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觉现实主义

✍ dations ◷ 2025-08-13 20:09:50 #幻觉现实主义
幻觉现实主义(英语:Hallucinatory realism)是一个定义文学作品风格或作家写作风格的术语,从1970年代以来它被批评家广泛使用。幻觉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有联系,不过,幻觉现实主义通常特定为“梦”这种状态。1981年,《牛津20世纪艺术大全》(英语: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wentieth Century Art)把幻觉现实主义定义为“精细正确的细节描绘,但这种现实主义并不描述外部现实,因为它用现实手法描述的主题只属于梦境和幻想。”1983年,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的林德勒教授(英语:Professor Burkhardt Lindner)在其论文(英语:Halluzinatorischer Realismus)中说:“幻觉现实主义追求的是一种类似梦境的真实”。1975年,克莱门斯(英语:Clemens Heselhaus)把幻觉现实主义用来形容安内特·冯·德罗斯特-徽尔斯霍夫的诗歌, 尽管它是整体描述诗歌集的术语,不是捕捉令人惊奇诗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伊丽莎白·柯瑞美(英语:Professor Elisabeth Krimmer)称赞幻觉现实主义,“过渡到梦幻世界更影人注目,因为它前面是一个详细描述的自然环境”。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林德勒教授在其论文讨论道:“幻觉现实主义:彼得·魏斯的《抵抗的美学》、《笔记本》,以及艺术的死区”(新德国批判,1983年)(英语:New German Critique, 1983), 关于彼得·魏斯,林德勒谈到其剧作《流亡的托洛斯基》:“只在有限方面具有纪实性,相较于戏剧形式而言,毋宁说更适合以一种几乎幻觉的景象呈现。幻觉现实主义这样的艺术处理方法试图达到似梦般的真实性。”幻觉现实主义这个词也出现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用来形容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原因, 这个词被用在四种语言的官方新闻稿(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 然而,在最初的瑞典语官方版本中使用的瑞典语是“幻觉般的敏锐”(瑞典语:hallucinatorisk skärpa;英语:hallucinatory sharpness), 并且使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颁奖词。幻觉现实主义也被延伸到电影、绘画等艺术领域使用, 如德国作家彼得·魏斯的作品、 法国画家汤米·温格尔的图画、 意大利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电影《马太福音》、 澳大利亚小说家彼得·凯里的小说《我虚假的生活》、 凯文·贝克的小说《陋巷风云》。

相关

  • 面筋面筋由面团里不溶于水的麸质组成,通常由小麦、大麦等谷物中所提取。中国于宋朝已有记载。把面团放于水里冲洗,当把所有可被水冲走的物质冲走后,剩下的就是面筋。而被冲洗到水中
  • 六合二路六合路(Liouhe Rd.)是高雄市的东西向重要道路之一,本道路共分成三个部分,著名的六合夜市也在此路上,经三民区、苓雅区、新兴区及前金区。起端于建国一路,末端于市中一路。六合同春
  • 苗勒管混合瘤恶性苗勒管混合瘤(英语:malignant mixed Müllerian tumor),也称之为恶性混合性中胚叶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 MMMT)、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恶性中肾旁管混合瘤、或癌
  • 克丘亚语克丘亚语(Qhichwa shimi / Runa Shimi,西班牙语:Quechua)是南美洲原住民的一种语言。克丘亚语对自己的语言称呼为Runa Simi,runa意为“人”,simi意为“语”。该语言为印加帝国官方
  • 伊莲娜·科塔伊莲娜·科塔(英语:Elena Cotta,1931年8月19日-)是一名意大利舞台、电影和电视女演员。生于米兰,科塔年轻时以奖学金就读西尔维奥·达米科国家戏剧艺术学院,但读了一年后便退学进入
  • 永历帝明永历帝朱由榔(1623年11月1日-1662年6月1日),又称“明昭宗”,南明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在位)。原为“桂王”。1646年,南明隆武帝被俘死,本为桂王的朱
  • 储蓄机构管理局储蓄机构管理局(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缩写:OTS)是属于美国财政部的一个政府机构,也是联邦储蓄机构(federal savings associations, 有时也称federal thrifts)的主要管理者
  • 男子男性,是指雄性的人类,与雌性人类即女性相对。男性这个名词是用来表示生物学上的性别划分,正式只适用于称呼人类,但有时侯也会用作称呼其他生物,同时亦可指文化上的性别角色。和其
  • 韩国城韩国街(韩语:코리아타운)是指在朝鲜半岛之外,有大量韩侨集中生活的地区。
  • 海宁皮影戏海宁皮影戏为流行于中国浙江省嘉兴海宁市一带的一种传统皮影戏,为南宋时自北方传入,并与当地的“海塘盐工曲”、“海宁小调”等民间小调、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相结合发展而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