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雷战队

✍ dations ◷ 2025-04-04 11:48:57 #水雷战队
水雷战队(日语:水雷戦隊/すいらいせんたい Suirai Sentai ?),为旧日本海军的一种驱逐舰中队编制。在日本海军内的框架内,水雷战队以小型高速作战舰艇(驱逐舰、鱼雷艇等)为主力,在夜战等环境中高速接近敌军侧面,并运用鱼雷等大威力武器对敌军舰船发动攻击。日本海军一直很重视“水雷术”的运用。雷击部队一般包括驱逐队(若干艘驱逐舰组成的小队),有的也会辖有鱼雷艇队(若干艘鱼雷艇组成的小队)。1914年(大正3年),日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首度编成水雷战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包含练习舰队在内最多包含7支水雷战队,在战争期间因战损而陆续有水雷战队解散。1945年(昭和20年)7月15日,最后一支残存的水雷战队(第十一水雷战队,简称十一水战,其余类推)解散。日军对水雷战队的要求,是运用自身高航速的特点,在夜战中迅速接近敌方,在近距离实施“雷击”(使用鱼雷这种大威力武器进行攻击)。水雷战队为了提高成功率,需要冒着自身承受重大伤亡的风险,抵近至近距离再行发射。日本海军长期以来非常重视驱逐舰队伍的建设。《伦敦海军条约》以来,日军因大型军舰的建造受到限制,更是加紧了对驱逐舰和鱼雷艇的研究和建造。随着新式鱼雷逐渐投入应用,驱逐舰的单舰作战能力大增,日军对如何编制、应用驱逐舰做了一系列的探讨。1930年(昭和5年)伦敦会议期间,军令部计划在一线部队组建4支水雷战队(旗舰4艘、大型驱逐舰64艘);二线部队组建2支水雷战队(旗舰两艘、中型驱逐舰32艘)。其中每支水雷战队预定辖4支驱逐队,每支驱逐队包括4艘驱逐舰。1936年(昭和11年)改定的“国防所要”内,正式确认了6支水雷战队(包含旗舰6艘、驱逐舰96艘)的目标。日军内部对于水雷战队的编制问题一直有进行各种探讨,比如有人认为一支水雷战队内分队数量太多,难以指挥,认为每支水雷战队可以分成两支驱逐队,分别交由司令及副司令指挥,每支驱逐队分两小队,每小队各3艘驱逐舰,整支战队共12艘;也有人提议,一支水雷战队分3队,每队6艘驱逐舰,共计18艘。1925年(大正14年)参谋长会议上,鉴于新式驱逐舰排水量已经逼近2000吨,大型化趋势明显,认为有必要进行调整,但又不应破坏原定的主力舰与小型舰艇的比例,结论比较保守:原则上继续以原有的编制方式(4队16艘)为主,同时也可以视情况适当编成4队12艘(每队3艘)的形式。1929年(昭和4年)吹雪级服役时,依然是组建了一支4艘规模的驱逐队;在次年(1930年)日军将两支吹雪级小队与一支睦月级小队(均4艘规模)混合组建了一支水雷战队(12艘)。当时二水战指挥官(装备了新式的吹雪级)认为,一支水雷战队还是4队比3队好;即使只有12艘规模,也是4队比3队好。理由是:美军的驱逐舰中队采用18艘的编制,为了在日间炮击战中不落下风,日军也应保持16艘的规模;而新式的吹雪级比起旧的睦月级,更容易操纵、速度更快,也比睦月级更容易保持编队。故此日军最后还是保留了4-4编制,在1941年(昭和16年)9月开始的战时编制上,一水战、二水战均采用16艘4-4编制,而三水战则因为舰艇数量不足而采取了两驱逐队、每队3艘的形式。水雷战队的旗舰作为司令座舰,需要能与麾下各驱逐队一同进退的运动能力;拥有一定的炮击能力,为驱逐队开拓道路;同时能由相应的通信设施,指挥各队作战。明治中期至大正初期,水雷战队主要战力都是些三等驱逐舰和鱼雷艇,故日军通常用旧式军舰充当旗舰(如参加过日俄战争的老舰出云、阿苏)。随着樱级(日语:桜型駆逐艦)二等驱逐舰和海风级(日语:海風型駆逐艦)一等驱逐舰相继服役,这些老旧舰艇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1919年(大正8年)3200吨的轻巡洋舰龙田级服役,充当“向导驱逐舰”投入使用,多少缓解了这一状况。从5100吨的北上级开始,日军就一直都是采用轻巡作为水雷战队旗舰了。日军在万吨级巡洋舰服役时,也曾考虑过专门设计阿贺野级作为水雷战队领舰,但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而搁置了计划。在开战初期,第一、第二舰队下属的水雷战队拥有着最新式的驱逐舰,作为鲜明对比的是其旗舰却都是过时的旧型巡洋舰。1914年(大正3年)8月18日成立,归属于第一舰队旗下。1917年(大正6年)2月7日一度解散,1918年(大正7年)4月25日又重新组建。1941年(昭和16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一水战在第一舰队带领下参加战争。此时一水战主要任务为护卫主力舰队,故舰艇相对于二水战而言要旧一些。因第一航空舰队下属的驱逐舰较为旧式,续航力不足,一水战临时抽调部分舰只(包括当时的旗舰阿武隈及第17驱逐队)参加了珍珠港事件。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转入负责北方方向的第五舰队。1944年(昭和19年)11月中旬二水战在奥尔莫克湾战役中遭到沉重打击,司令部全灭,故一水战在20日改组为二水战,原一水战解散。其中若叶、初霜、国后、日本丸等到达了幌筵岛,但还没到达基斯卡岛就脱离了编队。二水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归属于第二舰队。二水战作为前线部队,要求保持足够的续航能力,往往首先装备最新的舰艇。1943年(昭和18年)7月科隆班加拉海战(英语:Battle of Kolombangara)中二水战司令部全灭,二水战与四水战合并,重建二水战;1944年(昭和19年)11月中旬奥尔莫克湾战役中二水战司令部再次全灭,日军利用原一水战司令部转用为二水战司令部。1945年4月7日坊之岬海战旗舰矢矧及4艘驱逐舰沉没,元气大伤;4月20日二水战解散。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三水战隶属于第一舰队,职责与一水战近似。1943年4月1日,编入负责东南方向(所罗门群岛一带海域)的第八舰队内。1944年(昭和19年)7月上旬,盟军攻占塞班岛,三水战司令部全灭。联合舰队打算重建三水战,作为反潜部队使用。8月20日,以三水战残存部队为基础,建立了第31战队(日语:第三十一戦隊)。一战爆发初期,日军鉴于手中潜艇兵力逐渐增强,着手编制相应的潜艇部队。1915年(大正4年)4月6日,日军以两艘潜水母舰和两支潜水艇队编成第四支水雷战队。这个时代日军还在摸索如何运用潜艇这一新事物,此时日军对潜艇的认识局限于“可以潜水的鱼雷艇”,因此把潜艇部队也编为水雷战队之一。1919年4月1日,日军组建专门的潜水战队,四水战解散,原兵力改编为第1潜水战队。1937年(昭和12年)7月28日,日军再次组建四水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四水战隶属于第二舰队,职责类似于二水战。1943年(昭和18年)7月20日,原二、四水战解散,合并编为新的二水战,原四水战司令部成为新编成的二水战司令部。五水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配属于第三舰队参加南方作战行动。第三舰队完成任务后,改组为南遣舰队,编入西南方面舰队。1942年3月10日,五水战解散,原下属的第22驱逐队在4月10日编入新成立的第一海上护卫队,尔后第5驱逐队也投入到西南方向的护航作战中去。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战争开战时1940年(昭和15年)11月15日,六水战成立,归入负责内南洋防务的第四舰队麾下。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原第二航空战队(日语:第二航空戦隊)所属的第23驱逐队编入第四舰队,与六水战共同行动。六水战初次作战是在威克岛战役(英语:Battle of Wake Island),是役六水战损失两艘驱逐舰(疾风、如月)。1942年(昭和17年)4月10日,第23驱逐队正式编入六水战。同年7月10日,六水战解散,所部编入第二海上护卫队。之后第30驱逐队在7月14日转入新编的第八舰队。1943年4月1日,日军组建十一水战作为训练部队。1945年7月15日解散。1943年4月1日,新组建时脚注引用

相关

  • 圣依西多禄圣依西多禄(西班牙语:San Isidro 或 San Isidoro de Sevilla,拉丁语:Isidorus Hispalensis,560年-636年)是西班牙6世纪末7世纪初的教会圣人,神学家。依西多禄生于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城
  • 巴洛克巴洛克艺术(意大利语:Barocco,英语:Baroque,法语:Baroque)是欧洲17世纪时的一种艺术风格,运用夸张的运动性和清晰可辨的细节在雕塑、绘画、建筑、文学、舞蹈和音乐等领域来营造戏剧
  • 名字在人名系统中,名,或称名字,为一个人专属的名称,通常会与家族姓名,组成一个人的全名。名字指明了一个特定的人,也将他同和他有相同家族姓氏的群体中的其他人作出区别。在各个不同文
  • 阿马道里重排阿马道里重排(英语:Amadori rearrangement)为N-取代的醛糖胺转变成1-氨基-1-去氧-2-酮糖的同分异构反应。见于糖类与氨基间的美拉德反应、糖类与苯肼的反应以及蝶啶的生物合成
  • 世界女童军总会世界女童军总会拥有大多数的女童军国家性组织。一些国家会因为地区(法国、丹麦)、种族(以色列)和语言(比利时),而会有数个总会合成的联盟。 Template:WAGGGS-Regions以下地区的女童
  • 骶骨骶骨又称荐椎(拉丁语:Sacrum、日语:仙骨、薦骨),是一大形的三角形骨,由5块椎骨合并而成的。 它是骨盆带的基部,位于骨盆腔的后面,在2块髋骨之间。脊柱Sacrum, dorsal surface.Latera
  • 伍斯特坐标:52°13′11″N 2°13′24″W / 52.21972°N 2.22333°W / 52.21972; -2.22333伍斯特郡(英语:Worcestershire,国际音标: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
  • 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又称泛滥平原或洪泛平原,通常位于河流中下游,指由于河流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大片堆积体,是河流堆积地貌的一种。常在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在丰水季节又常被淹没。河漫滩一旦形
  • 费玉清小哥歌坛九官鸟黄帝张志卫费玉污污妖王亭亭(家中小名)费玉清(1955年7月17日-),本名张彦亭,外号“小哥”、“九官鸟”,生于台湾台北市,籍贯安徽安庆桐城,是知名男歌手及综艺节目主持人,
  •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委员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委员会(葡萄牙语:Comissão de Trabalho para a Construção da Grande Baía Guangdong-Hong Kong-Macau,葡文缩写:CCGBA),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管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