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割

✍ dations ◷ 2025-11-17 01:29:58 #正割

正割(Secant, sec {displaystyle sec } +90°,其中 k {displaystyle k} )到 2 k π + π 2 {displaystyle 2kpi +{frac {pi }{2}}} +90°)的区间之间,函数是递增的,另外正割函数和余弦函数互为倒数。

在单位圆上,正割函数位于割线上,因此将此函数命名为正割函数。

和其他三角函数一样,正割函数一样可以扩展到复数。

正割的数学符号为 sec {displaystyle sec } 轴正半部分得到一个角 θ {displaystyle theta } 坐标等于 sin θ {displaystyle sin theta } 。在这个图形中的三角形确保了这个公式;半径等于斜边并有长度1,所以有了 sec θ = 1 x {displaystyle sec theta ={frac {1}{x}}} 。单位圆可以被认为是通过改变邻边和对边的长度并保持斜边等于1查看无限数目的三角形的一种方式。

对于大于 2 π {displaystyle 2pi } (360°)或小于 2 π {displaystyle -2pi } (-360°)的角度,简单的继续绕单位圆旋转。在这种方式下,正割变成了周期为 2 π {displaystyle 2pi } (360°)的周期函数:

对于任何角度 θ {displaystyle theta } 和任何整数 k {displaystyle k}

正割函数和余弦函数互为倒数

即:

正割也能使用泰勒级数来定义:

sec θ = 2 e i θ + e i θ {displaystyle sec theta ={frac {2}{e^{{mathrm {i} }theta }+e^{-{mathrm {i} }theta }}},}

艾萨克·巴罗在1670年提出正割的积分

正弦 · 余弦 · 正切 · 余切 · 正割 · 余割

反正弦 · 反余弦 · 反正切 · 反余切 · 反正割‎ · 反余割

正矢 · 余矢 · cis函数 · 余cis函数 · 半正矢 · 半余矢 · 外正割 · 外余割 · atan2 · 古德曼函数

双曲正弦 · 双曲余弦

正弦定理 · 余弦定理 · 正切定理 · 余切定理 · 勾股定理

诱导公式 · 三角函数恒等式 · 三角函数精确值 · 三角函数积分表 · 三角函数表 · 双曲三角函数 · 双曲三角函数恒等式

相关

  • 叶朝辉叶朝辉(1942年3月1日-),生于四川简阳,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2001年当
  • ClO一氧化氯,为氧氯化合物,化学式为ClO。臭氧层破洞与它有关。在臭氧层中,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发生反应,产生氧分子与一氧化氯 。
  • 陈伯齐陈伯齐(1903年7月-1973年10月),广东台山人。教授、建筑学家。1903年出生于台山汶村北拱一侨工家庭。早年就读于文海书院。1924年毕业于广州高师附属师范学校,在广州教小学。1928
  • 共模干扰共模干扰(common-mode interference)为电信术语,有以下二种不同的意思:例如一个5V电路,其信号端及接地同时出现了一个20V,宽度1nS的方波,这就属于共模干扰。共模干扰可以用以下的方
  • 等震线图等震线图(英语:Isoseismal Map),是指同一地震在地面引起相等破坏程度(称烈度)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在地震发生后通过宏观调查作出的,标绘等震线的图件称等震线图。等震线图的型式
  • 陶治元陶治元(1848年-1917年),原名诒元,字三辰,号念桥。光绪八年副榜贡,光绪十四年举人,光绪十四年阳湖县学训导,官至内阁中书。光绪初年,编《皇清经解敬修堂编目》十六卷,“依经为序,于各经逐
  • 森胁良太森胁良太(1986年4月6日-),日本足球运动员,现效力京都不死鸟,前日本国家足球队成员。森胁良太毕业于广岛县立吉田高等学校,2004年以2种登录选手的身份加入广岛三箭。2004年6月5日,他
  • 掌布河掌布河,位于中国贵州省南部,是曹渡河右岸支流,发源于惠水县宁旺乡龙泉村,东南流经祥摆至平塘县掌布乡烂马折向南,经掌布峡谷风景区,至河湾注入曹渡河。河长28千米,流域面积135平方
  • 范氏范氏,晋卿家族,六卿之一,前593年成立,前490年败亡。范氏出自祁姓,是尧的后裔。范氏自范武子开始仕晋,传历范文子、范宣子、范献子、范昭子五代后,终为赵氏所灭,范氏子孙也出奔他国,范氏开始分散。
  • 理查德·布莱特理查德·布莱特,又译理查德·布赖特(Richard Bright,1789年9月28日 - 1858年12月16日)是一位英国医生,也是肾脏疾病研究的早期先驱。他以对肾炎“布莱特氏病”的描述而闻名。布莱特于1807-1813年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他开始在盖伊医院工作,从事医学教学、实践和研究。在那里,他与另外两位著名的医学先驱托马斯·艾迪生和托马斯·霍奇金一起工作。他对肾脏疾病的原因和症状的研究使他确定了后来被称为布莱特氏病(Bright's Disease)的疾病。 为此,他被认为是“肾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