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沙 (杂志)

✍ dations ◷ 2025-04-04 11:52:13 #台湾日治时期文学期刊,1932年创办的杂志,1934年停刊的杂志,1932年台湾建立,1934年台湾废除

《福尔摩沙》(日语:フォルモサ),是一种台湾日治时期的日文文艺杂志,其发行机关是一群台湾留日学生在1932年3月20日东京所成立的“台湾艺术研究会”,成立宗旨为“以图台湾文学及艺术的向上为目的”。

台湾艺术研究会的前身是左翼文学团体“台湾人文化同好会”。1931年6月王白渊诗文集《荆棘之道》出版。当时一位激进的左翼青年林兑阅读这本诗文集以后,不知是被诗文集里蕴含的社会主义思想感动,还是出于政商人物惯有的理性算计--觉得作者政治意识形态与自己相近好拉拢,开始与王白渊通信。聊得来以后,两个人就交换彼此对无产阶级艺术运动的意见,最后提出组织台湾无产阶级文化联盟的计划。

1932年3月25日林兑、王白渊、吴坤煌等人决定成立“台湾人文化同好会”,作为组织台湾无产阶级文化联盟的第一步,并且试图以这种合法掩护非法的方式,让一些台共、日共成员混在里面,悄悄与台湾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日本共产党、日本赤色救援会,以及日本与朝鲜左翼团体互通声息,建立联合阵线,反帝反封建。同年的7月31日,林兑、王白渊、吴坤煌等人会面,讨论该会刊物NEWS的发行与资金募集问题;但好景不常,同年9月1日同好会成员叶秋木参加反帝示威活动被人检举,台湾人文化同好会成立、运作等消息,被日本当局发觉。之后,林兑、张文环、王白渊、张丽旭等人遭到日警逮捕,同好会因而瓦解、消失。

“根据台湾总督府警务局的《警察沿革志》记述,‘台湾艺术研究会’是‘日本普罗文化连盟’下的文化组织,前身则是王白渊于1932年3月20日与林兑、吴坤煌等人所组织的左翼文学团体‘台湾人文化同好会’,该组织于同年9月被解散,不过,即使受到严密的监视与警告,王白渊等人仍不放弃理想,克服了资金不足与行动路线争议等问题,于1933年3月正式组成‘台湾艺术研究会’,并出版了‘文艺性’大于‘革命性’的《福尔摩沙》”。

台湾人文化同好会成员张文环、吴坤煌等人获释以后,经过一番思考与激烈的辩论,决定与其他旅日青年成立一个合法、走温和路线的文艺团体“台湾艺术研究会”,发行机关杂志“福尔摩沙”。于是1932年3月29日苏维熊、魏正春、张文环、吴鸿秋、巫永福、黄波堂、王白渊、刘捷 (台湾作家) 、吴坤煌等人,就在东京倡议成立台湾艺术研究会,以改进和创造台湾新文艺为宗旨。其机关杂志的主编为苏维熊,编辑为张文环,发行人为施学习,刊物在1933年7月15日创立。他们虽然没有直接了当讲出台湾艺术研究会”的宗旨,但是从刊物发刊词的几段话,我们可以发现:该文艺刊物是立基在台湾的民间艺术及文学传统(这些是从中国传承过来的文化资产),企图要去创造真正具有台湾人精神的文艺。杂志的发刊词写道:“虽有数千年来的文化遗产,可是现在依然处在这特殊情形下的人们中,到了现在还没有生产过独自的文化”、“所以同仁等常以对这种文艺改进事业为自许,大胆的自立为先锋”、“在消极方面,想去整理研究向来微弱的文艺作品,来吻合大众脍炙的歌谣、传说等乡土艺术;在积极方面,由上述特殊气氛中所产生出的我们全副精神,从心里所涌出我们的思想及感情,决心来创造真正台湾人所需要的新文艺。我们极愿意重新创作‘台湾人的文艺’。”

该刊共发行3期,设立各种专栏。评论方面有:苏维熊的〈对于台湾歌谣一试论〉、杨行东的〈台湾文艺界的期望〉、刘捷 (台湾作家)的〈一九三三的台湾文学界〉、吴坤煌的〈论台湾乡土文学〉等文章。小说方面有:张文环的〈落蕾〉、〈贞操〉;巫永福的〈首与体〉、〈黑龙〉;吴天赏的〈龙〉;王白渊的〈唐璜与加蓬尼〉;赖庆的〈纳妾风波〉;吴希圣的〈豚〉;张碧华的〈上弦月〉等。诗歌方面有:施学习的〈自杀行〉;苏维熊的〈春夜恨〉、〈哑口诗人〉、〈不变之客〉;王白渊的〈行路难〉〈可爱的K子〉及其多首融合泰戈尔、石川啄木及社会主义理念的诗作;杨基振的〈诗〉;陈传缵的〈朦胧的矛盾〉;陈兆柏的〈运命〉;翁闹的〈淡水海边〉;王登山的〈盐田的风景〉;托微的〈紫金山下〉等诗作。

1934年6月15日发行至第3期之后,因为经费不足的关系,所以杂志被迫停刊。杂志的发起人、作家群也汇合到台湾文艺联盟,成为台湾文艺联盟东京支部的成员,台湾艺术研究会自行解散。“该会会址设在东京,刊物也在东京发行,对台湾影响不大。《福尔摩沙》杂志出了3期以后,于昭和9年6月15日停刊,改与《台湾文艺》合并发行”

研究者黄得时认为:“《福尔摩沙》杂志的创办人,均是在日本各大学专攻文学、哲学或美术的学生,所以他们能用西洋近代文学的方法来创作文学和推进文学运动。他们推进文学运动的意欲特别坚强而炽烈,大有非创出一种新文学绝对不愿罢手的气概。他们特别着重小说和诗的创作,同时对于整理过去的文化遗产,如搜集歌谣和对现阶段的文学批评等也相当重视。”

使用“全国图书书目资讯网”查询,到2011年10月10日为止,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收藏东方文化书局在1981年出版的复刻本。至于原件收藏与微缩资料收藏,则没有找到。

使用“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与“全国图书书目资讯网”查询,到2011年10月10日为止,还没有一本博硕士论文专门以该杂志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仅有以这种文学杂志作为检视对象的相关研究。

使用“台湾文史哲论文集篇目索引系统”查询,到2011年10月10日为止,还没有一篇论文以这杂志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使用“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查询,到2011年10月10日为止,已知的有:

使用“全国图书书目资讯网”查询,到2011年10月10日为止,已知的有:

相关

  • 免疫力免疫(英语:immunity),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中包括特异性免疫(后天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
  • 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亦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诊断活动各阶段产生
  • 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表示使用身体运动或动作来代替或辅助声音、口头言语或其他交流方式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的一个术语。它是副语言(paralanguage)的一种类型,副语言包括各种
  • 新观念和新发现科学革命(英语:Scientific revolution),指近世历史上,现代科学在欧洲萌芽的这段时期。在那段时期中,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包括人体解剖学)与化学等学科皆出现突破性的进步,
  • 常务会议政治主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现行的法定会议之一,由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组成,由总理召集和主持。讨论决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 罗懿芬罗懿芬(1959年7月23日-),台湾电台主持人。在台湾中功率电台开放期间,罗懿芬成为台中市全国广播的创台总监,之后并协助不同的业主先后申请到四家电台执照,以专业经理人的角色在多家
  • 光明力量 (游戏)《光明与黑暗》(日语:シャイニング&ザ・ダクネス,英语:),是1991年Mega Drive游戏平台上的角色扮演游戏。它是Mega Drive平台上发布的第一个角色扮演游戏,并且也是《光明与黑暗系列
  • 亚历山大·叶夫根尼耶维奇·鲍文亚历山大·叶夫根尼耶维奇·鲍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Евгеньевич Бовин,1930年8月9日-2004年4月29日),苏联的记者、政治学家、外交官,曾担任过苏共中央总书记
  • 吉田光雄吉田光雄(日语:吉田 光雄/よしだ みつお ,1951年12月3日-),原名郭光雄(韩语:곽광웅/郭光雄 ),擂台名长州力(日语:長州 カ/ちょうしゅう りき ),韩裔日本半退休职业摔角手,综合格斗运动员。
  • 恰姆普阿恰姆普阿(Champua),是印度奥里萨邦Kendujh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8310(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8310人,其中男性4418人,女性3892人;0—6岁人口1184人,其中男601人,女583人;识字率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