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人口转移

✍ dations ◷ 2025-05-16 11:34:40 #苏联人口流动,反德情绪,反韩情绪,反乌情绪,反白俄罗斯情绪,反波兰情绪,反爱沙尼亚情绪,反立陶宛情绪,反拉脱维亚情绪,反芬兰情绪,反亚美尼亚情绪,反罗马尼亚情绪

苏联的人口转移(俄语:Депортации народов в СССР)可分为以下几大类:驱逐“反苏”的人口类别,通常被列为工贼,驱逐整个民族,劳动力转移,组织迁移,并用俄罗斯人来填补种族清洗后的领土。大部分人口转移发生在1930年至1953年间,在斯大林去世后停止。

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时期,富农被指控为破坏者,不论其国籍大量移居到西伯利亚和中亚,一直持续到1950年初。根据苏联档案,在1930年和1931年间,有1803392人被送到劳动殖民地和营地,其中1317022人到达了目的地。1931年后继续进行规模较小的驱逐。富农及其亲属在劳动殖民地中死亡的人数为389521。

民族迁移是斯大林处理问题民族的办法,通常是发配到西伯利亚与中亚。与以前不同,斯大林是全民族发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民族被指通敌而发配,这深刻地影响了战后苏联的民族分布版图。

1932-1936开始驱逐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波兰人、1937年发配朝鲜人到中亚、1939年苏联入侵波兰后,新征服的波兰东部1.5万人被驱逐出境。波罗的海三国也是如此,波罗的海三国成年人口的10%被驱逐出境,或送到劳改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在1943年至1944年,苏联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驱逐 。约有一百九十万人被驱逐到西伯利亚和中亚各共和国。最有名的是克里米亚鞑靼人与车臣人的驱逐。从黑海沿岸地区驱逐其他少数民族包括保加里亚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

战后东普鲁士成为加里宁格勒,人口也被俄罗斯人取代。在原有民族被发配后,俄罗斯人通常很快会填补该地区的人口空虚。这导致了日后的民族问题。

劳动力转移有两种,一种是被强逼,另一种是自愿的,如处女地运动。

相关

  • 近邻同盟近邻同盟 (古希腊语: Ἀμφικτίων或 Ἀμφικτύων,英语:Amphictyonic League)--是一个由雅典、色萨利等十二个相互毗邻的城邦构成的宗教性组织。近邻同盟是以神庙
  • 病毒的传播性基本传染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是在流行病学上,指在没有外力介入,同时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基本
  • 嫦娥二号嫦娥二号是中国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它是建基于探月工程一期的嫦娥一号备份星进行技术改进,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且命名为嫦娥二号。嫦娥二号主要是用作试验、验证部分新技
  • 脚气脚气可能指:
  • 张勋复辟大清帝国张勋内阁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张勋复辟(1917年7月1日 - 1917年7月12日),是指张勋与其旧长官宗社党党人铁良等清朝遗老一手策划,于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拥护时年12岁的逊位皇
  • 罗马皇帝列表这是罗马帝国历代皇帝一览表。奥古斯都于前27年创元首制,开始了罗马帝国时期。罗马皇位的承继方式一般为养子承继制,但也有亲子承继的。罗马多次出现两帝共治,甚至四帝共治。戴
  • 法占澎湖1885年澎湖之役属于清法战争一部分,也是台湾战区(西仔反)其中一役。战役为期三日,以1885年3月29日(光绪11年2月13日)法国将领孤拔率领远东舰队炮轰澎湖厅妈宫澳(今马公港)、金龟头、
  • SL-1SL-1(英语:Stationary Low-Power Reactor Number One,中文翻译为固定低功率反应堆1号),是美军的实验性核动力反应堆,1961年1月3日经历了蒸汽爆炸和堆芯熔毁,造成3名操作人员死亡。
  • 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杀过敏反应第二型致病免疫反应(tissue-specific or cytotoxic hypersensitivity),又称为抗体诱发型过敏 ,其起因为患者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抗体会对于患者细胞上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细胞毒杀
  • 王爷千岁信仰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王爷千岁信仰属于人鬼崇拜之类,是台湾及福建闽南地区最为盛行的民间信仰之一,也是台湾民间信仰的一大特色,统称为“千岁”、“王爷”。许多源流不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