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觉现实主义

✍ dations ◷ 2025-07-20 11:47:12 #幻觉现实主义
幻觉现实主义(英语:Hallucinatory realism)是一个定义文学作品风格或作家写作风格的术语,从1970年代以来它被批评家广泛使用。幻觉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有联系,不过,幻觉现实主义通常特定为“梦”这种状态。1981年,《牛津20世纪艺术大全》(英语: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wentieth Century Art)把幻觉现实主义定义为“精细正确的细节描绘,但这种现实主义并不描述外部现实,因为它用现实手法描述的主题只属于梦境和幻想。”1983年,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的林德勒教授(英语:Professor Burkhardt Lindner)在其论文(英语:Halluzinatorischer Realismus)中说:“幻觉现实主义追求的是一种类似梦境的真实”。1975年,克莱门斯(英语:Clemens Heselhaus)把幻觉现实主义用来形容安内特·冯·德罗斯特-徽尔斯霍夫的诗歌, 尽管它是整体描述诗歌集的术语,不是捕捉令人惊奇诗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伊丽莎白·柯瑞美(英语:Professor Elisabeth Krimmer)称赞幻觉现实主义,“过渡到梦幻世界更影人注目,因为它前面是一个详细描述的自然环境”。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林德勒教授在其论文讨论道:“幻觉现实主义:彼得·魏斯的《抵抗的美学》、《笔记本》,以及艺术的死区”(新德国批判,1983年)(英语:New German Critique, 1983), 关于彼得·魏斯,林德勒谈到其剧作《流亡的托洛斯基》:“只在有限方面具有纪实性,相较于戏剧形式而言,毋宁说更适合以一种几乎幻觉的景象呈现。幻觉现实主义这样的艺术处理方法试图达到似梦般的真实性。”幻觉现实主义这个词也出现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用来形容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原因, 这个词被用在四种语言的官方新闻稿(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 然而,在最初的瑞典语官方版本中使用的瑞典语是“幻觉般的敏锐”(瑞典语:hallucinatorisk skärpa;英语:hallucinatory sharpness), 并且使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颁奖词。幻觉现实主义也被延伸到电影、绘画等艺术领域使用, 如德国作家彼得·魏斯的作品、 法国画家汤米·温格尔的图画、 意大利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电影《马太福音》、 澳大利亚小说家彼得·凯里的小说《我虚假的生活》、 凯文·贝克的小说《陋巷风云》。

相关

  • 营养素营养素(英语:nutrient),又称为养分,是人体所需的物质。主要分为人体需求量较大的宏量营养素和需求量较小的微量营养素。其中宏量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蛋白质以及
  • 男性向男性向(英语:Androphilia),是行为科学中用来描述性取向的术语,作为性别二分法的同性恋和异性恋概念的替代词。是指在情感、心理、性爱方面对男性产生爱慕倾向的一群人。男性向者
  • 群孕酮群孕酮(英语:Trengestone,商品名为Reteroid、Retroid或Retrone)是一种黄体制剂药物,曾经用于治疗月经失调,但现已不再使用
  • 紫金牛科紫金牛科(学名:Myrsinaceae)曾是杜鹃花目下的一科,包括35属约1000余种,广泛分布在全球温带和热带地区,最北达西伯利亚、欧洲、日本和墨西哥,最南到南非、新西兰和南美洲。中国有10
  • 十二小时制十二小时制是一个时间规则把一日24小时分为两个时段,分别为上午(a.m.,拉丁文ante meridiem表示中午之前)和 下午(p.m.,拉丁文post meridiem表示中午之后)。每个时段由12个小时构成,
  • 1048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地天地天(梵语:Pṛthvī),又称坚牢地神、坚牢神、持地神,即主掌大地之神,为十二天之一。最初为印度神话中养育万物的地母神颇哩提毗(Prithvi),后被佛教吸收,在南传佛教中也叫帕媚托拉尼,有
  • 乙丑乙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个。前一位是甲子,后一位是丙寅。论阴阳五行,天干之乙属阴之木,地支之丑属阴之土,是木克土相克。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年称“乙丑
  • 贝娅特丽克丝国王陛下王后陛下贝娅特丽克丝公主殿下 伊莲公主殿下 玛格丽特公主殿下彼得·范·莫伦霍文教授艾琳公主殿下克里斯蒂娜公主殿下贝娅特丽克丝(Beatrix Wilhelmina Armgard ,193
  • 仪征市仪征市(简化字后“徵”被简化为“征”,转成繁体后仍以“徵”为宜),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的中西部,南京和扬州之间,由扬州市代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座重要的石油化学工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