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根纳季耶维奇·涅恰耶夫

✍ dations ◷ 2025-05-20 13:17:08 #1847年出生,1882年逝世,俄罗斯无政府主义者,俄罗斯帝国政治人物,民粹派,第一国际人物,弗拉基米尔省人,虚无主义者

谢尔盖·根纳季耶维奇·涅恰耶夫(俄语:Серге́й Генна́диевич Неча́ев 1847年10月2日-1882年11月21日或12月3日)是一名俄国革命家,他常被与俄国的否权主义运动(Nihilist movement)联系起来,并且因对革命不择手段的追求——包括进行恐怖主义活动——而知名。他还是激进书籍《革命者教义》()的作者。

1869年,在卷入了一场谋杀前同伴的案件后,涅恰耶夫逃离了俄国。他与同时期革命分子的复杂关系导致了他被驱逐出第一国际。1872年,他在瑞士遭到逮捕并被遣送回俄国,接着被判处20年监禁并最终死于狱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反否权主义小说《群魔》中的角色彼得·韦尔霍文斯基(Pyotr Verkhovensky)正是以涅恰耶夫为原型。

谢尔盖·涅恰耶夫出生于伊万诺沃,接着在一个偏僻小镇长大。他家境贫困——他的父亲是一名侍者兼广告牌画工,他的母亲则在他八岁那年去世了。除此之外涅恰耶夫还有两个姊妹和祖父母。他们一家人住在一个三室的房子里——他们都是迁移到伊万诺沃的前农奴。在年纪尚轻时,他就已经意识到了社会的不公,并对本地的贵族心怀怨恨。10岁那年,谢尔盖子承父业——开始在宴会上当侍者,以及粉刷广告牌。他的父亲在工厂给他找了个当差的工作,但谢尔盖拒绝了。他的家庭花钱雇佣了优秀的老师教他拉丁语、德语、法语、历史、数学和修辞学。

1865年,涅恰耶夫18岁,他搬到了莫斯科,并在那里为历史学家米哈伊尔·波戈金工作。一年后,他又搬到圣彼得堡并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开始在教会学校教书。从1868年9月开始,涅恰耶夫作为旁听生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听课,并接触到了有关十二月党人起义、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和巴枯宁的反政府作品,此外,还有大学生们越发反叛的思想。据说,涅恰耶夫甚至睡在硬木板上、每日以黑面包为食,以此模仿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 )中的人物——苦行僧般的革命家拉赫蒙托夫(Rakhmetov)。

受德米特里·卡拉科佐夫(Dmitry Karakozov)行刺沙皇失败的鼓舞,涅恰耶夫参与了1868到1869年的学生运动,并和彼得·特卡乔夫等人共同领导着一小撮激进分子。涅恰耶夫参与制定了这场学生运动的“革命活动流程”。流程宣布社会革命是它的终极目标。这一流程还指明了建立革命组织和从事颠覆活动的方法。这一流程还特别设想要编撰一本《革命者教义》——在未来,涅恰耶夫会因此而名扬天下。

1868年12月,他在一场教师会议上遇到了查苏利奇(她在1878年试图刺杀圣彼得堡总督特里波夫将军(Fyodor Trepov))。他邀请她到他的学校参加“烛光革命手册阅读会”。在阅读会上,他会把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的画像摆在桌子上。在这些会上,涅恰耶夫谋划在废除农奴制的第九周年的周年纪念活动上刺杀沙皇。1869年2月28日,这群学生最后一次集会,涅恰耶夫交给他们一份呼吁集会自由的请愿书。尽管涅恰耶夫没有说明会拿这份请愿书做什么用,还是有97名学生签署了这份请愿书。2天后,他把请愿书交给警察,希望通过监禁和流放让这些学生变得更加极端。

《革命者教义》或名为《革命者教义问答》,是1869年22岁的谢尔盖‧涅洽耶夫与巴枯宁在日内瓦合写的一部著作。内容共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为革命者对自身的态度;第二段为革命者对革命同志的态度;第三段为革命者对社会的态度;第四段则是革命组织与人民的关系。

相关

  • 文化语文化语(朝鲜语:문화어/文化語),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为“朝鲜”)所使用的标准朝鲜语。1992年出版的《朝鲜话大辞典》(조선말대사전/朝鮮말大辭典)对“文化语”的定义为:在
  •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SIPRI)是一个致力于研究冲突,军备,军备控制以及裁军的国际独立机构。该研究所于1966年创立。根据
  • 双酚A双酚A(Bisphenol A,缩写为BPA),台灣多稱之為酚甲烷。一种化工原料,是已知的内分泌干扰素(环境荷尔蒙)。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两个酚官能团。双酚A被用于合成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树
  • 色温色温是可见光在摄影、录像、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的特征。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
  • 末日迷踪 (2014年电影)《末日迷踪》(英语:)是一部2014年美国末日惊悚片,由维克·阿姆斯特朗(英语:Vic Armstrong)执导、保罗·拉隆德(英语:Paul LaLonde)和John Patus编剧。电影改编自黎曦庭及曾健时(英语:Jer
  • 岳骏声岳骏声(1574年-?),字季有,号石锺,桐乡县人,浙江嘉兴府嘉兴县籍,明朝政治人物。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第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授都察院观政。授刑部山东司主事,癸丑,升员外。甲寅,升部中
  • 魏藻德魏藻德(1605年7月1日-1644年),字思令,号清躬,应天府上元县人,顺天府通州籍,明朝状元、政治人物。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第二十三名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易四房会试第98名进士,殿
  • E-PrimeE-Prime是English-Prime的缩写(可记作É或E′),指去除了系动词to be(包括所有变位、缩写等形式)的英语。E-Prime由大卫·波兰德(David Bourland)于1940年代提出,以作为阿尔弗雷德·
  • 哈里森·怀特哈里森·怀特(Harrison Colyar White,1930年3月21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退休教授。他在社会网络的“哈佛革命”扮演了重要角色,为社会网络这一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了一
  • 日本诞生《日本诞生》是日本东宝株式会社制作的特摄电影,1959年10月25日公开在日本上映,台湾上映时译为《日本开国奇谭》。本片属于彩色作品,亦是东宝公司第1千部电影的纪念作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