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饮作用

✍ dations ◷ 2025-07-18 09:41:09 #胞饮作用
胞饮作用(英语:pinocytosis)是细胞内吞作用从外界获取物质及液体的一种类型,是细胞外的微粒通过细胞膜的内陷包裹形成小囊泡(胞饮囊泡),并最终和溶酶体相结合并将囊泡内部的物质水解或者分解的过程。胞饮作用需要消耗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TP),这也是大部分细胞所使用的能量形式。与吞噬作用不同,胞饮作用主要是将细胞外液体摄入进入细胞内并产生非常小的囊泡。这两者的工作方式很像,但是吞噬作用对于其吞噬的物质是有选择性的,需要相应的配体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才能启动这一作用。与受体介导的内呑作用相比不同的是,胞饮作用将细胞周边的液体连同其中的溶质一起吞入,对于内呑进入细胞的物质是没有选择性的。

相关

  • 弗雷德里克·图尔特弗雷德里克·威廉·图尔特 FRS(Frederick William Twort,1877年–1950年)是一位英格兰细菌学家,他在1915年发现了噬菌体。 他曾在圣托马斯医院研究医学,是布朗动物研究所(Brown In
  • 稻热病菌Ceratosphaeria grisea T.T. Hebert, (1971) Dactylaria grisea (Cooke) Shirai, (1910) Dactylaria oryzae (Cavara) Sawada, (1917) Phragmoporthe grisea (T.T. Hebert)
  •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简称科博馆,是位于台湾台中市北区的公立科学博物馆,是中华民国国家十二项建设文化建设项下兴建的首座科学博物馆。该馆馆区由科学中心、太空剧场、生命科学
  •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英语:Behavioral economics),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承袭经验主义,并受到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影响,探讨社会、认知与情感的因素,与个人及团体形成经济决策的背后原因,并从而了解
  • 肠脏肠脏,或称肠,是指消化系统中,由胃至肛门之间的消化管道,为大部分化学消化过程的所在地,将食物的营养吸收。肠脏主要分为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及大肠(盲肠、结肠及直肠)两部分。
  • 病征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症状(英语:symptom)又称病状,医学术语,在疾
  • 克拉科夫克拉科夫(波兰语:Kraków,波兰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
  • NFPA 704NFPA 704是美国消防协会(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简称NFPA)制定的危险品紧急处理系统鉴别标准。它提供了一套简单判断化学品危害程度的系统,并将其用蓝、红、黄、
  • 额骨额骨(Frontal bone),组成颅骨的29块骨头之一。位于前额处。它由可分为三部分: 额鳞:大而垂直,在前额。 眶部:环状或水平,对眼眶顶部和鼻腔的形成至关重要。 鼻部:与鼻骨和颌骨的额
  • 把字句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这种句式又称为处置式,因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宾语作出了“处置”,例如使其位置或状态改变。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将”+宾语+动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