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帕·弗里德里希

✍ dations ◷ 2025-04-04 11:06:23 #1774年出生,1840年逝世,德国画家,浪漫主义画家,格赖夫斯瓦尔德人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德语: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年-1840年),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他出生于瑞典波美拉尼亚的格赖夫斯瓦尔德镇,而当时的波美拉尼亚属于瑞典王国。格赖夫斯瓦尔德镇这里也是他开始学习艺术的起点。1798年起,弗里德里希开始在哥本哈根学习。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主要兴趣是寄情自然,他往往通过象征性和反传统的工作来传达对自然世界一种主观情感化的反应。1920年代,他的画作被表现主义者重新发掘。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超现实主义者和存在主义者经常从他的画中汲取灵感。

他一生都以浪漫,情怀、灵性追求的方式来表现风景画。他的母亲在他七岁的时候去世,而十三岁时,他的哥哥把他从溺水中救出,反倒送掉了自己的命。这些悲痛的经验为他本来已经敏感的天性带来更沉重的打击,自此,死亡、忧愁、自然等题材便成为他所迷恋的主题。他常常漫步于山林海滨,探索自然风景的主题。他有极端敏锐的观察力,又擅于表达光线与色彩的精微细节。他曾表示:“从一粒砂中也可以看到自然的神妙。”

他在1809年画的《橡树下的寺院》便是混合著死亡的题材于风景中。画中是一块荒芜的坟场,画面下方隐约可以见到几个僧侣正抬着一副棺木准备下葬。但是在几棵枯萎参天的橡树和残破的寺院下,这幅葬礼图几乎不可辨识,铅灰的天空把枯树照得只剩一株株黑影,而颓败的寺院只剩下一面墙,看起来像是一矗巨型的墓碑,整幅景致阴冷神秘,明净的光围把累赘的生命净化为一种灵性的境界;使这幅画充满了宗教的讯息。弗里德里希的作品强调尖锐的明暗对比和空无的精神表现,混合著古典主义的严谨技法和浪漫主义的情愫。他的风景画与歌德的小说、贝多芬的音乐,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佼佼者。

二战时期,希特勒使用了弗里德里希的《凝月》画作为纳粹宣传,因此在二战后的几十年弗里德里希的画作并不获重视。

凝月

《雾海上的旅人》(1818年)

《吕根岛上的白垩岩》(1818年)

《冰之海》(1823~1824年)

相关

  •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是指一次在心搏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人体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一个正常成年人在安静时的搏出量一般在60~80毫升之间。搏出量等
  • 德黑兰德黑兰(波斯语:تهران‎ / Ťehrân , 读音 帮助·信息发音:)是伊朗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同时是德黑兰省省会,总人口达8,429,807人, 并且是西亚地区最大城市之一,世界第19大城市。
  • 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指中国汉朝汉文帝和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治世,奠定了其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将汉朝推上顶峰的基础。汉初,社会经济薄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
  • 强调科学研究生产力理论 (有时被用于贬义名称生产力决定论)是一个归类于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经济理论。生产力理论的重点放在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以产生富足,支持该理论的学者认为,执行
  • 湿吻深吻,又称湿吻、舌吻或法式接吻,是一种浪漫而性感的接吻方式。通常是接吻时舌头放进对方口中,与对方舌头相互接触。深吻会碰触伴侣的嘴唇、舌头及口,这些部分对碰触相当敏感,因此
  • 格奥尔格·威廉·里奇曼格奥尔格·威廉·里奇曼(德语:Georg Wilhelm Richmann,俄语:Георг Вильгельм Рихман,1711年7月22日-1753年8月6日),或翻译为里赫曼、利赫曼,是一位住在俄罗斯帝
  • 西蒙·维森塔尔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贝时璋同济大学,1921年, 弗莱堡大学,慕尼黑大学,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命科学组,1948年第1届)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原生物学地学部),1955年) 浙江大学贝时璋(1903年10月10日-20
  • 贝塞尔大学贝塞尔大学(英语:Bethel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私立大学。有将近6000名、来自36国的学生赴这所大学就读学士学位、研究所学位、神学院学位和成人教育课程。这
  • 北美殖民地十三个殖民地(英语:Thirteen Colonies)是指大英帝国于1607年(弗吉尼亚)至1733年(乔治亚)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最终成为了美国独立时的组成部分,即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