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同祖论

✍ dations ◷ 2025-07-14 16:50:38 #朝鲜日治时期,日本历史学

日韩同祖论又称为日鲜同祖论、日朝同祖论,是日本人与韩国人同一来源的理论。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将大和民族视为一个自古在四个主要岛屿的单一民族,而战前日本对于日本民族起源说法的研究充斥着各种日本是复合民族、或多民族的论调。而这些论调,在大东亚战争时又被使用、或是主动成为正当化侵略的借口。

日本民族起源论涉及日韩同源的观点有新井白石的“我国祖先来自马韩、熊袭与高句丽同族”,又有日本国学者平田笃胤在神国主义背景下研究《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认为自古以来日韩关系密切,以此更加声称日本对朝鲜具有支配地位。江户时代末期,日韩同祖论纳入与尊王攘夷关联的征韩论。日本人类学者坪井正五郎认为日本是南北两民族融合而成的混合民族。坪井的助手鸟居龙藏也将日本视为东北亚渡来人加自南方北上及北方南下的民族混合民族。日本内部的改革者支持该理论为正当化海外扩张的意识形态,这些被统治的殖民地被认为可以被吸纳入日本民族,特别是日韩同祖的问题成为合并朝鲜过程中官定的意识形态,过往支持国体论的单一民族派有在官方政策下转向。“具包容力”或是“吸纳力”成为标记日本民族的新特征。日本的养子制度在此时被拿来正当化殖民地的并入。

在语言学有学者认为日本语与古朝鲜语同一起源,如日本语与高句丽语、百济语有相似性。

纯血主义常在朝鲜半岛被奉为千百年的定律,但这种血统论仅在20世纪才植根于朝鲜半岛。最初源自西方有关雅利安人种的主张,这一主张又演变成纳粹德国的教条 ,日本殖民地政府沿袭此一学说,声称日、朝两族同宗,血脉纯正,虽然大和民族居于大韩民族之上,但因属同一血脉,朝鲜族可以认祖归宗,说日语、穿和服、写日字、拜神道。

这一主张施展同时,朝鲜反抗运动也一同展开。其中申采浩从朝鲜流亡中国东北三省、北京、上海等地,最终在1924-25年发表影响深远的建构历史书《朝鲜上古史》,提出朝鲜族始于檀君。 在朝鲜传统史观中,箕子朝鲜是他们首个朝代,但箕子相传是商纣的亲叔或亲弟。申采浩重建朝鲜历史时,焦点放在高句丽王国,形容当时的高句丽的军事实力强盛,既开拓大片疆土,亦抵挡中国(隋朝)的入侵,这正是朝鲜民族的共同骄傲,以此说明朝鲜民族有能力对抗外族入侵,反抗日本。申采浩又在历史中寻找朝鲜民族英雄,例如传统史学中,朝鲜王朝时日本丰臣秀吉企图吞并朝鲜时,朝鲜政权迅间跨台,明廷派兵入朝击退日人,但新史观中,整场反击战由李舜臣一手主导,明朝的角色被淡化。

迄今,申采浩在南北朝鲜均被喻为“最伟大的史家”,其学说被信守不移,现时朝鲜民族学说多参照《三国遗事》(13世纪)及《东国通鉴》(15世纪)的记载,宣扬朝鲜王朝起于公元前2333年。

相关

  • 交叉验证交叉验证,有时亦称循环估计 , 是一种统计学上将数据样本切割成较小子集的实用方法。于是可以先在一个子集上做分析,而其它子集则用来做后续对此分析的确认及验证。一开始的子
  • 湖里湖里区是厦门市所辖的一个区。户籍人口约220635人,总人口约931291人。湖里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厦门海港、空港,厦门岛陆上通道高集海堤、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
  • 法兰克福条约法兰克福条约 (法语:Le traité de Francfort) 是由德国与法国于1871年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订,由此结束了普法战争。条约条款非常苛刻,令战败的法国与战胜的德国结怨,引起了法国
  • 马来西亚发电厂列表所有坐标的地图 - OSM 所有坐标的地图 - Google 所有上至200个坐标的地图 - Bing此列表为列出马来西亚境内各座私有或公有的发电厂列表。不可再生能源之发电厂主要以燃烧燃
  • 杜心五杜心五(1869年-1953年),名慎魁,号儒侠,道号斗米观居士,是中国著名的武术家,被万籁声称为自然门的第二代宗师,也是清末时的革命党员,曾担任宋教仁、孙中山先生等人的保镖。杜心五出生于
  • 中间水分食品中间水分食品(intermediate moisture foods),指水分含量适中的食品。按照食品水分含量来区分食品,有三种食品,高水分食品、低水分食品和中间水分食品,而水分含量在10%~40%的食品被
  • 六甲站六甲站(日语:六甲駅/ろっこうえき  */?)位于兵库县神户市滩区宫山町三丁目,是阪急电铁神户本线的车站。车站编号为HK-13。快速急行(早晨及夜间行驶)以下车种皆会停靠本站。↑御影
  • 宾索万宾索万(高棉语:ប៉ែន សុវណ្ណ;1936年4月15日-2016年10月29日),柬埔寨政治家。曾任柬埔寨人民共和国总理。生于茶胶省一户越南族贫农家庭。1949年13岁时参加高棉伊沙拉抗法
  • 乔治·霍奇森乔治·里奇·霍奇森(英语:George Ritchie Hodgson,1893年10月12日-1983年5月1日),加拿大男子游泳运动员。他曾在1912年夏季奥运会游泳比赛中获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和1500米自由泳金
  • 伊凡·伊里奇之死《伊凡·伊里奇之死》,又译《伊万·伊里奇之死》或译《伊凡·伊列区之死》(俄文:Смерть Ивана Ильича),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发表于1886年的中篇小说。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