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朱迪·丹奇
✍ dations ◷ 2025-11-11 02:09:37 #朱迪·丹奇
最佳新人1965年 《清晨四点》 最佳电视女主角1967年 《跟陌生人说话》1981年 《美好浪漫》、《BBC2剧院》、《樱桃园》2000年 《最后的金发女郎》 最佳娱乐演出1984年 《美好浪漫》 最佳女配角1986年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88年 《窗外有情天(英语:A Handful of Dust (film))》1998年 《恋爱中的莎士比亚》 最佳女主角1997年 《布朗夫人》2001年 《携手人生》 终身成就奖2001年
最佳女主角-苏格兰1997年 《布朗夫人》朱迪丝·奥莉薇亚·“朱迪”·丹奇女爵士,CH,DBE(英语:Dame Judith Olivia "Judi" Dench,1934年12月9日-),英国电影、电视及舞台女演员。她曾荣获11次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7次劳伦斯·奥利弗奖、2次美国演员工会奖、1次奥斯卡金像奖、2次金球奖与托尼奖。2001年,丹奇获颁英国电影学院奖终身成就奖(英语:BAFTA Academy Fellowship Award),以表彰其对英国戏剧与国际影坛的杰出贡献。2011年,获日本颁发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她最为人所熟悉的演出角色,是在《007》系列电影里担任特务007上司的M。丹奇在约克郡约克市出生,父亲雷金纳德·亚瑟·丹奇(Reginald Arthur Dench)是一名医生,母亲爱莲诺拉·奥莉薇(Eleanora Olave)(闺姓琼斯(Jones))则是都柏林人,两人在雷金纳德·亚瑟于都柏林圣三一大学修读医科时相识。丹奇幼时属卫理宗,但在位于约克市的贵格会中学The Mount School就读后,则转信贵格会。其后一家在大曼彻斯特郡的Tyldesley定居,所以她的几个弟弟,包括同为演员的杰佛瑞(Jeffery),均是在Tyldesley出生。她另一比较出名的亲戚是她的侄女——任教于哈佛大学的罗马历史学家艾玛·丹奇(Emma Dench)。1971年,与英国演员迈克尔·威廉斯(Michael Williams)结婚,两人育有一女塔拉·克莱希达·威廉斯(Tara Cressida Williams)。塔拉·克莱希达于1972年9月24日出生,亦是演员,艺名芬蒂·威廉斯(Finty Williams)。丹奇与丈夫曾在不同的舞台剧中同台演出,更在鲍伯·拉贝(Bob Larbey)于1981至84年的电视剧A Fine Romance中合作。迈克尔·威廉斯于2001年因肺癌去世,享年65岁。
相关
- 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是描述DNA的复制方式,目前已知的所有细胞皆以此方式进行复制。是三种主要的复制模型的其中之一,也是唯一确认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模型。
- 降部在西文字体排印学中,降部(英语:Descender)指的是一个字体中,字母向下延伸超过基线的笔画部分,也称为下延部。如右图所示,字母y第二笔的“尾巴”部分就是降部。另外字母 v两条对角线
- 野芝麻属野芝麻属(学名:Lamium)是唇形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约40种,产自欧洲、北非及亚洲。
- 大都市带大都市带(英语:megalopolis,亦作megapolis、megaregion或supercity),又译大都市区,通指大致相邻的都会区的链,它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分离,也可能连成一片连续的城市区域。中文的城市
- 小阴唇整形阴唇整型术,是指改变阴唇外形的整形手术。阴唇的大小、外形、颜色因人而异,而且有可能因为分娩、年龄增长等原因而发生变化。阴唇整形术针对的手术对象包括阴唇先天性缺陷和畸
- B03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B03(抗贫血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
- 琳娜·梅迪纳琳娜·梅迪纳(英语:Lina Vanessa Medina,1933年9月23日-),出生于秘鲁,是世界纪录和医学史上最年幼的母亲。她于1939年生下一名男婴。当时,她年仅5岁7个月又21天大。此案例相当罕见,在
- 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1830年9月26日-1878年5月14日),幼名正助,号甲东,后改名利通,生于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原为武士,明治维新时期成为政治家,与西乡隆盛及木户孝允并称维新三杰。1878年(明治十
- 圣卡斯伯特教堂圣卡斯伯特教堂(英语:The Parish Church of St Cuthbert)是一座位于苏格兰爱丁堡的教区教堂,隶属爱丁堡长老会。教堂坐落于爱丁堡城区内的王子街西端,大致在洛锡安路(Lohian Road)
- 同姓结婚同姓不婚是同姓的男女不得互相通婚的婚姻制度。夏商时代,并无同姓不婚之制度。中国从西周时代起,才确立了这一婚姻制度,出于伦理和生理两方面的考虑。如“同姓不婚,惧不殖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