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提

✍ dations ◷ 2025-09-09 01:32:46 #实验室技术,分离过程

分提是一种通过相变将一定量的混合物(固液气、酶、同位素)分为几个组分(英语:fraction (chemistry))的分离过程。各组分的组成按梯度逐级变化,利用原混合物中各个成分的一些性质不同得以区分。不少分提技术在使用时都需要在组分的产量和纯度中权衡。分提与其他分离技术不同的一点在于,分提可以一次从某个混合物中提出多种成分。

各种分提技术在科技领域广泛使用。液体和气体的混合物可以用凭借沸点区别通过分馏分开。很多组分可以使用凭借其各自对固定相及流动相(英语:mobile phase)亲和力的不同透过柱色谱法分离。分段结晶(英语: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chemistry))和分段凝固(英语:fractional freezing)是通过化学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性进行分离。细胞离拆(英语:cell fractionation)则是按品质分离细胞组分的技术。


分提技术(fractionation technology),因天然油脂的组成成分和三酸甘油酯结构上的差异进而影响油脂的理化特性,较难满足消费者营养的需求且在应用上受到限制。因此为符合民众的健康需求,食品产业的发展逐渐导向将油脂特性修改,称为油脂改性(oils and fats modification technology),其中改性技术又可分为分提技术(fractionation technology)、氢化技术(Hydrogenation technology)及交酯化技术(Interesterification technology),其中最常用的技术即为分提技术。

油脂分提的目的有:

分提技术已在油脂加工的应用上已超过150年。Hippolyte Mège Mouriès于1869年在巴黎发表关于分提技术应用于乳玛琳的专利:“Application for a patent of fifteen years for production of certain fats of animal origin”,该专利即为有名的分提技术起源。

在国际上用在食品工业上分提技术又可再区分为三种:干式分提(Dry fractionation)、溶剂分提(Solvent fractionation)及界面活性剂(detergent fractionation)。干式分提为最常用的分提方式,主要有预处理、冷却结晶、过滤分离出软油几步。例如国际最大宗的植物油棕榈油经过分提可以区分为硬质棕榈油、软质棕榈油、超级软质棕榈油等。

相关

  • 豚鼠系列《豚鼠》(日语:ギニーピッグ)是1980—90年代发行的六部争议性的日本恐怖电影,主要因前两部电影而闻名全球,因为制片人需要证明没有人真正受伤或被谋杀。制片人日野日出志的本意是
  • 换质不换位换质不换位或不当的换质换位(improper transposition)是一种形式谬误,系将一假言命题之前件与后件进行否定操作所致。换质不换位之形式如下:范例:正确的操作是换质换位:范例:
  • 龙华寺龙华寺可以指下列庙宇:
  • 台20线台20线是中华民国(台湾)一条横贯于南部地区的省道。西起于台南市汤德章纪念公园中山路段;东迄于台东县关山镇德高,与省道台9线于德高陆桥附近相接。主线全长203.982公里,并另有甲
  • 泰国历泰国历是泰国目前使用的历法,泰国原来使用的历法和傣历(中国傣族的历法)相同,1888年泰国国王朱拉隆功改革历法,采用格里历,但以曼谷建城,即公元1782年为纪元,以建城日4月6日为每年开
  • 应用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是地貌学的一个分支,利用地貌学的理论和研究手段,为具体的生产目的服务,根据其应用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等
  • 匈奴语匈奴语指历史上在蒙古高原与西伯利亚地区建立了匈奴国家的核心匈奴部落所使用的语言。现代学者研究匈奴语主要通过中国传统史书中的匈奴人人名、地名、爵名等汉字的音译来进
  • 塞巴斯蒂安·卡伯特塞巴斯蒂安·卡伯特(英语:Sebastian Cabot,1476年-1557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航海家和探险家。他为探险家约翰·卡伯特之子,他曾在今天美国东北海区域航行,试图发现通往远东的西北通
  •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山涛、阮籍、刘伶、嵇康、向秀、阮咸、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
  • 月球内部构造月球内部构造在地质化学上分为地壳、地幔和核心,因此月球是经过分异的天体。这种构造相信是45亿年前形成不久之后月球岩浆海的部分结晶造成的。熔化外壳部分所需的能量通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