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据陈东原考证是起源于明末。
明末青楼文化繁荣,才子才女式的结合(如张灵与崔莹、董小宛与冒辟疆、李香君与侯方域、柳如是与钱谦益等)往往传为佳话。理学动摇。
陈继儒《安得长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安得长者言》是一部格言语录集,应是他人语录,被收录在《安得长者言》。陈继儒注解说:“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另,冯梦龙《智囊》(卷二十五):“语有之:‘男子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
明朝时人多以陈继儒为此句的作者。
“女子无才便是德”提出后受到了情欲合理论者和正统卫道者的反对。
李渔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言虽近理,却非无故而云然。因聪明女子失节者多,不若无才之为贵。盖前人愤激之词,与男子因官而德祸,遂以读书作宦为畏途,遗言戒子孙,使之勿读书勿作宦者等也。此皆见噎废食之说,究竟书可竞弃,任可尽废乎?吾谓才德二字,原不相妨,有才之女,未必人人败行,贪淫之妇,何尝历历知书?但须为之夫者,既有怜才之心,兼有驭才之术耳!”
章学诚说:“前人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者,非恶才也,正谓小有才而不知学,乃为矜饰骛名,转不如村姬田妪,不致贻笑于大方也。”“妇学之名,见于天官内职,德言容功,所该者广,非如后世只以文艺为学也。”又说:“妇学之目,德言容功。郑注言为辞令。自非娴于经礼,习于文章,不足为学。乃知育诗习礼,古之妇学,略亚丈夫。后世妇女之文,虽稍偏于华采,要其渊源所自,宜知有所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