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占赫尔松

✍ dations ◷ 2025-08-22 13:40:25 #俄占赫尔松

  俄罗斯控制的领土
  乌克兰控制的领土
  乌克兰收复的领土

俄占赫尔松(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оккупация Херсонской области,乌克兰语:Російська окупація Херсонської області),通过公投并入俄罗斯前的正式名称为赫尔松军民行政机构(俄语:Херсонская военно-гражданская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я),是俄罗斯在乌克兰赫尔松州设置的军事占领区,并于公投后改称赫尔松州(俄语:Херсо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现已被乌克兰武装部队收复了包括首府赫尔松在内的第聂伯河右岸地区。

据俄罗斯新闻社2022年4月27日报道,俄军控制的赫尔松州成立了新政府。

2022年5月6日,一名俄罗斯高级官员在访问该地区时宣称,俄罗斯将“永久占领”赫尔松。2022年5月中旬,赫尔松军民行政机构领导层宣布,不会举办全民公投成立“赫尔松人民共和国”(俄语:Херсон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而是打算直接在年底并入俄罗斯并且采用俄罗斯法律体系。然而,有关决定旋即于一个多月后被推翻,维持以往例公投的方式,寻求并入俄罗斯的方案。

同年8月15日,当地管理层表示,俄罗斯军事指挥部开始撤出首府赫尔松。

同年9月20日,赫尔松军民行政机构决定与另外三个俄占地区,一并于同月23-27日举行入俄公投。这一公投被乌克兰和世界多国指责为非法的虚假公投。

同年9月28日,当局连同另外三个俄占区宣布,有关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公投获得通过,30日签署条约,最快于同年10月3-4日交付俄罗斯上、下议院,以讨论以上四地并入俄罗斯的安排。俄罗斯对此地的吞并行为不获国际社会普遍承认。

2022年11月1日,为应对乌克兰军队的反攻,俄占赫尔松当局将行政中心迁移至斯卡多夫斯克。

2022年11月9日,俄军宣布撤离第聂伯河西岸。

2022年11月11日,赫尔松市被乌军收复。

2022年11月12日,俄占赫尔松当局将行政中心迁移至海尼切斯克。

俄占赫尔松当局沿用2020年乌克兰区划改革之前的行政区划,并将原属于尼古拉耶夫州的斯尼胡里夫卡区(2020年乌克兰已撤销此区)以及金伯恩半岛突出部并入赫尔松州。

俄占赫尔松下辖20个区与两个州辖市(赫尔松、新卡霍夫卡)。


2022年5月1日起,俄罗斯控制的赫尔松当局宣布,开始以俄罗斯卢布逐步取代乌克兰格里夫纳作为该地唯一官方货币,而在四个月的过渡期内,格里夫纳将会继续作为官方货币之一使用。

除了推动控制区的货币变更,俄控赫尔松当局还在其占领区内恢复了与克里米亚半岛之间中断八年之久的贸易。

俄占赫尔松与其他俄占区一样,均中止原有的乌克兰广播服务,并改为转播俄罗斯本土电视台及电台广播。

2022年5月25日,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令,扎波罗热州及赫尔松州居民可取得俄罗斯国籍,并于同年6月11日起可获核发俄罗斯护照。

同年5月28日起,当地开始使用莫斯科时间。

控制方:Location dot blue.svg 乌克兰;Location dot red.svg 俄罗斯与其盟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及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80x80-red-blue-anim.gif 争夺中;Map-ctl2-red+blue.svg 稳定混合控制;LACMTA Circle Purple Line.svg 休战;Location dot grey.svg 未被控制
Map-circle-blue.svg 内部控制,外部围攻(或受敌人强大的压力);Map-arcNE-blue.svg 来自一侧的敌人压力;大图标中的小图标:个别地区的情况
Fighter-jet-blue-icon.svg 机场/空军基地;Helicopter-blue-icon.svg 直升机场/直升机基地;Abm-blue-icon.png 军事基地;Map-peak-blue.svg 战略高地; Gota03.svg 油田/天然气井;

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仍视俄占行政区划为乌克兰领土的一部分,参见俄罗斯联邦并吞克里米亚和2022年俄罗斯吞并乌克兰东南地区

相关

  • 阑尾阑尾(拉丁语:Vermiforme appendix,cæcal appendix,vermix,或appendix),是一个单一开口的管状器官,连接到盲肠,它在人类胚胎时间就开始发展出来。它是一个由结肠形成的袋状结构,所在位
  • 线粒体膜间隙蛋白质线粒体膜间隙蛋白质是对存在于线粒体膜间隙中的蛋白质的统称。这些蛋白质包括腺苷酸激酶、单磷酸激酶和二磷酸激酶等。虽然线粒体拥有自身的核糖体(即线粒体核糖体),可以在线粒
  • 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或称四大古文明,一般指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位于今伊拉克)、古印度及中国此四处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四大文明古国是四大古文明的旧称,而四大古文明也
  •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又称热对流,是传热的三种方式之一,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对流),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对流传热可分为强迫对流和
  • 弗里德堡陨石坑弗里德堡陨石坑(英语:Vredefort crater)是地球上目前已确认的最大撞击坑,位于南非共和国自由邦省,由地处撞击坑中心附近的城镇弗里德堡得名。该地又有“Vredefort dome”或“Vred
  • 赖芙丽赖芙丽女爵士,DBE,FRSL(英语:Dame Penelope Margaret Lively,1933年3月17日-),英国著名作家,尤其是童书方面。赖芙丽出生于埃及,12岁到英国留学,大学毕业于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赖芙丽
  • 卓仁禧卓仁禧(1931年2月12日-2019年8月6日),男,福建厦门人,中国高分子化学家,武汉大学教授,曾任该校化学系主任。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8月6日,卓仁禧
  • 乌尔里希·冯·胡滕乌尔里希·冯·胡滕(德语:Ulrich von Hutten,1488年-1523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德意志人文主义者。他用拉丁语著有若干对话形式的讽刺作品,并将其译成德语。这些作品有助于对话形式
  • 博尔晓夫区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output .geo-dec{display:inline}.mw-parser-output .geo-non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multi-punct{display:none}.mw-parser-output .longitude,.mw-parser-output .latitude{white-space:n
  • 斯蒂克莱斯塔德战役斯蒂克莱斯塔德战役(挪威语:Slaget på Stiklestad,古诺斯语:)是1030年卡纽特大帝的支持者和奥拉夫二世之间爆发的一场战役,战役发生于特隆赫姆北部小镇斯蒂克莱斯塔德,以奥拉夫二世阵亡结束。根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奥拉夫是被自己人所杀。不来梅的亚当则说他死于伏击。据《挪威列王传》,奥拉夫是为托里尔·洪特所杀。1164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封奥拉夫为圣人。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