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曼断裂星系

✍ dations ◷ 2025-09-11 07:32:16 #莱曼断裂星系

莱曼断裂星系是利用星系在莱曼极限两侧波段(英语:Astronomical filter)的图像不同而发现的高红移的恒星形成星系。过去这种技术主要利用紫外和光学波段寻找红移值z=3-4的星系,但是随着紫外线天文学和红外线天文学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在紫外和近红外波段寻找更低或更高红移的星系。

莱曼断裂星系的筛选技术事实上是依赖能量高于莱曼极限的辐射,因为912Å的波长几乎完全被星系的恒星形成区周围的中性气体吸收。在静止参考系的发射星系,波长比912Å更长的光谱较为明亮,但是非常黯淡或无法检测出更短的波长 -这被称为 漏失或是"断裂",可以用来寻找莱曼极限的位置。波长短于912Å,在远紫外线范围的光会被地球的大气层阻挡,但是不能忽略掉非常遥远星系的光因为宇宙膨胀的拉长。对红移=3的星系,莱曼断裂的位置出现在3600Å,这足以被地基或太空中的望远镜检测出来。

红移=3的星系候选者可以通过的可见光影像筛检(对波长大于3600Å的灵敏),但是不会出现在紫外线影像中(对波长短于3600Å的灵敏)。这项技术经过修改,通过选择不同的滤镜,可以寻找不同红移的星系 -只要影像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莱曼极限筛选器的上下界限,这个方法就行得通。为了确认经由颜色选择所估计的红移,必须使用光谱仪进行后续的观测。虽然高精度红移必须通过光谱仪测量,但由于光谱测量比成像耗费更多时间,所以通过莱曼断裂技术筛选出候选者能大大提高星系红移巡天的效率。

为了更好的了解莱曼断裂星系的演化以及恒星形成率,远红外线发射的研究一直至关重要。目前为止,中红外线样本还很小。大部分的个体结果依然来自引力透镜的莱曼断裂星系和紫外线,或是赫歇尔卫星检测到的几个天体的资讯,或使用堆叠技术,这些方法可以给出尚未检测到的莱曼断裂星系的平均值。

相关

  • 二十第八第十埃及第二十王朝是古埃及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其与第十八王朝和第十九王朝统称新王国时期。第二十王朝是新王国时期最后一个王朝,继其之后就是第三中间时期。第二十王朝的
  • 恒星形成恒星形成是分子云的高密度区崩溃成为球形的等离子体形成恒星的过程。作为天文物理的一个分支,恒星形成的研究包括作为前导的星际物质和巨分子云,到恒星形成过程,早期型恒星和行
  • 果奴果奴(Applave),网络词汇,意为“苹果产品的奴隶”;最初指因食品价格上涨而自称吃不起水果蔬菜的人,含戏谑色彩。 果奴(Applave)广义指盲目消费苹果产品的人; 果奴(Applave)狭义指没有充
  • 小英格小英格(瑞典语:Inge Halstensson;?-1125年)。斯滕克尔王朝国王哈尔斯滕的儿子、老英格的侄子、菲里普的弟弟。瑞典国王(1110年-1125年在位)。在一些传统的传记中,当叔父老英格于1105年
  • 汉斯·克兰克尔约翰·"汉斯"·克兰克尔(德语:Johann "Hans" Krankl,1953年7月22日-),简称汉斯·克兰克尔(德语:Hans Krankl),出生在维也纳,是一名奥地利足球主教练及前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作为一名多
  • 南希·迈耶斯南希·简·迈耶斯(英语:Nancy Jane Meyers,1949年12月8日-),美国犹太裔导演、编剧暨制片人。代表作品多为浪漫喜剧,如琳赛·萝涵主演的《天生一对》(1998)、梅尔·吉勃逊和海伦·杭
  • 威廉·穆勒威廉·A·穆勒(英语:William A. Mueller,1901年1月17日-1992年5月11日),美国音频工程师,曾2次被提名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奖。1992年去世,享年91岁。
  • 哈萨克河流列表哈萨克河流列表,列举全部或部分在哈萨克境内的河流,并依照流域排列;支流则由河口至源头排序。
  • 殷继增殷继增(1910年10月31日-?),男,山东人,中国基督教人物,牧师。曾任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燕京神学院院长。
  • 阿尼瓦尔·阿塞韦多阿尼瓦尔·圣地亚哥·阿塞韦多(西班牙语:Aníbal Santiago Acevedo,1971年4月28日-),波多黎各男子拳击运动员。他曾代表波多黎各参加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拳击比赛,获得一枚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