段新生北路─渭水路八德路段,才接上新生南路)。此外,台北捷运中和新芦线(松江
- C05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C05(血管保护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