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鱼(),又称恐鱼,是一种晚泥盆纪(距今约3.82亿至3.59亿年前)的盾皮鱼,其中最大种类体长可达6米(19.7英尺)重量则可达1吨,被视为当时最大的海洋掠食者,是已知体型最大的盾皮鱼,主食有硬壳保护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邓氏鱼的存在比陆上第一只恐龙的诞生还要早1.35亿年,化石广泛发现于北美洲、波兰、比利时与摩洛哥。
邓氏鱼目前确定的至少有十个种,其中模式种为泰雷尔邓氏鱼。
体型最大的种类,其体长估计可达6米(19.7英尺)而体重则可达1 t(1.1 short ton),为目前人类已知最大型的盾皮鱼。和其他盾皮鱼一样,邓氏鱼的头部由厚甲壳包覆,这降低了它们的运动速度和灵敏度。口中不具有牙齿,但是其甲壳具有锐利的边缘,形成类似嘴喙的结构。邓氏鱼和其他盾皮鱼可能是最早行体内受精的脊椎动物,这项特征在现存的鲨鱼上也可见到。
邓氏鱼仅有前方甲壳的部分有成为化石保留下来,也因此其他部分的外型仍然是未知的。现在邓氏鱼后半身的复原图多半是依据其他节甲鱼目(例如:粒骨鱼(英语:Coccosteus))来参考还原的。
邓氏鱼的颚部透过平面四杆机构连结,咬合力最大在尖端可达6,000 N(612 kgf;1,349 lbf),在后排刃片则可达7,400 N(755 kgf;1,664 lbf),能一口咬穿硬壳保护的有甲鱼类或菊石等无脊椎动物,邓氏鱼吸力也很巨大,能在0.02秒内张开嘴并在0.06秒内把猎物吸进口中,可以捕食体积比它的嘴大得多的生物,进食完后会将不能消化的硬壳吐出。
邓氏鱼处于食物链顶端,生活在泥盆纪的胸脊鲨可能是它的捕食对象。然而,巨大而沉重的身躯极大地影响了邓氏鱼的运动速度和灵敏度,使其在进化中输给了鲨鱼等软骨鱼,最终灭绝。邓氏鱼及类似生物灭绝后,鲨鱼的体型开始变得更大,种类变得更多。
Dunkleosteus,prehistoric wild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