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体

✍ dations ◷ 2024-06-29 08:07:56 #世俗体
科普特字母 麦罗埃文建筑 · 艺术 · 历法 科普特学 · 十字架 · 禁食 · 旗帜 · 历史 · 文学 · 音乐 · 修道主义埃及 · 美国 · 加拿大 · 非洲 · 亚洲 · 澳洲 · 欧洲 · 南美洲亚历山大科普特正教会 · 亚历山大希腊正教会 · 科普特礼天主教会 · 科普特福音教会 · 其他新教教会埃及语 · 科普特语圣书体 · 僧侣体 · 世俗体 · 科普特字母世俗体(英语:Demotic,源自希腊语:δημοτικός dēmotikós、民书体)指僧侣体演变而成的古埃及文字,由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命名,用来与僧侣体和圣书体区别。早期世俗体在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后期的下埃及开始发展,位于萨卡拉的石柱上的文字可追溯至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400年。在普萨美提克一世重新统一埃及后,世俗体取代“僧侣异体”(Abnormal Hieratic),这时期的世俗体只用作行政、法律和商业文字,其他文字采用圣书体和僧侣体。中期世俗体在托勒密王朝约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0年时使用。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世俗体的地位提高,在文学和宗教文字中的使用率增加。公元前3世纪末期,希腊语成为国家的行政语言,除非附有已经在当局登记的希腊文注明,否则世俗体写成的契约失去法律效力。在罗马人统治埃及后,公众使用世俗体的情况逐渐减少。后期世俗体从约公元前30年开始在文学上出现,数量在公元2世纪急速减少,其后世俗体只用在陶器碎片、木乃伊标签和涂鸦上,最后已知的世俗体文字刻在菲莱神殿墙壁上,可追溯至公元452年12月11日。1799年发现的罗塞塔石碑刻有古典希腊文、世俗体和圣书体文字,世俗体文字由 Silvestre de Sacy(英语:Antoine Isaac Silvestre de Sacy) 带头努力下终被解读,较破解圣书体来得早。下表显示了从圣书体至世俗体,进而到埃及科普特语字母的一连串演变过程的相似之处。

相关

  • 噩梦症恶梦(nightmare),亦称噩梦或梦魇,指人在睡眠时做的令人感到恐惧的梦,有时伴有胸闷气短等难受的感觉。恶梦主要有梦魇、被追杀和人悬空、人下落三大类型,这三大类型的恶梦分别是因
  • 片假名(日语:片仮名/かたかな/カタカナ katakana *),是日语中表音符号(音节文字)的一种。与平假名、万叶假名等合称作假名。“片假名”一词在使用时常用“カタカナ”表示。签名时
  • 情色描写历史情色描写(英语:erotic depictions)包括以绘画、雕塑、摄影、戏剧、音乐以及写作的手法描述人类的性相关的场面,这在历史上几乎所有文明都曾产生过,不分古今东西。在早期人类文化
  • 拉乌尔·博特拉乌尔·博特(英语:Raoul Bott,1923年9月24日-2005年12月20日),匈牙利裔美国数学家。他出生于布达佩斯。1938年全家迁到加拿大,他就读于麦吉尔大学。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美国工作。1
  • 蛋白质印迹Western印迹法(英语:Western blot)或称“蛋白质转渍法”、“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或“西式吸印杂交”,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也是HIV检测的
  • Routledge劳特里奇(英语:Routledge,/ˈraʊtlɪdʒ/)是一家英国跨国出版商,由乔治·劳特里奇(英语:George Routledge)正式创办于1851年,专注于学术书籍、期刊以及在线资源出版服务,主要涉及社会
  • 孚日山脉Gneiss, granite and vulcanite stratigraphic units: about 419–252 mya孚日山脉(Massif des Vosges)是法国东北部的山脉。跨越阿尔萨斯、洛林两地。由北北东向南南西,和法国
  • 切尔诺贝利事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俄语:Авария на Чернобыльской АЭС,乌克兰语: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а катастрофа,英语:Chernobyl disaster),或简称切尔诺
  • 情夫情夫是已婚女性的男性婚外情人,尤其指被亿万富婆包养的一类,中国古代称面首,又俗称小白脸,主人翁,牛郎, 现在又有二公、二爷、小王的俗称(相当于情妇被称为“二奶”或当今俗称的“
  • 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是1977年12月国际建筑协会在利马会议结束时发表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最终在马丘比丘签署了这一宪章,并以此地命名。这次会议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