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验Ⅰ期

✍ dations ◷ 2025-09-29 12:52:35 #临床实验Ⅰ期
临床试验(英语:Clinical trial)是一种根据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药物或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的方式,对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比较测试的过程。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要先决定所要测试的疗法,例如药物或装置,再决定用哪种疗法与它比较,以及须要找哪一类型的病人来作为测试对象。治疗用药物的话要证明它能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命、减轻特定症状或降低不良事件之发生以改善病人生活品质。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将临床试验分为4/5期,并对每期临床试验的基本准则和技术要求作出的规定。Ⅰ期临床试验也称临床药理和毒理作用试验期。其是对已通过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新药在人体上验证其安全性。即是根据预先设计的计量,从初始安全剂量开始,逐渐加大,观察人体对该种新药的耐受程度,以确定人体可接受而又不会导致毒副反应发生的剂量大小。之后将进行多次给药试验,以确定适合于Ⅱ期临床试验所需的剂量和程序。同时,还必须进行人体的单剂量和多剂量的药动学研究,以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Ⅰ期临床试验通常由健康的志愿者参与。在抗癌药物开发研究中也允许少数患者参与初步实验。一般而言,Ⅰ期临床试验总共需要试验10~80个病人。Ⅱ期临床试验也称临床治疗效果的初步探索试验。即是用较小总体的选定适应证的患者,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临床研究,其间将重点观察新药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同时,还要对新药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方面进行研究,以确定患者与健康人的药动学差异。Ⅱ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Ⅲ期临床试验做准备,以确定初步的临床适应症和治疗方案。Ⅱ期临床试验总共需要试验100-200个病人。对照组的病人愈多那便能更进一步找到非常见的副作用。Ⅲ期临床试验也称治疗的全面评价临床试验。即是在对已通过Ⅱ期临床试验确定了其疗效的新药,与现有已知活性的药物或无药理活性的安慰剂进行对照试验。该期试验对于患者的选择非常严格,其还必须具有明确的疗效标准和安全性评价标准。新药在经过对照试验后,将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评价,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治疗学和安全性特征,这决定着其是否能够批准上市销售。Ⅲ期临床试验总共需要试验个300-500病人,最少要测试100次,否则统计学上会有误差,对照组的数量则无具体规定。Ⅳ期临床试验也称药物推出后的临床监察期。即是在新药推出后,通过大量调查药物对病人的临床效果及情况,监视新药有无效,如何最好地使用以及副作用的发生机会和程度。若疗效不理想或出现严重的副作用而且发生率较高,管制部门则会将那新药召回和退市。第4期临床试验会一直进行,只要仍有很多人用这种药物。

相关

  • 恶性疟原虫Oscillaria malariae Laveran, 1881 Plasmodium malariae Marchiafava and Celli, 1885 Laverania malariae Feletti and Grassi, 1890 Ematozoo falciforme Antolisei and
  • 大肠激躁症大肠激躁症(英语: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又称为大肠躁郁症、肠躁症、躁性大肠征候群、肠易激综合征,主要为没有任何肠胃道疾病损伤下出现腹痛及排便型态改变的症状。这些症状
  • 唐音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阿莱尼亚阿莱尼亚航空工业是过去一家意大利的宇航工业公司,Finmeccanica集团的子公司。阿莱尼亚是参与欧洲台风和IDF项目的成员之一,阿莱尼亚也为包括波音和空中客车系列在内的许多民
  • 舌羊齿属见内文舌羊齿属(学名:Glossopteris),又名舌叶蕨属、舌蕨属、舌叶松属,是一属已灭绝的种子蕨,生存于二叠纪至侏罗纪晚期。它们生长在温暖潮湿的低洼地带。其化石主要分布于南半球及
  • 陆熙炎陆熙炎(1928年8月29日-),生于江苏苏州。195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化学》主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挪威议会大议会(挪威语:Stortinget)是挪威的最高立法机构,设于首都奥斯陆国会大厦。议会实行一院制,由169名议员组成,每四年选举一次。议员分成12个常设委员会和4个程序委员会。虽然挪威几
  • 主教代表副主教是一个在施行主教制的教会内之行政职位,没有治理权。在圣公宗教会内,副主教是教区主教的全职助理,在三级圣品制中,副主教是主教一级。有一些副主教是教区内其中的分区主教
  • 佬是粤语中的一个常用称谓,有时亦被客家话与闽南话采用:
  • 提取引发遗忘提取引发遗忘(英语:retrieval-induced forgetting或RIF)是一种因回想而遗忘其他记忆讯息的现象。这个现象最早在1994年获得演示,尽管RIF的概念已在提取抑制理论的背景下被讨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