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会典

✍ dations ◷ 2025-02-23 14:01:32 #大清会典
《大清会典》,简称《清会典》,是中国清朝中央政府官修、钦定的会典。大清会典详细的编纂了清朝中央政府的编制、职权、官员品级、统属关系以及各项办事制度,也是当时处理公务的法律依据。有部分学者认为,《大清会典》属于清代官方编纂的史料汇编,而非现实行用的法律。 另有多位学者将《大清会典》归于行政法典。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认可《大清会典》是清代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最基本的制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位阶。 比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就已 “以官统事,以事隶官,则实万古之大经,莫能易也。”来形容《会典》。 《康熙会典·御制序》中,自称“大经大法”,“大中之轨”,“一代之治法”。 《雍正会典》中,自称“大经大猷”,“规型之尽善 ,仪典之大成 ”。 《乾隆会典》中,自称 “国家大经大法,官司所守,朝野所遵。”清代多次在全国颁行《会典》,前期主要通行于高级官员,而后期范围更广,各级官员都能阅读《会典》。清政府还不定期颁行《会典》中某些方面的专条汇编。中央和地方官员在处理军政、民政、刑政事务时,常查询《会典》。而《会典》的最终解释,由皇帝钦定。《大清会典》一共有五部,分五次编修:《大清会典》的体例习自前代的《大明会典》,与历代会典类似,以政府机构来分类,下叙各项法条政事,因此分类随各代政府机构不同而有所改变。康熙雍正时的两部会典,把事例附在典条下,但乾隆时的会典,把大量的事例分开编辑,另撰《大清会典则例》共180卷,嘉庆时延续此制,但将“则例”改名“事例”,共920卷,又有“图说”132卷,光绪会典延续嘉庆会典,有事例1220卷,图270卷。

相关

  • 临高语临高语,又称临高话,是海南岛北部临高人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属于侗台语系,使用人数约60万。尽管临高人被认为是汉族人,但临高话并非汉语的一种。临高语一般分成东西两种方言:15-17个
  • 米西尔逊-斯塔尔实验梅瑟生-史达实验(Meselson-Stahl experiment)是马修·梅瑟生(Matthew Meselson)与富兰克林·史达(Franklin Stahl)在1958年所作的实验,证明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性质。氮是DNA的重要组
  • 表达基因表达(英语:Gene expression)是用基因中的信息来合成基因产物的过程。产物通常是蛋白质,但对于非蛋白质编码基因,如转运RNA(tRNA)和小核RNA(snRNA),产物则是RNA。所有已知生物都通
  • 高张张性(英语:Tonicity)是形容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渗透压比例、溶质浓度比例及水势比例。当细胞置于高渗溶液(英语:hypertonic solution)中,细胞内的渗透压会小于细胞外的渗透压,细胞内的
  • 各向异性非均向性(anisotropy),或作各向异性,与各向同性相反,指物体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化学等性质随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特性,例如石墨单晶的电导率在不同方向的差异可达数千倍,又如天文
  • 假松露假松露(False truffle, hymenogastrales)是担子果位于土壤之下,且型态类似子囊菌门松露的担子菌门真菌通称,从担子菌门的多个演化支趋同演化而来。有部分观点将子囊菌门中不属于
  • 皮加勒区皮加勒区(Pigalle)是巴黎环绕皮加勒广场的地区,位于巴黎第九区和巴黎十八区,得名于雕塑家让·巴蒂斯特·皮加勒(Jean-Baptiste Pigalle)。皮加勒是一个著名的观光区,皮加勒广场和主
  • 陈 彪陈彪(1923年11月23日-?),福建螺洲人,出生于北京,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彪出生于螺洲陈氏家族,其父为公路专家陈体诚。他于1941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土木工程系。次年转入
  • 世界犬业联盟世界犬业联盟(法语:Fédération Cynologique Internationale,缩写为FCI),是世界上最有国际影响力的育犬协会,总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成立于1911年5月22日。创始会员国为德国,奥地利,
  • 魁北克人党魁北克人党(法语:Parti Québécois),简称魁人党,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左翼省级政党。该党以魁北克独立为宗旨,并支持劳工运动。1968年由瑞内·勒维克创建,2007年起宝琳·马华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