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根纳季耶维奇·涅恰耶夫

✍ dations ◷ 2025-08-16 05:25:19 #1847年出生,1882年逝世,俄罗斯无政府主义者,俄罗斯帝国政治人物,民粹派,第一国际人物,弗拉基米尔省人,虚无主义者

谢尔盖·根纳季耶维奇·涅恰耶夫(俄语:Серге́й Генна́диевич Неча́ев 1847年10月2日-1882年11月21日或12月3日)是一名俄国革命家,他常被与俄国的否权主义运动(Nihilist movement)联系起来,并且因对革命不择手段的追求——包括进行恐怖主义活动——而知名。他还是激进书籍《革命者教义》()的作者。

1869年,在卷入了一场谋杀前同伴的案件后,涅恰耶夫逃离了俄国。他与同时期革命分子的复杂关系导致了他被驱逐出第一国际。1872年,他在瑞士遭到逮捕并被遣送回俄国,接着被判处20年监禁并最终死于狱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反否权主义小说《群魔》中的角色彼得·韦尔霍文斯基(Pyotr Verkhovensky)正是以涅恰耶夫为原型。

谢尔盖·涅恰耶夫出生于伊万诺沃,接着在一个偏僻小镇长大。他家境贫困——他的父亲是一名侍者兼广告牌画工,他的母亲则在他八岁那年去世了。除此之外涅恰耶夫还有两个姊妹和祖父母。他们一家人住在一个三室的房子里——他们都是迁移到伊万诺沃的前农奴。在年纪尚轻时,他就已经意识到了社会的不公,并对本地的贵族心怀怨恨。10岁那年,谢尔盖子承父业——开始在宴会上当侍者,以及粉刷广告牌。他的父亲在工厂给他找了个当差的工作,但谢尔盖拒绝了。他的家庭花钱雇佣了优秀的老师教他拉丁语、德语、法语、历史、数学和修辞学。

1865年,涅恰耶夫18岁,他搬到了莫斯科,并在那里为历史学家米哈伊尔·波戈金工作。一年后,他又搬到圣彼得堡并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开始在教会学校教书。从1868年9月开始,涅恰耶夫作为旁听生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听课,并接触到了有关十二月党人起义、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和巴枯宁的反政府作品,此外,还有大学生们越发反叛的思想。据说,涅恰耶夫甚至睡在硬木板上、每日以黑面包为食,以此模仿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 )中的人物——苦行僧般的革命家拉赫蒙托夫(Rakhmetov)。

受德米特里·卡拉科佐夫(Dmitry Karakozov)行刺沙皇失败的鼓舞,涅恰耶夫参与了1868到1869年的学生运动,并和彼得·特卡乔夫等人共同领导着一小撮激进分子。涅恰耶夫参与制定了这场学生运动的“革命活动流程”。流程宣布社会革命是它的终极目标。这一流程还指明了建立革命组织和从事颠覆活动的方法。这一流程还特别设想要编撰一本《革命者教义》——在未来,涅恰耶夫会因此而名扬天下。

1868年12月,他在一场教师会议上遇到了查苏利奇(她在1878年试图刺杀圣彼得堡总督特里波夫将军(Fyodor Trepov))。他邀请她到他的学校参加“烛光革命手册阅读会”。在阅读会上,他会把罗伯斯庇尔和圣茹斯特的画像摆在桌子上。在这些会上,涅恰耶夫谋划在废除农奴制的第九周年的周年纪念活动上刺杀沙皇。1869年2月28日,这群学生最后一次集会,涅恰耶夫交给他们一份呼吁集会自由的请愿书。尽管涅恰耶夫没有说明会拿这份请愿书做什么用,还是有97名学生签署了这份请愿书。2天后,他把请愿书交给警察,希望通过监禁和流放让这些学生变得更加极端。

《革命者教义》或名为《革命者教义问答》,是1869年22岁的谢尔盖‧涅洽耶夫与巴枯宁在日内瓦合写的一部著作。内容共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为革命者对自身的态度;第二段为革命者对革命同志的态度;第三段为革命者对社会的态度;第四段则是革命组织与人民的关系。

相关

  • 藜(学名:Chenopodium album)为苋科藜属的植物。分布于全球温带及热带以及中国各地,生长于海拔50米至4,200米的地区,见于路旁、荒地及田间。灰菜(救荒本草)
  • 美国短毛猫美国短毛猫(英语:American Shorthair)是原产美国的一种猫,其祖先为欧洲早期移民带到北美的猫种,与英国短毛猫和欧洲短毛猫同类。据记载,五月花号上携带了数只猫以帮助除鼠。该品种
  • 一院制一院制是指国家的议会只设一个院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立法和通过议案比较简便,亦避免冗长的立法程序。
  • 拉斯洛·克莱因海斯勒克莱因海斯勒·拉斯洛(匈牙利语:Kleinheisler László,1994年4月8日-)是一位匈牙利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司职中场。现效力于克罗甲球队奥斯积克。西方媒体常以西方姓名习惯,将他称
  • 杨文里杨文里(日语:ヤン・ウェンリー/英语:Yang Wen-li,宇宙历767年4月4日至-800年6月1日),又译“杨威利”、“杨文理”、“杨温利”、“罗坤力”;田中芳树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及《银
  • 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莱茵哈特·冯·罗严克拉姆(日语:ラインハルト・フォン・ローエングラム/德语:Reinhard von Lohengramm,帝国历467年3月14日-新帝国历003年7月26日),为 日本作家 田中芳树 所著 科幻
  • 大伴家持大伴家持(约718年-785年),日本奈良时代政治家及歌人,出生贵族家庭,曾历任少纳言、越中守、兵部少辅、因幡守、卫门督、春宫大夫、中纳言、持节征东将军等多个官职。他一生在官场浮
  • 轨道 (力学)在物理学中,轨道是一个物体在引力作用下绕空间中一点运行的路径,比如行星绕一颗恒星的轨迹,或天然卫星绕一颗行星的轨迹。行星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而且其绕行的质量中心在椭圆的
  • 曹成曹成(1113年-?),北宋汝阴县(今安徽阜阳颍州区)人。少有大志,常向邻人说:“天下为己任者,舍我其谁?”但因家贫,15岁随父当了铁匠。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自黎阳取河南,连陷汴梁以南州县
  • 隐喻 (哲学)隐喻(metaphor,亦称暗喻),指“以描述另一事物的方式来描述某个事物”。最近几十年以来,隐喻越来越受到分析哲学和欧陆哲学的重视,但却是基于不同的原因。在英美分析哲学(尤其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