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背景辐射

✍ dations ◷ 2025-09-29 14:20:03 #天然的背景辐射
背景辐射(英语:background radiation),又称本底辐射,是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可以是源自人为排放或自然存在的辐射,主要的来源有:大约有3%的背景辐射来自其他的人造来源,像是:意外的暴露在人造的放射源下会导致接收到数倍于天然或正常的人造辐射暴露量。另外,放射性治疗也会造成较高的辐射接触。然而,来自自然背景辐射的暴露,还是接收到的辐射主要来源。自然背景辐射有两个主要的来源:宇宙射线和源自地球的,全球平均的背景剂量为每年每人2.4毫西弗 (mSv),台湾年平均天然辐射约为1-2毫西弗。这些曝露几乎全都来自宇宙射线和环境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这个数值远大于人造的辐射曝露,在2000年的一年当中,累积历年的核武试验、核电厂意外和核能工业操作的总合,为年平均值5μSv;并且也大于来自医疗接触,由0.04至1mSv的年平均值。老旧的燃煤发电厂未能有效拦截的粉尘才是人造背景辐射的最大来源。背景自然辐射的强度也会因地而异,有些地区明显的高于平均值,这些地区包括伊朗的蓝萨、巴西的瓜拉巴里、和印度的克拉拉、澳洲北部的夫林德岭、和中国的阳江。在蓝萨曾经纪录到的年峰值剂量是260mSv。地球,和生活在其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断的遭到来自外太空的辐射轰击。这些辐射主要包括从质子到铁的带正电离子,和在太阳系之外释出的大核。这些辐射和原子核的交互作用,在大气层内创造出的次级辐射包括X射线、缈子、质子、α粒子、π介子、电子、和中子。来自宇宙射线的直接剂量很大的程度上来自缈子、中子和电子,并且这些剂量的变化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基于地球磁场和高度。这种辐射的强度在对流层的上层,大约10公里的高度上最强,因此航空公司的人员和经常搭机的乘客,他们每年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这种环境中,需要特别的关注。同样的,在太空中的太空人也会因为宇宙射线,而比在地面上的人曝露在更高剂量的背景辐射下。在低轨道的太空人,像是国际太空站或是航天飞机,虽然受到地球磁场遮罩的部分保护,但也会进入地球磁场和宇宙射线作用产生的范艾伦辐射带内而受到侵袭。在地球的低轨道之外,像是前往月球旅行的阿波罗太空人,会遇到更强的背景辐射,并且这也是未来人类要长期探索月球或火星的一大障碍。宇宙射线也会造成大气层中的元素产生蜕变,宇宙射线产生的次级辐射与大气层内的原子核结合,生成不同的放射性核素,能产生很多所谓的宇宙成因核素,其中墬值得注意的是由氮原子交互作用产生的碳-14。这种宇宙成因核素最后会抵达地球的表面,并且可以与生物合并。这些核素的产量会因未向内的宇宙线通量的短期变化而有所不同,但是在数千年至数百万年的长时间内,其产生却是源源不绝从未间断过。这不变的产量、与生物的结合和相对较短的半衰期,使碳-14被用在放射性定年上,可以测量古生物,像是人造木器或人类遗骸的年代。放射性物质来自全球各地,它出现在自然的土壤、岩石、水、空气和植被。与地球的辐射有关的主要放射性核素通常是低放射性的,例如钾和碳的同位素,或是罕见但极具放射性的元素,像是铀、钍或镭和氡。这些来源有许多因为放射性衰变,从地球诞生时就开始减少,所以现在没有太多的数量留存在地球上。因此,现在地球上仍活动的铀-238因为45亿年的半衰期,仅有当初的一半多,而半衰期12.5亿年的钾-40的活动只剩下原来的8%。这些同位素的活动(由于衰变)对人类的实际的影响非常小,因为人类发展的历史在最近的活动,相较于数十亿年的半衰期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换个方法说,是人类的历史太短,相对于数十亿年的半衰期,这些长寿的同位素活动在这颗行星上已经持续不断的在进行着。另一方面,许多短半衰期的同位素,比起强度更高的放射性同位素,却未在地球的环境中衰减殆尽,这是因为自然界不断的创造它们。像是碳-14(宇宙成因)、镭-226(铀-238衰变的产品)、氡-222(镭-226衰变的产品)。一些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主要是钾和碳,具有放射性同位素,会使我们的背景辐射量增加而变得更为明显。来自外部的放射性物质,不包括内部的污染,人体从生物体吸收的内部辐射暴露量最大的就是钾-40,每秒钟大约有4,300个40K原子核衰变,使钾原子的衰变成为辐射数目的最大来源。40K生成的β粒子能量是14C的10倍,14C的衰变每秒中产生的β粒子约为1,200个。但是,有一半的14C原子是处于细胞的遗传资讯内,而钾原子不在DNA的成分内。在DNA内的14C原子每秒约有50个衰变,从碳原子变成氮原子。氡虽然是一种稀有元素,但在世界上许多的地区都可以发现到高浓度的这种强烈的放射性元素,但特别受到关注的原因是因为他是来自地面的电离辐射,且对人体健康有重大的危害。氡是由铀的衰变产生的,在地壳中是较常见的元素,但是通常集中在世界各地含矿的岩石内。氡由这些矿石中渗漏出来,进入大气层或地面的水中,而且它可以在这些地区的住宅内累积到足以伤害人类的高浓度。在北美洲和欧洲的一些地区,特别是工业化的北部地区,一些绝缘良好和密闭的房屋,已经导致氡成为背景辐射的主要来源。在一些地区,包括英国的康瓦耳和亚伯丁夏,已经有足够高的天然辐射程度,使得核能许可站无法在该地成立—在它们开始运作之前,背景辐射就已经超过法律允许的数值,而且自然的表土和岩石都需要如同低放射性废料般的处理。来自氡的辐射是间接的,氡的半衰期很短(只有4天),但是会衰变成其他固体颗粒的镭系列有腐蚀性的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粒子被吸入和保留在肺中的期间,会继续暴露在辐射中。在受影响地区的人,每年会接受到10毫希的背景辐射。氡是造成肺癌的第二个主要源因,数量紧追在抽烟的数目之后,单单在美国就造成每年15,000至22,000人因癌症而死亡。

相关

  • 双倍体染色体倍性是指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数目,只有一组最基本的称为“单套”或“单倍体”(haploid),两组备份称为“双套”或“二倍体”(diploid)。多倍体的细胞则有更多套的染色体。其中
  • 职业摔角职业摔角(英语:Professional Wrestling),为任何以表演方式进行的摔角比赛,而比赛内容及结果都经事先计划。现时的职业摔角都加入了打击技等元素,让比赛更加丰富精采和具备观赏性。
  • 酰化酰化反应或称(酰基化反应),为有机化学中,氢或者其它基团被酰基取代的反应,而提供酰基的化合物,称为酰化剂。酰化反应,可依攻击的亲核试剂不同,可分为:氧酰化反应、氮酰化反应、碳酰
  • IPEXIPEX症候群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不同表征,如内分泌异常、皮肤炎等。此症名为IPEX是因为其是一综合了免疫功能失调(Immunodysregulation)、多内分泌病变(Polyendocrinopathy)及肠
  • 刘宝镛刘宝镛(1936年1月13日-),中国导弹总体设计专家。生于天津。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span class=nowrapYbsub2/sub(SOsub4/sub)sub&g硫酸镱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Yb2(SO4)3。用硫酸溶解氧化镱,可以得到硫酸镱。
  • 糖分糖(sugar)泛指各种可食用的带有甜味的晶体,有甜味、短链、可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许多会用在食品。糖在有机化学中属于糖类,由碳、氢及氧三种原子组成。单糖是结构较简单的糖,包括
  • 兴勤电子兴勤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兴勤电子,英文简写“Thinking”,创立于1979年7月16日,为台湾知名的电子保护元件企业,总部设于台湾高雄市。董事长为隋台中先生,为国立台湾海洋大学
  • 普朗克卫星普朗克巡天者是欧洲空间局在视野2000年的第三个中型的科学计划。她的设计目标为以史无前例的高灵敏的角解析力获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整个天空的的各向异性图。普朗克巡天者
  • 寸关尺寸、关、尺是中医脉诊术语,是中医师把脉时按诊症者两手手腕寸口的位置。“关”为手腕桡骨突起(桡骨茎突)的位置,“关”之前为“寸”,“关”之后则为“尺”。这个位置的脉动分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