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狒狒

✍ dations ◷ 2025-09-02 17:12:09 #阿拉伯狒狒
阿拉伯狒狒(学名:Papio hamadryas),也叫埃及狒狒,是狒狒属的一种,主要分布在红海南岸的埃及、苏丹和厄立特里亚,以及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在红海北岸的阿拉伯半岛也有阿拉伯狒狒的栖息地,但目前不清楚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狒狒是从非洲自然迁徙还是人为带过去的。在埃及,阿拉伯狒狒被认为是智慧之神托特的随从,因此是一种神圣的动物。阿拉伯狒狒在体型上具有明显的雌雄二型性。雄性平均体重为20—30千克,而雌性平均重10—15千克,仅为雄性的一半。另外,雌性周身长有棕色的毛发,而无鬃毛。雄性的毛发带银白色,有着显目的鬃毛。阿拉伯狒狒的脸部是红色的。阿拉伯狒狒主要生活在半沙漠地带。它们的活动范围内必须有充足的水源,以及陡峭的悬崖供它们栖息。阿拉伯狒狒的社会系统为一夫多妻制,最小的单位为一个家庭(group)。一个家庭由一只雄性和2—11只雌性组成。在白天觅食时,2—3个家庭通常会组成一个族(clan)一起行动。而一个族里的雄性狒狒通常都有血缘关系。在有需要时,数个族群会聚在一起组成一个伙(band)。而在夜间憩息时,多个伙会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群(troop)。群的大小可高达750只成年及幼年的狒狒。当雄性狒狒达到性成熟的年龄时,它们会尝试吸引或强行抢夺其它雌性狒狒以组构自己的家庭。无法找到交配对象的雄性也会暂时依附在现有的家庭下。而一个家庭内的雌性也有不同的地位。通常会有一只“元配”比其它雌狒狒更经常陪在领头雄性身边。阿拉伯狒狒是日间活动的杂食动物,主要靠挖取草的种子以及植物的根、根茎和块茎为食,偶尔也吃水果、花叶、昆虫和小型的脊椎动物。它们在地面上用四肢行走。在夜间,阿拉伯狒狒睡在15—25米高的峭壁上岩石突出的部分。阿拉伯狒狒的天敌豹在它的栖息地已近乎匿迹。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人类。农地的扩展正在侵犯它的自然栖息地。由于狒狒也会挖取农作物,因此经常被当地人当作害物被驱赶,甚至猎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阿拉伯狒狒定为保护现状近危的动物。(1996年评估)在2008年重新评估,该物种广泛且丰富,并且没有主要的威胁而导致数目显著下降,因此成为现状无危的动物。

相关

  • 纵隔疾病纵膈(mediastinum)是描述胸腔中心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包围的构造,并无一个明显的界限。本区域包含许多解剖构造,包含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系统、食道、气管、膈神经(英语:phrenic nerve)、
  • 颗粒剂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免煎颗粒,是指“供配伍用中药颗粒”,即是将单味或复方中药材,利用颗粒剂的工艺技术,经水煎煮抽提、过滤、浓缩后,再制成颗粒,使相关药材能以温水冲溶口服,方便储
  • 胎膜羊膜囊是两层坚韧、薄、透明的膜,位于羊膜动物的胎盘之内。装着发育中的胚胎(后来变成胎儿),直到出生前不久为止。内层的膜是装着羊水和胚胎的羊膜。外层膜绒毛膜包着羊膜,本身是
  • 斜体斜体是在正常字体样式基础上,通过倾斜字体实现的一种字体样式;可指意大利体或伪斜体。西文中有两种形状倾斜的字体:oblique type和 Italic type,倾斜后字形也发生的变化的是“意
  • 丹尼尔·加布里埃尔·华伦海特丹尼尔·加布里尔·华伦海特(德语:Daniel Gabriel Fahrenheit, 1686年5月14日-1736年9月16日),德国物理学家、工程师(虽然他基本定居在荷兰),华氏温标的创立者。华伦海特出生于但泽(
  • 自私的基因《自私的基因》(英语:The Selfish Gene)是英国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书,主要关于演化,其理论构筑于乔治·威廉斯(George C. Williams)的书《适应与自然选择》(Ad
  • 查尔斯·贝斯特查尔斯·赫伯特·贝斯特(Charles Herbert Best,1899 - 1978),加拿大生理学家。1921年在多伦多大学作为弗雷德里克·班廷的助手共提炼了胰岛素。1923年班廷获诺贝尔奖后曾将一半
  • 车臣战争车臣战争通常指1994年之后俄罗斯车臣地区发生的两场当地分离主义武装同俄罗斯联邦之间的战争:其他历史上发生在车臣的地区的战争包括:
  • 晚侏罗世晚侏罗世(Late Jurassic)是侏罗纪的第三个世,也被称为上侏罗统(Upper Jurassic)地层,在欧洲又名麻姆世(Malm);其地质年代在163.5百万年前至145百万年前。
  •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大肠激躁症(英语: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又称为大肠躁郁症、肠躁症、躁性大肠征候群、肠易激综合征,主要为没有任何肠胃道疾病损伤下出现腹痛及排便型态改变的症状。这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