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名字指的是琉球族使用的名字。在琉球王国时代,琉球的平民仅拥有童名(琉球语:童名/ワラビナー ?),而冲绳本岛的士族则既拥有唐名(琉球语:唐名/カラナー ,即中国式姓名)又拥有和名(琉球语:大和名/ヤマトゥナー ,即日本式姓名),并有名乘(琉球语:名乗/ナヌイ ,琉球名),外岛士族则只有汉式复姓、名乘与和名。1879年琉球灭亡后,唐名不再被视为正式名。如今的琉球人中,多以标准日本语读自己的姓名,使用琉球语读姓名的较少见。
最早琉球人不论国王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没有姓氏只有名字。例如察度(三山时代中山王)、亚兰匏(察度王时期的摄政)、三五良亹(思绍王的大臣)等。因此名字往往与祖辈同名,造成许多麻烦。1430年,业已统一三山的中山王巴志遣使向明朝报告统一之事。明宣宗遣使册封巴志为“琉球国中山王”,赐姓为“尚”。这是琉球使用唐名(中国名字)之始。但除了王族和祖籍为中国福建的琉球人(闽人三十六姓),琉球国的大臣和平民依旧使用原先的琉球名。
后来到了第二尚氏王朝时期,因为受到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影响,琉球冲绳本岛的士族男子开始同时使用唐名与和名,唐名皆为中国姓氏+中国名讳,主要用于对中国的官方文书和家谱之中。和名主要用于与日本的外交文书上,在家谱上也有记载。然而,祖籍为琉球本土的琉球人与闽人三十六姓,其和名有些许不同。此外,士族男子又有出现了一种新的琉球式姓名,使用汉字,只用于国内及对内文书。原来的琉球名则改称童名。然而,一些平民因得到官爵而晋身下级士族,称为“新参士族”,之后就有汉姓和唐名,平民则被称为“无系”。外岛如八重山系、宫古系的士族则采用两个汉字组成的复姓(如忠导、梅公、上官等)及琉球名,但不容许拥有唐名。
特别要指出的是,17世纪初期,萨摩藩入侵琉球,将琉球变为其附庸国,并割奄美群岛为萨摩藩的藏入地(直辖领)。1624年,为与日本人的姓名相区别,萨摩藩藩主岛津重豪下令将奄美群岛的琉球人和名中的苗字(家名)全部改为一个字,如“与”、“中”、“德”、“文”等;同时要求琉球王府将与日本姓氏汉字相同的琉球家名汉字改为在琉球语中同音的三个字。在萨摩藩的压力下,琉球王府被迫下令更改了一些琉球家名。例如,“船越”改为“富名腰”,“德川”改为“渡久川”,“德山”改为“渡久山”,“前田”改为“真荣田”等。唐名、琉球式姓名、童名则不受影响。但奄美群岛的士族从此失去士族地位,名乘制亦被萨摩藩废除,也失去了家谱,现代的奄美士族后裔已经不知道自己的本姓了。
1879年,琉球国被日本吞并后,冲绳县厅允许平民使用姓氏,同时除尚泰王男性后代继续使用唐名为合法名字外,其他人的唐名不再具有合法地位,琉球人的户籍名亦改为日式姓名。现时大部分士族后裔已经没有再取唐名,只在宗族活动中使用唐姓,但仍有少数人由长辈或自己取唐名,如考古学家安里嗣淳为首里士族孙氏安里家出身,唐名孙中路。平民大多使用自己所在的地名为姓(苗字),士族后代除极少数仍然沿用汉姓外(如东氏津波古殿内后人现时仍用东姓作户籍名之苗字),均以父亲之封地为苗字,男子以名乘为名,女子则改用日式名,汉姓则只于家谱及宗族活动中使用。尚泰王之女性后代仍然使用尚姓,名字为日式名,如尚泰王于琉球灭亡后所生的七个女儿名尚政子、尚八重子、尚君子、尚小夜子、尚铃子、尚贞子、尚千代子。使用琉球童名的传统也自此式微,一些人改用日式幼名。而受到标准语运动的影响,不少琉球语地名和姓名被改用标准日本语的发音,例如“喜屋武”的发音从“キャン”改为“キヤタケ”,“大城”的发音由“ウフグスク”改为“オオシロ”。这在冲绳岛战役前并不常见,但现在多改用标准日本语发音。只有“东江”(アガリエ)、“仲村渠”(ナカンダカリ)等少数地名保留了琉球语的发音,与标准日本语的发音有着很大差异。
在1953年琉球政府颁布的户籍整备法中,冲绳市许多人进行改姓,如“岛袋”姓改为“岛”姓,“比嘉”姓改为“青山”、“内田”、“吉田”、“广山”、“吉村”、“宫森”、“丰田”等。但有些人因为改姓进不了家族墓地,于是很多人又改回原来的苗字。
祖籍为中国福建的琉球人都是闽人三十六姓的后代,在家谱上属于久米村系。其和名为家名+称号+字。其中,士族的家名(琉球语:家名/ヤーヌナー )往往以自己所领有的领地(间切)名字命名。士族子弟出生时,使用其父的家名作为和名的姓;如果被赐以另一个间切的地头为封地,则将和名姓氏改为自己所领封地的名字。因此会出现父子、兄弟,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和名姓不同的情况。称号即其本人的官阶。称号之后的是其中文的字或号,无字号者则使用其中国名讳。琉球式姓名为汉姓+“氏”字+字。例如,郑迵的和名为“谢名亲方利山”,其中,“谢名”是其领有的封地谢名村的名字,“亲方”为其位阶,“利山”是他的字,琉球名则是“郑氏利山”。
祖籍为琉球本土的琉球人,在家谱上属于首里那霸系或泊村系,其和名为家名+称号+名乘。其中,家名、称号与久米村系琉球人的命名规则相同。名乘则是其日本名。名乘的第一个字被称为“名乘头”(琉球语:名乗頭/ナヌイガシラ ),名乘头是由家族世代相传。例如,马良弼的和名为“名护亲方良丰”,其中,“名护”是其封地名护间切的名字,“亲方”为其位阶,“良丰”是其名乘;“良”字则是马姓小禄家的名乘头,世代相传。琉球式姓名为“马氏良丰”。而外岛的士族只有琉球式姓名,没有唐名,采用两个汉字并使用音读的复姓,如仲宗根丰见亲姓忠导,名乘玄雅,琉球式姓名为“忠导氏玄雅”。
士族女子与男子同样使用汉姓,她们通常有号,有些还有唐名、字。女子姓名有时会以汉姓+“氏”字+童名表示,如蔡温之母叶氏,童名真吴瑞,在家谱上就记为“叶氏真吴瑞”。由于童名经常与他人重复,需要区别时会以号称呼。
当琉球人有姓氏概念后,士族就把之前沿用的琉球名改为童名,不再作为正式名字使用。但平民依然只有童名作为正式名字。王族、士族与平民的童名命名规则又有差异。王族之童名皆有接头美称“真”或“思”与接尾美称“金”,如尚维衡童名“思德金”,尚真王童名“真加户樽金”。士族只有接头美称或接尾美称其中一种,如程顺则童名“思武太”,马克承童名“思龟”,翁寄松童名“太郎金”,麻平衡童名“真市”。平民则没有接头与接尾美称,但也有极少数士族童名没有美称,也有些具备一定成就的平民被人加上接头美称来称呼以表示尊敬。
童名相同的平民很多,多在童名前加上祖籍、居住地或出身地区别。例如童名相同的同村者加上“屋号”于前,不同村者则以“村名”区别。如平民出身、后成为侏�(艺娼)的琉歌女歌人吉屋鹤(吉屋チル),名称中的“鹤”是童名,“吉屋”是出身地,由于她的琉歌造诣很高,也被尊称为“吉屋思鹤”。
在第二尚氏王朝时期,只有国王及其王子才使用“尚”姓。故尚姓是琉球王家直系血统的象征。而按司及以下的王族则被赐予向氏。尚氏和向氏的名乘头都是“朝”字辈。例如,尚穆王的第三子尚周(义村王子朝宜)为尚氏,但其子只能像向成显(义村按司朝睦)一样,从二世开始使用向氏。
同时,有功绩的按司,也能被赐予“王子”称号和尚氏。例如,尚宣谟(今归仁按司朝义)因对萨摩藩外交的功绩而被升为王子。
最初,王族并不一定姓向氏,名乘头也不一定是“朝”字,如向象贤(羽地按司朝秀)在生前原姓“吴”,其名乘为“重家”。统一王族姓氏和名乘头的制度于1691年被颁布,王族纷纷据此改名,其先祖也被改为“向”姓。
在第二尚氏王朝时期,向氏作为国王的分家拥有相当大的势力,并与另外四个势力较大的门中翁氏、马氏、毛氏池城、毛氏丰见城,并称为“五大姓”、“五大名门”;亦有将毛氏池城家与毛氏丰见城家合称毛氏,而与其他三家并称为“四大名门”的说法。
下表是现今居住在冲绳县的琉球族人最常见的十大姓氏,并附有日本语和琉球语两种读音。其中,日本语读音用平假名书写,琉球语读音使用片假名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