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累利阿问题

✍ dations ◷ 2025-09-19 03:34:42 #芬俄关系,芬苏关系,民族统一主义,卡累利阿,芬兰政治,俄罗斯争议地区,苏联边界,民族问题

卡累利阿问题(芬兰语:Karjala – kysymys)是关于芬兰应否收复在冬季战争与继续战争后割让给苏联的卡累利阿的主权的政治前途问题(国族问题,National Question)。虽然以卡累利阿冠名,这个词也可以指索回遭割让佩察莫、部分萨拉和库萨莫地区以及在芬兰湾的四个岛屿的主权。卡累利阿问题可以广泛称为芬兰争取归还遭割让领土之意。卡累利阿问题仍然是一个公开辩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没有一个政党明显支持这样的想法。

卡累利阿问题始于冬季战争后,根据1940年芬兰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的和平条约,芬兰割让卡累利阿于苏联。在卡累利阿的多数芬兰公民被迫撤离该地。虽然在之后的继续战争时芬兰重新占领卡累利阿使得该地居民渐渐迁回,更一度占领了东卡累利阿,严重影响北方苏军的补给线,但在1944年芬苏停战,苏联重新占领卡累利阿。苏联坚持在被割让地区的居民在10日之内全部迁走。遭驱逐的居民有一部分得到补偿。像是农民,可获得原先农场1/3土地的补偿。但至于动产部分则补偿的少得多。但所有撤离的家庭都有获得农场或公寓住宅等。而这些土地都是政府向当地的市府及民营企业征收的。政府也为了补偿所需要的经费而征收了数年从10%至30%不等的物业税。因为绝大多数迁徙至芬兰其它部分的撤离者是来自被割让的卡累利阿地区,因此这个问题称作卡累利阿问题。冬季战争结束后,卡累利阿地区的市镇和教区成立卡累利阿联盟(芬兰语:Karjalan Liitto),负责争取在芬兰的卡累利阿人的权利。

冷战时期,卡累利阿出生的芬兰政治家约翰内斯·维罗莱宁(英语:Johannes Virolainen)游说归还卡累利阿。在1956年苏联归还芬兰波尔卡拉(Porkkala)半岛时,当时的总统乌尔霍·吉科宁也曾试图收回领土。然而吉科宁并没有公开这类的想法,因此该问题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的讨论。吉科宁在1972年最后一次提出这个问题,但并没有成功。而这类的讨论在70年代后就消失了。

苏联解体后,卡累利阿问题重新浮出台面。根据芬兰赫尔辛基日报在2007年8月所报导的文章表示,1991年俄罗斯总统叶尔钦曾经非正式地表示要把被割让的卡累利阿出售给芬兰,但是这个出售意愿并没有被接受。然而根据很多芬兰政治领袖和当时俄罗斯副总理的说法,当时并没有这样的出售意愿,而仅仅非正式的试探性想法。叶尔钦当时的一个顾问安德烈·费奥多罗夫告诉赫尔辛基日报,说他是俄罗斯政府在1991至1992年间成立的一个小组的成员,这个小组的任务是去计算把卡累利阿售回芬兰的价格。而这个价格是定在1500亿美元。根据费奥多罗夫的说法,芬兰总统毛诺·科伊维斯托和外长帕沃·韦于吕宁(英语:Paavo Väyrynen)知道这些非正式性的讨论。

卡累利阿联盟(芬兰语:Karjalan Liitto)是从卡累利阿撤离的居民所成立的团体。他们希望卡累利阿在将来某个时候再次成为芬兰的一部分,但并没有公开要求这点。一些规模较小的组织,如ProKarelia,继续主张以和平方式要求俄罗斯归还卡累利阿。但并没有严肃的政党公开支持这个目标,芬兰政界普遍认为当初已与苏联签署了和平条约,因此芬兰并没有立场要求归还领土。有个别政治活动家支持归还卡累利阿,例如欧洲议会议员阿里·瓦塔宁(英语:Ari Vatanen),以及在2006年芬兰总统大选中的两位候选人蒂莫·索伊尼(英语:Timo Soini)和阿尔托·拉赫蒂(Arto Lahti)。在2012年总统选举之前的一场辩论中,蒂莫·索伊尼重申他的观点,如果他当选的话他将推动这个问题的解决。

俄罗斯及芬兰官方已多次表示两国之间并没有所谓的领土争端,不过芬兰的官方立场认为若通过和平谈判来改变目前的边界是可行的,但俄罗斯已经表明无意归还卡累利阿等芬兰所割让的地区。俄罗斯总统叶尔钦曾在1994年评论”占据芬兰卡累利阿就是斯大林的极权与侵略主义的一个例子。”

但在1997年叶尔钦又拒谈这个问题。2000年俄罗斯总统普亭指出,这类讨论可能危及芬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并接着在2001年表示"改变现有的架构不是最好的问题解决方式",但可能的解决方法为"一体化及合作"。

1998年芬兰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说:"芬兰的官方立场并没有要求俄罗斯归还领土,但俄罗斯想谈有关归还割让的地区,芬兰是愿意协商的。"其他的政界人士也大多支持这样的看法。

根据最新民调显示,大约26%到38%的芬兰人赞成以及51%至62%的芬兰人反对卡累利阿回归芬兰。在俄罗斯,人们会把“卡累利阿”一词联想到俄罗斯境内的卡累利阿共和国,而不是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区,因此调查十分困难。根据1999年MTV3一项调查显示,34%的维堡居民支持以及57%反对卡累利阿回归芬兰。现今维堡以及其余割让地区所成立的卡累利阿共和国的居民其中为芬兰裔的已占极少数,几乎都是苏联时代才迁移到该处以及他们的后裔。

许多在卡累利阿出生以及从卡累利阿撤离的民众都希望卡累利阿成为芬兰的一部分。根据调查,老年人(65岁以上),以及青少年(15-25岁)支持卡累利阿回归芬兰的想法更胜于上一代当初在冷战时代成长(25-65岁)的父母世代们。芬兰前总统毛诺·科伊维斯托也一直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而支持回归的也大多是有带有强烈民族主义的小型右翼团体。

反对卡累利阿回归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怕这可能会提高芬兰社会成本的支出。根据赫尔辛基日报所进行的民调显示,反对卡累利阿回归的42%的芬兰人列出这个为最重要的单一原因。俄罗斯一侧卡累利阿居民的生活水准远低于芬兰的这一边。比较两国的以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芬兰人均是俄罗斯的两倍。

支持者则认为卡累利阿的回归并不会带来极大的国家成本。ProKarelia的调查显示,该地区有天然的优势。根据芬兰的想法,把该地成为与俄罗斯的贸易以及产业中心所带来的经济成长足够解决回归后所带来的问题。根据ProKarelia的研究以及阿尔托·拉赫蒂的估计,重建卡累利阿地区所需要的经费为3000亿欧元。

目前住在卡累利阿的居民大多是来自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移民以及他们的后裔。卡累利阿的回归对于这些人的命运将是重大的问题。据赫尔辛基日报民调显示,14%的人反对卡累利阿的回归,原因在于这些讲俄语的少数居民将可能在芬兰社会间造成紧张的关系。在2004年,大约有37万的俄罗斯人居住在该地区。

如果目前卡累利阿居民被允许继续留在该地,芬兰将收到数十万讲俄语、以及没有在芬兰社会中有生活经验的公民。为了能够提供当地人所需要的服务,芬兰势必需要更多会讲俄语的官员。但在ProKarelia的设想中,大约一半的卡累利阿俄罗斯人应该迁回俄罗斯去,如果芬兰会提供安置费的话更多的俄罗斯人可能会离开该地。 但是大多数的卡累利阿俄语人口是在那里出生且一直生活在该地区,并认为该地区是他们合法的土地。

下列网站也有英文信息:

下列网站只有芬兰语信息:

相关

  • 壬醛糖2,3,4,5,6,7,8,9-八羟基壬醛(IUPAC名:2,3,4,5,6,7,8,9-octahydroxynonanal)是一类壬醛糖。共有128种镜像异构物,例如L-核-D-甘露壬糖等。2,3,4,5,6,7,8,9-octahydroxynonanal的
  • 毫克毫克或称公丝,符号为mg(法语:milligramme → 英式英文:milligramme, 美式英文:milligram),质量单位,是克的1/1000,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
  • 铝矾土铝土矿(英语:Bauxite)是最重要的含铝矿物,主要成分为Al(OH)3、软水铝石、硬水铝石,及针铁矿、赤铁矿、石英等。铝土矿1821年首次被地质学家Pierre Berthier发现,其英文名Bauxite也
  • 23府二十三府制是朝鲜王朝末年的1895年7月18日(高宗32年闰五月二十六日)开始实行的新行政区划制度。这个新的制度把全国分成23个府,并设立观察使,用来取代过去一直沿用的朝鲜八道。
  • 2013年欧洲歌唱大赛2013年欧洲歌唱大赛(Eurovision Song Contest 2013),是第58届的欧洲歌唱大赛,主办国将是由2012年欧洲歌唱大赛的获胜国瑞典举办,有3个城市表达了希望举办本次比赛的意愿,随后2012
  • 尼古拉斯·雷尼古拉斯·雷(Nicholas Ray,1911年8月7日-1979年6月16日)是一位美国知名电影导演,擅长于史诗电影与黑色幽默电影。
  • 亨利·希尔小亨利·希尔(英语:Henry Hill, Jr.,1943年6月11日-2012年6月12日)是一名纽约市的黑帮。在1955年至1980年间,希尔与卢切斯犯罪家族(英语:Lucchese crime family)有联系。1980年,希尔成
  •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英语:)是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第四集,由迈克尔·尼维尔导演,于2005年11月18日上映。这部电影长度为157分钟,比系列电影的第二部短3分钟。在美国,这部电影被
  • 1949-50赛季英格兰足总杯1949-50赛季英格兰足总杯(英语:FA Cup),是第69届英格兰足总杯,今届赛事的冠军是阿仙奴,他们在决赛以2:0击败利物浦,夺得冠军。本届赛事继续在旧温布莱球场举行。阿仙奴和利物浦这两
  • 毕竟容毕竟容(?-?),字仁叔,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人,军籍,明朝政治人物。江西乡试第十七名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会试第八十名,登第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曾祖毕琎;祖父毕鋞;父毕寅卿,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