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笃会

✍ dations ◷ 2025-08-17 11:43:57 #本笃会

本笃会(拉丁语:Ordo Sancti Benedicti)又译为本尼狄克派,亦被称为“黑修士”(得名于修会僧袍的颜色),是天主教的一个隐修会,是由意大利人圣本笃于529年在意大利中部卡西诺山所创,遵循中世纪初流行于意大利和高卢的隐修活动。其规章成为西欧和北欧隐修的主要规章。本笃会隐修院的象征是十字架及耕地的犁。另外,在不同地方的旧天主教会、圣公会及路德会均有本笃会。

圣本笃所订的会规共七十三章。非常生活化,照顾到祈祷、求知、劳动各方面,并提倡适度的灵修。会规规定会士不可婚娶,不可有私财,一切服从长上,称此为“发三愿”。 本笃会会士每日必须按时进经堂诵经,咏唱“大日课”,余暇时从事各种劳动。会规要求祈祷不忘工作,视游手好闲为罪恶。后来该会规成为天主教修会制度的范本。本笃会传统重视教会音乐,今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的本笃会修院仍保持这一传统。

本笃会规是要建立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藉着基督、在基督内、靠着圣神回归到上帝面前。这样规律的生活结构是为了要随时随地意识到天主的临在。而在团体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内在的改变,才能持守对基督的誓约。并借着对地方和人的恒常关系,来达成这个永久的盟约。

本笃会于9世纪渐渐兴起。9世纪后,许多修院会规松弛。

10世纪时,法国克吕尼隐修院首先发起改革运动,称“重修本笃会”。11世纪初在法国第戎附近的熙笃旷野又有熙笃会产生,在法国查尔特勒山圣勃路诺创办有加多森会。15世纪-16世纪时,因会士到殖民地传教,该会的隐修性质逐渐消失。

本笃会产生过24位教宗,4600位主教和五千多位圣人。

1925年,美国本笃会的神父来到中国北京,创建辅仁大学。不久移交给圣言会负责,还在河南开封传教。1930年代退出中国。

相关

  • 时间囊时间囊是一个贮藏货物或资料用的物品,作为一个与未来的人沟通用的方法。它一般在世界博览会此类大型展览中制作并埋下,等待下一次的机缘令它们再次被发现。它们有时会无意地被
  • 身份验证身份验证(英语:Authentication)又称“验证”、“鉴权”,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完成对用户身份的确认。身份验证的目的是确认当前所声称为某种身份的用户,确实是所声称的用户。在日常
  • 权力归花儿权力归花儿(英语:Flower power,亦称为花的力量、权力归花或权力归花的精神)是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美国反文化活动的口号,标志着消极抵抗和非暴力思想。它是源于反越战运动。
  • 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湖南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位于中国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镇的国家森林公园,以山地峡谷地形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森林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整,有高等
  • 詹姆斯·杜威·沃森詹姆斯·杜威·沃森(英语:James Dewey Watson,1928年4月6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牵头人之一。与同僚佛朗西斯·克里克因为共同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而与莫里斯·
  • 海克·劳芬伯格海克·劳芬伯格(德语:Heike Laufenburg,1961年5月17日-),德国女艺术家,插图画家和作家。海克·劳芬伯格出生于杜塞尔多夫,已婚并且有三个孩子。从女子实用中学毕业后她选择了在梅兰
  • 奥维克·阿布拉米扬奥维克·阿卡米·阿布拉米扬(亚美尼亚语:Հովիկ Արգամի Աբրահամյան;1958年1月24日-),是亚美尼亚的政治家,自2014年4月13日起接替季格兰·萨尔基相成为亚美尼亚
  • 增距镜增距镜(Teleconverter 或Tele extender)是装设于照相机机身和镜头之间的次镜,作为放大镜头成像的中心区域。例如在35 mm规格底片的相机上,2倍增距镜可将影像中心 12×18 mm的影
  • 李光祖李光祖可能指下列人物:
  • 陈心启陈心启(1931年-2021年3月30日),男,福建福州人,中国植物分类与系统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