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酸碱值
✍ dations ◷ 2025-11-09 04:17:08 #酸碱值
pH,亦称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音ㄌㄧㄥˊ)标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瑟伦·索伦森提出的。“pH”中的“H”代表氢离子(H+),而“p”的来源则有几种说法。第一种称p代表德语“Potenz”,意思是力度、强度;第二种称pH代表拉丁文“pondus hydrogenii”,即“氢的量”;第三种认为p只是索伦森随意选定的符号,因为他也用了q。现今的化学界把p加在无量纲量前面表示该量的负对数。通常情况下(25℃、298K左右),当pH小于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大于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pH等于7的时候,溶液为中性。pH允许小于0,如盐酸(10 mol/L)的pH为−1。同样,pH也允许大于14,如氢氧化钠(10 mol/L)的pH为15。pH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指的是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有时也被写为,水合氢离子活度),单位为摩尔/升,在稀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约等于氢离子的浓度,可以用氢离子浓度来进行近似计算。在25°C下,pH=7的水溶液(如:纯水)为中性,这是因为水在25°C下自然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水的离子积常数)始终是1×10−14,且两种离子的浓度都是1×10−7mol/L。pH小于7说明H+的浓度大于OH−的浓度,故溶液酸性强,而pH大于7则说明H+的浓度小于OH−的浓度,故溶液碱性强。所以pH愈小,溶液的酸性愈强;pH愈大,溶液的碱性也就愈强。在非水溶液或25°C的条件下,pH=7可能并不代表溶液呈中性,这需要通过计算该溶剂在这种条件下的电离常数来决定pH为中性的值。如373K(100℃)的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5.5×10−13,即pH约为6.13,此时为中性溶液。
由于实际中的溶液不是理想溶液,所以仅仅用H+浓度是不可以准确测量的,因此也无法准确计算得到溶液的pH。故而应当采用H+活度,即这样从理论上讲只要知道氢离子的活度a(H+)就可以得到溶液的准确pH。于是人们给pH下了一个操作定义。对于溶液X,测量下列伽伏尼电池的电动势Ex:将未知pH的溶液X换成已知pH的溶液S,同样测量电池的电动势Es。则式中F为法拉第常数,
R
{displaystyle R}
为摩尔气体常数,
T
{displaystyle T}
为热力学温度。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未知溶液与标准溶液的电动势就可以计算出未知溶液的pH。为此IUPAC规定了一些标准溶液的pH。有很多方法来测量溶液的pH:pOH(氢氧根离子浓度指数)是和pH相对应的表示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活度的概念,定义如下:当在298K(25℃)的时候,水的离子积
K
w
=
[
H
+
]
[
OH
−
]
=
10
−
14
{displaystyle {mbox{K}}_{mbox{w}}==10^{-14}}
,因为
log
K
w
=
log
[
H
+
]
+
log
[
OH
−
]
{displaystyle log {mbox{K}}_{w}=log+log}
,所以此时pOH=14-pH,pH和pOH之和为14。由pH的定义可知,pH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尺度,在很多方面需要控制溶液的酸碱,这些地方都需要知道溶液的pH:
相关
-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棘皮动物、软体动物、刺胞动物、节肢动物、海绵动物、线形动物以及脊索动物门的头索动物及尾索动物等。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
- 凝血/纤溶系统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称为凝血。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
- Sirius可视化软件Sirius可视化软件(简称Sirius)是圣地亚哥超级计算机中心(San Diego Supercomputer Center)所开发的一个分子建模与分析系统。Sirius设计旨在支持除简单显示小分子和蛋白质的之外
- 反义链(英语:Sense,也称股)在分子生物学中指一段核酸分子(如RNA与DNA)及其互补序列在指定氨基酸序列中的作用性质。例如,若RNA可以直接合成蛋白质,则该段RNA为正链;反之,若RNA需要先进行转
- 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又称“胸廓造口术、胸腔管手术”,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外科手术。一般用于治疗各种胸腔积水、胸腔积液(英语:pleural effusion)和气胸等。过程是先进行局部麻醉后,在肋
- 万隆万隆市(印尼语:Kota Bandung),位于印度尼西亚的西爪哇,古称勃良安,意为仙之国,现名意为山连山。为印尼第四大城市,也是西爪哇省的首府。该城市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会址所在地,因为第一
- 地质学原理地质学原理(英文:Principles of Geology)是英国地质学家查理斯·莱尔的名著。1830年至1833年间分成三卷先后出版,莱尔在书中阐述了均变论的观点,认为山川河流的形成都是长时间积
- 福氏耐格里变形虫福氏耐格里虫(学名:Naegleria fowleri)是异叶足纲(Heterolobosea)的内格里虫,俗称食脑菌、食脑变形虫(brain-eating amoeba)、福氏阿米巴虫。在其生物生命周期有三种型态:囊胞、类阿
- 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由可产生种子的植物所组成的,有胚植物的一个子类群。它是所有植物中最进化的一个物种。无论在物种数量和地理分布也是最多最广的。现存的种子植物可以分为五种类群
- 人工选择人工选择(英语:Artificial selection,又译人择)是指针对特定性状进行育种,使这些性状的表现逐渐强化,而人们不需要的性状则可能逐渐消匿的过程。最早对此进行定义的科学家为查尔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