ⱱ̟

✍ dations ◷ 2025-05-16 07:20:08 #ⱱ̟
双唇闪音是一种不常见的非R音(英语:Rhotic consonant)的闪音,国际音标(IPA)写作⟨ⱱ̟⟩或⟨b̆⟩。在一般情况下,它几乎总是作为唇齿闪音的同位异音出现,但在班达语(英语:Banda languages)等语言中则做为首选的音素使用。在刚果的莫诺语(英语:Mono language (Congo)),将双唇闪音描述如下:第一步骤,将下唇缩回口腔至上排牙齿以内。同时,上唇的位置下降,包覆住上排牙齿。第二步骤,下唇快速向前移动,离开口腔时向上唇拍打,造成闪音。在此调音过程中使其为浊音。此外,在调音过程中,舌头在嘴的后部聚集,给此音增加了一软颚音的部分。对于介于双唇闪音与唇齿闪音之间的同位异音:此音的调音过程分称成两个阶段。第一步骤,将下唇缓慢地缩回口腔至上排牙齿以内。其次,下唇在快速移出口腔时,撞击上唇或上排牙齿。在文献中,此音通常被写成带超短音修饰符的w,即⟨w̆⟩。2005年,国际语音学学会通过采用“带右钩的V”符号作为唇齿闪音的音标。从那以后,双唇闪音的音标就多改成带较前(英语:Relative_articulation)修饰符的唇齿闪音,即⟨ⱱ̟⟩。由于闪音和发音时间短暂的塞音相似,此音也可以改写作⟨b̆⟩。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发音。表内成对的元音分别为不圆唇/圆唇。

相关

  • Pliny the Elder盖乌斯·普林尼·塞孔杜斯(拉丁语:Gaius Plinius Secundus,23年-79年8月24日),常称为老普林尼或大普林尼,古罗马作家、博物学者、军人、政治家,以《自然史》(一译《博物志》)一书留名
  • 迦南主义迦南主义(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 色胺酸色氨酸(英语:Tryptophan, 缩写Trp或W)是22个标准氨基酸之一,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因此它须从食物中汲取。它的标准遗传密码的密码子编码为UGG,只有L-立体异构体色氨酸有构造
  • 光学仪器光学仪器可以是处理光波以增强图像的观赏;或是分析光波(或光子),已确定若干或某一种特征与属性。最早出现的光学仪器是用于放大远距离图像的望远镜,和用于放大非常微小影像的显微
  • 网团菌属网团菌门(Dictyoglomi)是一类细菌,只包含一个属,即网团菌属(Dictyoglomus)。它是极端嗜热菌,营化能有机营养,即利用有机物获得能量。这种生物可以制造木聚糖酶,将木聚糖(xylan)分解成木
  • 时光旅行时间旅行或称时空旅行、时光旅行或穿越时空等,泛指人或物体由某一时间点移至另一时间点,类似在空间中的移动。所有事物都顺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自然前进,因此这里的时间旅行单指违
  • 全罗南道全罗南道(朝鲜语:전라남도/全羅南道 Jeollanam do */?)是一个位于朝鲜半岛西南端的韩国道级行政区,首府位于务安郡。全罗南道南与济州特别自治道隔海相望,北与全罗北道接壤,东与
  • 欧仁·德拉克罗瓦欧仁·德拉克罗瓦(法语:Eugène Delacroix,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画家。1798年4月26日出生于法国瓦勒德马恩省,曾师从法国古典主义画派画家皮埃尔-纳
  •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56年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历史上对国都东迁以后的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时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时代”的开始。东周京都于前770年自镐京(今陕西
  • 林地疏林是一个植被主要为树木的土地,疏林为森林的一种,和森林的不同处在于两者的树冠。在森林中,大部分的树冠都是相连的。因此,阳光不能轻易的到达地面;疏林则容许阳光透入地面,但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