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

✍ dations ◷ 2025-05-18 12:20:31 #1878年出生,1959年逝世,阿根廷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联盟大会主席,阿根廷外交部长,拉普拉塔大学校友,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校友,西班牙裔阿根廷人,布宜诺斯艾利

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西班牙语:Carlos Saavedra Lamas ,1878年11月1日-1959年5月5日)是阿根廷的学者和政治家,他在193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为史上首位拉丁美洲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个阿根廷爱国者的后裔,后来他又娶了一个共和国的总统的女儿。卡洛斯著名不单因为作为阿根廷外交部长时起进行草国际协定和国际调解工作,同时因为作为一个教授,在劳工立法和国际法领域的学术成就。1959年,他因为脑出血去世,享年八十岁。

他在1903年获得法律学位的博士,后来他接受了在拉普拉塔大学,在那里他开始跨越超过40年的教学生涯中。后来,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成立社会学课程,并在大学法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和宪法法律,最终成为大学校长。卡洛斯是劳动立法领域的先驱。1919年,他支持国际劳工组织成立,并在1928年主持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举行的会议,同时担任阿根廷代表团的领导。

他的政治生涯始于1906年,然后于1907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成为秘书长。 1915年,他被任命为司法和教育部长。1932年,他被阿根廷总统阿古斯丁·佩德罗·胡斯托任命为外交部长。在担任外长的6年期间,他为阿根廷嬴得国际信誉,在30年代,他几乎在每一个南美外交问题上都担当重要角色,又带领阿根廷重返阔别十三年的国际联盟,而且此期间代表阿根廷出席大部分的国际会议。1932年至1935年,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之爆发查科战争,卡洛斯联同其他美洲国家成功调解,两国双方签订《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约》。因此,他于1936年当选为国际联盟大会的主席。同时为他带来193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荣耀。


相关

  • 粘质沙雷氏菌黏质沙雷菌(学名:Serratia marcescens)又称灵杆菌,属于耶尔森菌科(英语:Yersiniaceae)沙雷菌属(英语:Serrati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性杆菌,亦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于1819年在意大利
  • 弗兰克·沃生·戴森弗兰克·沃生·戴森爵士(英语:Frank Watson Dyson,1868年1月8日-1939年5月25日),KBE、皇家学会会员、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英国天文学家、皇家天文学家。他引入了英格兰格林威治时间
  • 推古天皇推古天皇(日语:推古天皇/すいこてんのう Suiko Tennō;554年1月1日-628年4月15日,讳号丰御食炊屋姬尊,或称额田部皇女。为日本第33代天皇(592年12月8日至628年3月7日)。父亲是日本第
  • 工业用杂酚油矿物杂酚油(英文:Coal tar creosote 或 Creosote oil),或工业用杂酚油,是一种从煤焦油或其他矿物油中蒸馏而成的液体。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本品有时被称为杂酚油或木馏油,它和前两者
  • 十二宗徒使徒(古希腊语:ἀπόστολος;英语:apostle;罗马天主教译为宗徒)基督教名词,是为某个特殊使命奉召被差派出去的门徒。原意是受差遣者、信差、使者。在基督教教义中,它可以指五
  • 锁模技术锁模是光学里一种用于产生极短时间激光脉冲的技术,脉冲的长度通常在皮秒(10-12秒)甚至飞秒(10-15秒)。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在激光共振腔中的不同模式间引入固定的相位关系,这样产生
  • 口疮口腔溃疡,由于发病部位、局部症状的不同,用语又称口内炎、口疮、口舌疮、口破、口疳、口疡、嘴破、痱滋等,是指口腔内之唇、舌颊及上腭等软组织处的粘膜,发生单个或多个黄白色圆
  • 克伦族克伦族(缅甸语:ကရင်,缅甸语委转写:ka.rang,.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菌异养菌异养(英语:Myco-heterotrophy)是植物与真菌的一种共生关系,此关系中植物不行光合作用,而是与真菌形成菌根后,透过寄生真菌取得全部或部分的有机养分。菌异养被认为是一种欺诈行
  • 透明层透明层(英语:stratum lucidum),位于颗粒层上方,由数层无核扁平细胞组成。透明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没有明晰的界线,只有在手掌和脚底等表皮较厚的部位才能看见。医学导航: 皮肤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