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融合遗传
✍ dations ◷ 2025-08-29 00:15:53 #融合遗传
融合遗传(英语:Blending inheritance)又称混合遗传,是一套已被取代的遗传学假说(英语:Superseded theories in science)。该假说认为不同性状的亲代杂交后,子代会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例如同种白色花和红色花杂交后产生粉红色花。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泛生论是融合遗传的典型案例,其反对者弗莱明·詹金(英语:Fleeming Jenkin)即以融合遗传会使性状趋同、稀释新产生的有益性状为由反对前者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随着20世纪初现代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学界渐接受孟德尔定律的颗粒遗传说,放弃了融合遗传假说。查尔斯·达尔文根据对英国地质学家查尔斯·莱尔的均变论的理解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中可遗传的性状长期受到选择。如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所指出的,生存资源的争夺是自然选择的一个过程,个体间为生存和生殖的机会而相互斗争,某些个体拥有可以产生更多后代的优势(性状),这种性状会逐渐在种群中保留下来,使拥有这种性状的个体增多。达尔文搜集了众多依据以表明种群中确实存在性状的变化,且除了自然选择外,对于动植物的人工选择也会导致此变化。不过种群中个体性状变化发生的前提是有一套可靠的遗传机制,使子代得以遗传亲代所拥有的性状。泛生论即为达尔文所提出、用以说明遗传机制的理论。泛生论主张双亲产生名为芽球(英语:gemmule (pangenesis))的微粒在体内迁移,最后进入配子(精子和卵子)中,子代个体的全部性状(例如鼻子的形状、肩膀的宽度和腿的长度)都来自父母双方。泛生论看似符合直觉,但有些严重缺陷。首先,一些性状是可以后天改变的,并受环境的影响,使泛生论带有拉马克主义获得性遗传假说的色彩,例如铁匠的手臂非常粗壮,其体内应当产生引起手臂粗壮的芽球,进而把这个特征包含在其生殖细胞中;但铁匠的后代不见得拥有粗壮的手臂。其次,根据泛生论的主张,芽球在受精过程中混合在一起,令子代的全部性状都介于父母之间。这和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有所矛盾,最明显的例子即为世界上的人不都是双性人,以及杂交完全不同颜色的花产生的后代可能跟其中一个亲代同色,甚至可能与亲代双方颜色都不相同,而是与其一个世代前的祖代同色。达尔文自己曾意识到这两个矛盾,因此开始强烈怀疑融合遗传说的准确性。他在1857年11月12日给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信中写道:在另一封于1866年2月6日写给阿尔弗雷德·华莱士的信中,达尔文提到用豆做的杂交实验(与孟德尔的实验类似),种出了性状相互分离(即性状不混合)的豆,证明他建立在融合遗传上的泛生论是错误的。泛生论也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互相矛盾。弗莱明·詹金在评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时称,如果遗传是融合性的,那么生物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有益变化最终都会在自然选择前被稀释掉。演化学家理查德·道金斯认为,融合遗传假说明显是错误的,因为融合就意味着下一代总比上一代更趋同,他认为与其提出泛生论,达尔文应该主张自己不知道遗传方式为何,但可以肯定不是融合遗传。1892年德国演化生物学家奥古斯特·魏斯曼提出了种质的概念,他认为种质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只局限在生殖腺内,独立于身体其他部分。魏斯曼认为每个世代的生物体都是由种质发育产生,但生物体经由学习或环境影响造成的改变不能影响种质,这种区隔称为魏斯曼屏障(英语:Weismann Barrier)。此一理论与达尔文的泛生论以及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假说抵触。1865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在其论文《关于植物杂交的实验(英语:Experiments on Plant Hybridization)》提出了颗粒遗传(英语:particulate inheritance)说,但这一学说直到孟德尔逝世以后才被遗传学界广泛接受,此后融合遗传理论就渐被学界摒弃。1900年,荷兰植物学家雨果·德弗里斯等人发掘了孟德尔的研究成果,英国遗传学家威廉·贝特森同年用实验证明了孟德尔的理论。自此,学界开始使用引入等位基因概念的孟德尔定律来解释性状变化的原理。
相关
- Nitrospirae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细菌。其中的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作为硝化细菌(Nitrifier),可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
- 周产期产前(Prenatal)或产前发育(Prenatal development)是人类胚胎或胎儿在孕期的孕育过程,从受精,至诞生。通常,也可使用术语胚胎发育、胎儿发育,或胚胎学来表示。胚胎发育始于受精。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英语:renin-angiotensin system,简称为RAS)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是一个激素系统。当大量失血或血压下
- 人为误差人为误差(Personal Equation),又译个人误差,系起源于天文学的名词,指由个体差异导致的观测误差。1976年,天文学者金内布鲁克(Kinnebrook D.)在天文观测中,观测结果的误差达到了0.8秒,
- 1°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 AV Block),是心脏电传导系统的疾病,是指PR节段(英语:PR interval)长度超过0.2秒(5小格),且仍保持P波→QRS综合波→T波的顺序。
- 肉毒素肉毒杆菌毒素(英文:BTX, Botulinum Toxin),也被称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素,是由肉毒杆菌于厌氧条件下生长时所产生的一类嗜神经性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共有A、B、Cα、Cβ、D、E、
-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生物安全水平(biosafety level (BSL))是指在封闭的实验室环境中隔离危险的病原体所需的一套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一般学校里都会有生物实验室,医院的验血实验室也是生物安全实验
- 吴音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牙桥牙桥(英语:Dental Bridge)是一种固定假牙,弥补缺失的牙齿。缺齿位置的假牙借助相邻的牙齿制作的牙套固定,由于两旁的牙齿充当桥墩的角色,而连接的假牙则为桥面,所以称为牙桥。牙桥
- 交叉学科科际整合(英:Interdisciplinarity),或译交叉学科、学科间研究,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学科相互合作,在同一个目标下进行的学术活动。科际整合的项目通常源于对单一学科无法、或是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