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1号堆

✍ dations ◷ 2025-01-23 14:57:07 #芝加哥1号堆
芝加哥1号堆(英语:Chicago Pile-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核子反应堆,由恩里科·费米、利奥·西拉德等人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于1942年12月2日产生可控的铀裂变链式反应,最初输出功率为0.5瓦特,人类从此进入原子能时代。芝加哥1号堆是美国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其成功运转为1945年7月16日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Trinity Test)奠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芝加哥1号堆的研究项目属于美国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由阿瑟·康普顿所领导的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负责,恩里科·费米为项目的实际领导。反应堆的具体位置位于芝加哥大学体育场Stagg Field下方。1942年12月2日,芝加哥1号堆内部成功产生可控的铀核裂变链式反应、开启了人类的原子能时代。恩里科·费米、阿瑟·康普顿、利奥·西拉德、尤金·维格纳等等共49位科学家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芝加哥1号堆的成功运转为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奠基。芝加哥1号堆最初的输出功率为0.5瓦特,它由4万多个石墨块包围着1万9千片铀核燃料构成。费米将芝加哥1号堆的设备描述为“粗制的一堆黑色砖块和木料(a crude pile of black bricks and wooden timbers)”。它是由大量石墨和铀、镉、铟和银的“控制棒”,并且不像大多数随后的核反应堆,它没有辐射屏蔽或冷却系统。芝加哥1号堆于1943年停止运行,并被拆卸运输到芝加哥红门森林(Red Gate Woods),在那里被重新组装并安装了防辐射系统,成为了芝加哥2号堆(Chicago Pile-2, CP-2),而芝加哥2号堆所在的位置就是后来著名的美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所在地。1967年,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设计制作的芝加哥一号堆纪念碑“核能(Nuclear Energy)”在芝加哥大学校园内建成,这个地点现在是一个美国国家历史名胜和芝加哥地标。

相关

  • 肾炎肾炎(英语:Nephritis),肾病变的一种,指肾脏中的肾元发生发炎反应,造成的疾病。肾炎(英语:Nephritis)的字源来自古希腊语:νεφρῖτις,来自古希腊语:νεφρός(肾脏)加上阴性形容词
  • 单鞭毛生物后鞭毛生物 Opisthokonta 变形虫界 Amoebozoa单鞭毛生物(英语:Unikont)是指细胞中拥有(或其祖先拥有)单个鞭毛的真核生物。现今的研究猜测单鞭毛生物会是后鞭毛生物(动物、真菌和
  • 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 Polyporus versicolor蕈伞平版状孢印白色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前称Coriolus versicolor或Polyporus versicolor),又称彩云革盖菌或瓦菌,是多孔菌科植
  • 肉毒杆菌毒素肉毒杆菌毒素(英文:BTX, Botulinum Toxin),也被称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素,是由肉毒杆菌于厌氧条件下生长时所产生的一类嗜神经性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共有A、B、Cα、Cβ、D、E、
  • 5f14 7s2 7p12, 8, 18, 32, 32, 8, 3第一:478.6 kJ·mol−1 第二:1428.0 kJ·mol−1 第三:2219.1 kJ·mol六方密堆积主条目:铹的同位素铹符号Lr,元素之一,原子序103,为一人工合成
  • 比佛利山比弗利山(英语:Beverly Hills),又译作贝弗利希尔斯;译作比佛利山;港澳译作比华利山,是一座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县西边的城市。比弗利山和邻近的西好莱坞被洛杉矶市完全包围。这个区
  • 南特敕令南特敕令(法语:Édit de Nantes),又称为南特诏令、南特诏书、南特诏谕,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在1598年4月13日签署颁布的一条敕令。这条敕令承认了法国国内结盟宗(又称胡格诺派、雨格诺
  • 分支过程在概率论中,分支过程(英语:Branching Process)属于随机过程的一类,由一系列随机变量组成。分支过程的最初目的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研究第n代个体产生随机个后代时的个体数模型。最
  • 圣经神学圣经神学一词有许多不同的用法,很难对其做出清楚的界定。可以指:圣经神学运动(biblical theology movement)是一个近代基督教神学运动,盛行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运动由北
  • 骤雨骤雨,又称阵雨,相较于持续整日甚至更久的雨,指的是为时不长的降雨,其强度变化可以很大。骤雨多数由积雨云产生。由于积雨云覆盖的面积不大,积雨云一旦移开后,雨就会停止。骤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