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壁(1470年-1559年),字徵明,中年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停云生,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湖广衡山(今湖南衡东),明代画家,与唐寅、沈周、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亦称“吴门四家”或“吴门四杰”);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派领袖。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徵明等一些人。
先世衡山人,故一号文衡山。父文林,成化间进士,官至浙江温州府知府。文徵明早年曾向王韦之父王徽问学。为诸生时,写字不佳,被列三等,不得参与乡试,始努力学习书法。奈仕途不顺,九试皆墨,一直未能考取功名。嘉靖二年(1523年),由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于朝,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此时书画已负盛名,求其字画者众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内三次提出辞呈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早登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之列,晚岁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四方求购书画者踏破门槛,据传“海宇钦慕,缣素山积”。风仪整肃,日本使者登门求画,再拜而辞,答:“事关国体。”年近九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得寿九十岁,是“吴中四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徐祯卿)中最长寿的一位。其墓葬位于苏州相城区孙武纪念园内。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徵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后来文徵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徵明的启蒙老师。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徵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在文徵明二十二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徵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徵明一生。
文徵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待诏(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他的传世书法有《醉翁亭记》、《滕王阁序》、《赤壁赋》、《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四体千文》、《草书千字文》、《题宋高宗赐岳飞手敕》、《仇英画赵孟�写经换茶图文徵明书心经合璧》等;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关山积雪图》、《仿赵伯骕后赤壁图》等;著有《莆田集》。
文徴明 1542年 仿李成寒林图 纸本墨画 大英博物馆
文徵明 东园图 横卷绢本设色 纵30.2厘米 横126.4厘米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1518年
文徴明 1542年 倪赞像题跋 上海博物馆
暮春斋居即事
经旬寡人事,踪迹小窗前。瞑色连残雨,春寒宿野烟。
茗杯眠起味,书卷静中缘。零落梅枝瘦,风吹更可怜。
石湖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东注越来溪。
凉风枭枭青苹末,往事悠悠白日西。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
感怀
五十年来麋鹿踪,苦为老去入樊笼。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白头漫赴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月夜登阊门西虹桥
白雾浮空去渺然,西虹桥上月初圆。带城灯火千家市,极目帆樯万里船。
人语不分尘似海,夜寒初重水生烟。平生无限登临兴,都落风栏露楯前。
长子文彭,字寿承,号三桥,著名书法篆刻家,明清流派篆刻开山祖师。
次子文嘉,字休承,号文水,工石刻,擅画山水,著有《和州诗》、《钤山堂书画记》等。
曾孙文震孟,一代名臣
曾孙文震亨,著有《长物志》
玄孙文点,清代画家
又称:吴门四家、吴门
四杰、天门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