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遗传

✍ dations ◷ 2025-04-25 01:02:26 #融合遗传
融合遗传(英语:Blending inheritance)又称混合遗传,是一套已被取代的遗传学假说(英语:Superseded theories in science)。该假说认为不同性状的亲代杂交后,子代会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例如同种白色花和红色花杂交后产生粉红色花。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泛生论是融合遗传的典型案例,其反对者弗莱明·詹金(英语:Fleeming Jenkin)即以融合遗传会使性状趋同、稀释新产生的有益性状为由反对前者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随着20世纪初现代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学界渐接受孟德尔定律的颗粒遗传说,放弃了融合遗传假说。查尔斯·达尔文根据对英国地质学家查尔斯·莱尔的均变论的理解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中可遗传的性状长期受到选择。如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所指出的,生存资源的争夺是自然选择的一个过程,个体间为生存和生殖的机会而相互斗争,某些个体拥有可以产生更多后代的优势(性状),这种性状会逐渐在种群中保留下来,使拥有这种性状的个体增多。达尔文搜集了众多依据以表明种群中确实存在性状的变化,且除了自然选择外,对于动植物的人工选择也会导致此变化。不过种群中个体性状变化发生的前提是有一套可靠的遗传机制,使子代得以遗传亲代所拥有的性状。泛生论即为达尔文所提出、用以说明遗传机制的理论。泛生论主张双亲产生名为芽球(英语:gemmule (pangenesis))的微粒在体内迁移,最后进入配子(精子和卵子)中,子代个体的全部性状(例如鼻子的形状、肩膀的宽度和腿的长度)都来自父母双方。泛生论看似符合直觉,但有些严重缺陷。首先,一些性状是可以后天改变的,并受环境的影响,使泛生论带有拉马克主义获得性遗传假说的色彩,例如铁匠的手臂非常粗壮,其体内应当产生引起手臂粗壮的芽球,进而把这个特征包含在其生殖细胞中;但铁匠的后代不见得拥有粗壮的手臂。其次,根据泛生论的主张,芽球在受精过程中混合在一起,令子代的全部性状都介于父母之间。这和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有所矛盾,最明显的例子即为世界上的人不都是双性人,以及杂交完全不同颜色的花产生的后代可能跟其中一个亲代同色,甚至可能与亲代双方颜色都不相同,而是与其一个世代前的祖代同色。达尔文自己曾意识到这两个矛盾,因此开始强烈怀疑融合遗传说的准确性。他在1857年11月12日给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信中写道:在另一封于1866年2月6日写给阿尔弗雷德·华莱士的信中,达尔文提到用豆做的杂交实验(与孟德尔的实验类似),种出了性状相互分离(即性状不混合)的豆,证明他建立在融合遗传上的泛生论是错误的。泛生论也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互相矛盾。弗莱明·詹金在评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时称,如果遗传是融合性的,那么生物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有益变化最终都会在自然选择前被稀释掉。演化学家理查德·道金斯认为,融合遗传假说明显是错误的,因为融合就意味着下一代总比上一代更趋同,他认为与其提出泛生论,达尔文应该主张自己不知道遗传方式为何,但可以肯定不是融合遗传。1892年德国演化生物学家奥古斯特·魏斯曼提出了种质的概念,他认为种质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只局限在生殖腺内,独立于身体其他部分。魏斯曼认为每个世代的生物体都是由种质发育产生,但生物体经由学习或环境影响造成的改变不能影响种质,这种区隔称为魏斯曼屏障(英语:Weismann Barrier)。此一理论与达尔文的泛生论以及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假说抵触。1865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在其论文《关于植物杂交的实验(英语:Experiments on Plant Hybridization)》提出了颗粒遗传(英语:particulate inheritance)说,但这一学说直到孟德尔逝世以后才被遗传学界广泛接受,此后融合遗传理论就渐被学界摒弃。1900年,荷兰植物学家雨果·德弗里斯等人发掘了孟德尔的研究成果,英国遗传学家威廉·贝特森同年用实验证明了孟德尔的理论。自此,学界开始使用引入等位基因概念的孟德尔定律来解释性状变化的原理。

相关

  • 血清学血清学(serology)的诊断原为研究血清反应的一门医学分支,如今则多用来观察患者的血清以判断、分析相应的疾病。血清检查是医学上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除了可以诊断细菌、病毒外
  • 黑龙江黑龙江(满语: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ᡠᠯᠠ,穆麟德:sahaliyan ula,太清:sahaliyan ula,蒙古语:Амар мөрөн),俄罗斯称之为阿穆尔河(俄语:Река Амур,罗马化:Reka Amur,IPA:.mw-pa
  • 子宫子宫,中医学常称胞宫,又称女子胞,是中医的奇恒之腑之一。位于小腹正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连接阴道,为女性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子宫是雌性哺乳动物的生殖器官中,用来让胚
  • 生物界物质层级物质具有科学上和哲学上的双重含义,详见下面。物质是一个科学上没有明确定义的词,一般是指静止质量不为零的东西。物质也常用来泛称所有组成可观测物体的成分 。所有可以用肉
  •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1999年规定: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由国务院制发。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成立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安全生产工作。1984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准了
  • 地米斯托克利特米斯托克力(Θεμιστοκλῆς,Themistocles,前525年-前460年)古希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雅典人。前490年马拉松战役雅典取得胜利后,来自波斯帝国的威胁暂时解除,地米斯
  • 医学研究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学是以诊断、治疗和预防生理和心理
  • 文明英文中的文明(英语: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lis”,有“城市化”和“公民化”的含义,引申为“分工”“合作”,即人们和睦地生活于“社会集团”中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先进的
  • 最低合法性同意年龄最低合法性行为年龄,又称同意年龄,在刑法中描述人类性行为的同时引用时,其含义为法律上认定一个人具有自由表达意志,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能力的最低年龄,虽然该名称在法律条文中并不
  • 淋巴管炎淋巴管发炎(英语:lymphangitis)指的是病灶处到远端的淋巴系统之间,淋巴管的发炎或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化脓链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 pyogenes) (A组 链球菌),其次为申克氏孢子丝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