佾舞是儒家文化圈传统大祭礼如宗庙祭礼和释奠礼中的祭祀舞蹈。祭孔用的佾舞称为释奠佾舞。可分为文舞和武舞。明清以后的祭孔乐舞一般不用武舞,只用文舞。
佾舞源于中国周朝,有关佾舞的人数说法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①认为佾舞的行列人数相同,根据行列人数的不同称为几佾;②认为八人一列为一佾,是故八佾六十四人、六佾四十八人,以此类推。古礼制,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历代沿用。但是此制度也有例外,据《礼记》中《祭统》与《明堂位》两篇,周成王、周康王以周公劳苦功高,命鲁公世世祭祀周公,同时特用天子之礼乐,因而鲁国相沿用八佾。《论语·八佾》中记载,孔子看到卿大夫季氏用八佾舞,认为是对礼制的严重违背,于是评论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佾舞制度后来于高丽时代传至朝鲜半岛,为朝鲜王朝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