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尼尔龙(属名:)意为“奥塞内尔的”,是一种鸟臀目恐龙,是以最初的命名者-19世纪的美国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为名。马什原本在1877年命名它们为雷克斯侏儒龙(),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在1977年将它们重新命名为雷克斯奥斯尼尔龙(),而状态为疑名。
奥斯尼尔龙的化石已在怀俄明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的莫里逊组发现,年代为晚侏罗纪的牛津阶到提通阶,但根据加尔东在2006年对于莫里逊组鸟臀目恐龙的重新研究,奥斯尼尔龙的唯一可确定化石是正模标本的股骨(编号YPM 1875),可能还有其他相关的颅后身体部位。但加尔东认为该股骨是无法用来鉴定的,并利用其中两个部分骨骸建立一个新属,奥斯尼尔洛龙()。这个新属仍等待者被广泛地接受,但这种分类状况已经有先例(例如马拉鳄龙与兔鳄)。奥斯尼尔龙的化石被划分到奥斯尼尔洛龙()后,奥斯尼尔龙成为疑名,只有在概要性叙述中出现。
自从部分化石被独立成新属后,奥斯尼尔龙成为疑名,从剩下的化石,可看出奥斯尼尔龙是种小型、敏捷、二足草食性动物,可能拥有比例较小的手臂与长后肢,身长为1.5到2米,体重接近10公斤。奥斯尼尔龙出现在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园》()中,并被描绘成在树上攀爬的小型恐龙,但没有证据可支持这个说法。
在加尔东的2006年研究中,奥斯尼尔龙只有正模标本与两个部分骨骸是可供鉴定的,而其他的标本则无法归类。在这些无法归类的标本中,包含一个存放在瑞士Aathal恐龙博物馆的接近完整化石,昵称为“芭芭拉”,一个幼年的部分骨骸(编号DMNH 21716)、一个齿骨(编号MWC 5822),后两者曾被归类于奥斯尼尔龙。丹佛自然科技博物馆也有被归类于奥斯尼尔龙的化石。
在2001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等人宣称,在科罗拉多州花园公园的莫里逊组地层,发现一个幼年鸟脚类化石(编号DMNH 21716),可能属于奥斯尼尔龙。这个化石位于五个砂岩块中。根据骨头大小与长度、未愈合的神经弓、以及骨头组织等特征,这个化石被推测是个未成年体。如果这个标本属于奥斯尼尔龙,体型相当于成年个体的1/3大小。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奥斯尼尔龙的刚孵化幼体、蛋化石,因此无法推测这个标本的实际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