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婆带

✍ dations ◷ 2025-05-20 13:09:20 #郭婆带

郭婆带(1770年-?)清代广东番禺县人,清朝中叶活跃于南中国海的海盗(华南海盗),归顺清朝后,担任百总,改名郭学显,一说郭学宪。

郭婆带出生于番禺县的一个蜑家家庭中,但自幼喜爱读书,捕鱼之余,自行购书苦读,学识较高。他在14岁时被郑一拐骗,全家被迫成为海盗。后来与梁宝一起,受到郑一的赏识,自成一队,追随郑一效忠于西山朝。1805年,郭婆带与郑一、乌石二、吴知青、金古养、梁宝、郑老童七位海盗首领达成协议,组成海盗联盟。郑一的势力最大,故而被推举为联盟盟主。郭婆带的部下船队使用黑色旗帜,被称为黑旗帮。郭婆带是海盗中少有的知识分子,他酷爱读书,拥有一个放满书籍的船库。

1807年,郑一死后,联盟首领之位,被郑一的养子张保仔继承,张保仔并娶了郑一的遗孀郑一嫂。由于郭婆带的资历比张保仔老,又因为郑一嫂的缘故,郭婆带在联盟中受到张的管束,故而对张很不满。

1808年7月15日,郭婆带的黑旗帮与张保仔的红旗帮,在澳门附近海域同清军相遇,最终海盗击败虎门总兵林国良。7月20日,黑旗帮参与了围攻清将许廷桂,郭婆带之父在战斗中阵亡,次日,许廷桂为海盗联盟的主力打败杀死。此战后,郭婆带率一百艘帆船至香山县,勒索钱粮,否则就要摧毁县城,遭到拒绝。于是黑旗帮大举入寇珠江三角洲地区,杀死一万余人。

海盗的行为令清廷大为震惊,决定同葡属澳门联手清剿海盗。张保仔及其红旗帮主力被清葡联军包围在大屿山。张保仔向郭婆带求救。但郭婆带处于自身利益考虑,正在计划向清廷投降,因此拒绝其求助。双方自此决裂。12月11日,张保仔的红旗帮与清朝海军在新安发生遭遇战,遭到黑旗帮的突袭,疲于奔命的红旗帮战败逃跑。郭婆带斩杀一千余人,俘虏三百余人、船十六艘,献给清廷。1月13日,郭婆带与黄旗帮的冯超群率领6378人,在归善县向清廷投降。两广总督百龄接受其投降,授予其把总的官职。此后,郭婆带率其旧部参与对海盗的清剿。

郭婆带在张保仔接受招安之后便拒绝升迁,居住在广州,在家读书。他也为儿子请了个私塾教师,每年带着儿子去白云山给自己的母亲拜山扫墓。在一次带儿拜山时,虽穿着如平农夫之况,还是路人认出他就是曾经横行海上的海盗。后来病逝于自宅中。

相关

  • 活体组织切片活体组织切片(biopsy),从动物或人类身上取下少量活组织作病理学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活检对肿瘤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确定其组织分类,还可确定其良性或恶性,为治疗提供依
  • 西西里岛黑手党西西里岛黑手党(意大利语:Mafia Siciliana),可简称作黑手党(Mafia),成员亦称之为“Cosa Nostra(意大利语发音:,意为‘我们自己的事’)”,是以意大利西西里岛为基地,带有恐怖主义的黑手党
  • 劳伦·希尔劳琳·诺艾尔·希尔(英语:Lauryn Noelle Hill) 是一名美国歌手、创作人、说唱歌手、音乐制作人和女演员,1975年5月26日出生。她是难民营乐队的一员,她的个人专辑《劳伦希尔的错误
  • 海鲜煎饼朝鲜葱饼(韩语:파전)是一种朝鲜饼食,主要材料有面粉 (밀가루)(庆尚道是朝鲜的小麦主产地)、鸡蛋 (계란) 和葱 (파) ,常加入海产(해물),成为有名的海鲜葱饼(韩语:해물파전、又称为海鲜
  • 埃兹拉·康乃尔埃兹拉·康乃尔(Ezra Cornell,1807年1月11日-1874年12月9日)是美国企业家。1807年生于纽约州威斯特县,后来移居伊萨卡,并在那里当上一个磨坊经理。他跟塞缪尔·摩尔斯合伙,创立西联
  • 二苯醚二苯醚(Diphenyl ether)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12H10O。二苯醚活化的苯环能发生各种芳香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如羟基化,硝化,卤化,磺化,傅-克烷基化或酰化。 二苯醚应用于很多领域,如
  • 汉斯·克纳佩茨布施汉斯·克纳佩茨布施 (德语:Hans Knappertsbusch,1888年3月12日-1965年10月25日),著名的德国指挥家,被誉为指挥界的凯撒,瓦格纳作品的权威。 死于慕尼黑。他在科隆的音乐学院学习,1912
  • 皮纳克尔皮纳克尔(英语:Pinochle)是一个吃墩游戏,同样属于吃墩游戏的有斯卡特、桥牌、升级、尤克、红心大战等。以下仅介绍四人游戏(每一位玩家的对家是他的搭档)的规则。注意,分数的计算根
  • 吕岑会战 (1813年)吕岑会战是一场爆发于1813年5月2日的战役,为第六次反法同盟之战的第一战,拿破仑在此役之前的俄法战争中大损,花费心思才重建了新的大军,在此战役中初试啼声,获得胜利,但由于骑兵的不足,反法同盟战力依然存在。俄法战争过后,拿破仑的军队折损了大半,一时间俄罗斯与普鲁士的军队反而取得了优势,使得拿破仑不得不重新整顿军队再战强敌。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与整顿,拿破仑终于造出一支初具规模的大军。由于时间极为紧迫,这些士兵普遍未受到良好训练,下级军官也大都缺乏实战经验。这支部队的整体战力素质,已远不如当年那支常胜之师,尽管
  • 坎佯语坎佯语是印度一种极濒危台语支语言,使用者属于坎佯族,仅剩约50人,都住在阿萨姆邦丁苏吉亚县马尔盖里塔下游7km处的Powaimukh。它与阿萨姆邦其他台语,如艾通傣语、坎底语、帕克傣语和土隆语等,亲缘关系很近。坎佯语极濒危。它只在Powaimukh有母语人口,使用者只有50岁以上的老人。它在举行特定宗教仪式时用于老人间,只有两名坎佯语使用者能读懂书面坎佯语,他们分别出生在1920年和1928年。坎佯语出现在几份语言调查报告中。阿萨姆地区最早的语言学报告之一由Grierson主持,于1904年发表为《印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