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盘古
✍ dations ◷ 2025-08-29 06:26:18 #盘古
盘古是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神祇,传说死后天地及万物都由其身躯和器官的变化而成。盘古的传说“约”起于东汉后期出现,到三国时已广为流传。现存文献中,222年《魏大飨记碑》最早提到盘古:“起尚盘古,罗天⎕焉。”(⎕为虚缺号)东吴韦昭《洞记》提到,盘古传说流传世间:“世俗相传为,盘古一日七十化,覆为天,偃为地……”有学者认为盘古传说源出本土。炎帝、蚩尤等部落从黄河流域迁徙南方以后,伏羲的传说演变为盘古氏,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范文澜认为盘古的传说,是古代先民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中“盘瓠”或“盘古”传说,加以古代经典中的哲理成分和自己的想像,创造出来的用于填补鸿蒙时代空白的。东汉应劭的《风俗通》最早有盘瓠之说。闻一多《伏羲考》一文考证盘古即匏瓠,即葫芦,“盘”字古义为开端,“古”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有学者亦称盘古氏乃是伏羲的音转。盘古的名字可能源自记载于《搜神记》中的盘瓠。个别学者认为盘古传说源自印度神话。前1500-前1000年间《梨俱吠陀》中创世神灵“阿特曼”创造了原人“普鲁萨”(或译布卢沙),普鲁萨被肢解献祭,造出了世界:“月亮由心意产生,太阳由两眼产生,由咀生出天神和火,由呼吸产生了风,由脐生出了太空,由头出现了天,地由两足,四方由耳。这样造出了世界。”普鲁萨神话可能通过佛教转述入华。但此说并没有确切证据,这些印度故事本身并未记载于当时的其他中国文献,也没有印度故事流传于中国的记载,当时佛教在中国也并不流行,译出的佛经仅有数种,又况《梨俱吠陀》不是佛教典籍,而是婆罗门教典籍,这书当时也并没有汉译本,且婆罗门被佛教僧侣当做外道批判,当时译出的数种佛经中包含这个普鲁萨神话的可能性很低。盘古是天地初开后第一个巨人,其体形随着天地扩张而膨胀,死后肢体分解,变成世间万物。三国时传说:“天地浑沌,盘古生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主于天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亦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年,然后天地开辟。盘古龙身人首,……开目成昼,合目成夜,呼为暑,吸为寒,吹气成风云,叱声为雷霆。盘古死,……目为日月,髭为星辰,眉为斗枢,九窍为九州,乳为昆仑,膝为南岳,股为太山,尻为鱼鳖,手为飞鸟,爪为龟龙,骨为金银,发为草木,毫毛为凫鸭,齿为玉石。汗为雨水,大肠为江海,小肠为淮泗,膀胱为百川,面轮为洞庭。”又传言:“盘古一日七十化,覆为天,偃为地,八万岁乃死。”南北朝时传说:“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西晋时已有绘画盘古的壁画,太康年间(280-289),益州刺史张收在成都的周公礼殿墙壁上,画上盘古;南北朝时,岭南有人祀奉盘古,“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皆祝祀。”道教吸纳了盘古,加号“元始天王”。上清《枕中书》说:“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五运历年纪》说:“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董斯张在《广博物志》中条引《五运历年纪》云:“盘古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唐袁天罡推言之《真源赋》谓元始应世万八千年为一甲子,荆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氏生日,以候月之阴晴,云其显化之所宜有以也。《元丰九域志》:广陵有盘古冢庙,殆亦神假者。
相关
-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英语:Population density)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目,计算方式是其总人口数除以总面积。一般使用的单位是每平方公里人数或每平方米所居住的人口
- Nasup+/sup3s12,8,1蒸气压第一:495.8 kJ·mol−1 第二:4562 kJ·mol−1 第三:6910.3 kJ·mol−1 (主条目:钠的同位素钠是一种化学元素,元素符号为Na,原子序为11,相对原子量为23。它是柔软且
- 未来可能形成的超大陆(英语:supercontinent),一般定义为拥有一个以上陆核(continental core)或克拉通的大陆。以下为地质年代中曾出现与可能形成的超大陆,依照时间顺序排列:
- 琉球语琉球语(冲绳语:ルーチューグチ),又称岛言叶(しまくとぅば),属日本琉球语系,分布在冲绳县、鹿儿岛县奄美群岛,是对琉球群岛(包括奄美群岛及冲绳群岛)一系列本土语言的统称。由于各种琉球
- 许慎许慎(约30年-约124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省郾城县)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被称为“字圣”。他于
- 大卫·麦克利兰大卫·麦克利兰(英语:David McClelland, 1917年-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行为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专家,从1940年代1950年代起就开始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
- 合同异先秦名家思想的两大流派之一,与之对立的思想是离坚白。合同异是中国东周战国时期名家的一派学说,以惠施为代表,认为“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万物“毕异”本为“毕同”,并无区别。
- 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英语:plasminogen activator,或译为纤溶蛋白酶原激活物,简称纤溶酶原激活物)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它可以将纤溶蛋白酶原转化为纤溶蛋白酶,从而促进纤维蛋白溶
- 索马里兰意属索马里(意大利语:Somalia italiana)是意大利王国在非洲之角的一块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曾经入侵英属索马里兰和阿比西尼亚,将其与意属索马里和同为意大利殖民地
- 约翰·范扶累克约翰·范扶累克(英语:John van Vleck,1899年3月13日-1980年10月27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米德尔敦,美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