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旧石器时代
✍ dations ◷ 2025-11-18 14:57:13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英语:Paleolithic age)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一般划定此时期为距今约260万年或250万年(能人首次制造出石器)至1.2万年前(农业文明的出现)。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其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对应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之后为中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通常以原始族群的形式聚居在一起,并通过收集植物和猎取野生动物维生。尽管在此时代内人类也使用木质和骨质工具,但旧石器时代的典型标志是使用了借由敲打石头制成的石质工具。尽管其他材料,如皮革、植物纤维等亦适合制成工具使用,但由于其性质使然,此类材料未能有更广泛的应用。在旧石器时代期间,人类在早期的能人和智人基础上向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大幅度进化。在旧石器时代后期(特别是中晚期),人类开始了最早的艺术创作,并开始涉足宗教和精神领域,如葬礼和仪式。“旧石器时代”一词最早由考古学家约翰·拉伯克(英语:John Lubbock)于1865年提出,源于希腊语παλαιός(palaios,“旧”)以及 λίθος(lithos,“石头”),意为“老旧的石头的时代”。传统上将旧石器时代划分为三个时期(互有重叠):旧石器时代初期、旧石器时代中期、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三个不同阶段标志着不同的人类社会、科技和文化的演进程度。人类演化在旧石器时代简单来说是这样的:能人演化为直立人,然后直立人演化为智人,智人并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旧石器时代初期(约260万年或250万年前-约100万年前),代表文化有奥杜韦文化、阿舍利文化、克拉克顿文化、北京人文化、元谋人文化、蓝田人文化。旧石器时代中期(约30万年前-约3万年前),代表文化有莫斯特文化、阿特利文化、丁村人文化。旧石器时代晚期(约4.5万年前-约1万年前),代表文化有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山顶洞人文化、萨拉乌苏遗址、长滨文化。旧石器时代跨越了上新世和更新世两个地质时代,这两个地质时代均经历了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地质和气候变化。上新世期间,大陆漂移不断进行,从距当今位置250千米处移动到距当今位置70千米处,南美洲通过巴拿马地峡与北美洲相连,使南美洲原有的有袋类动物几乎完全灭绝。巴拿马地峡的形成对全球气候有着重大影响,温暖的赤道洋流就此被切断,来自极地的寒冷洋流进一步降低了被封闭的大西洋的温度。中美洲在上新世完全形成,使得南、北美洲原有的动物能够离开原来的栖息地向新的地区迁移。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的板块碰撞创造了地中海,封闭了残余的特提斯洋。在更新世,各现代大陆基本上已经移动到其目前所在位置,这些大陆所在的板块在这一段时期可能移动了多达100公里的距离。上新世时代的气候较冻土层鹅卵石出现。中纬度地区的冰川可能于上新世的末期开始形成。上新世时期的全球变冷可能导致了森林的消失和草原、稀树草原的扩大。更新世时期的气候特点是反复出现的冰川周期,在某些地方,大陆冰川一直推进到中纬度地区(40度纬度)。四个主要的冰期活动和大量相关小事件已经确定,其中一个主要活动是普遍出现的冰川涨落,称为冰期,冰期被间冰期分隔。在每一个冰期内,冰川都会有少许进退,这种少量的进退称为“小冰期”,两个小冰期之间的时段称为“小间冰期”。每一冰川在其1500-3000米厚的冰盖中都封存了体积巨大的水,暂时性地造成全球海平面下降100m。在间冰期,如目前,海岸线被淹没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冰川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整个上新世和更新世,南极洲都被冰层覆盖,安第斯山脉南部为巴塔哥尼亚冰盖覆盖,在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到也有冰川分布,非洲中东部肯尼亚山、乞力马扎罗山和鲁文佐利山脉残余的冰川则更加巨大,在拉斯山脉中也有冰川存在。在北半球,许多冰川融为一体。科迪勒拉冰原覆盖了北美西北部地区,劳伦冰盖覆盖了东部,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冰盖覆盖北欧,包括英国,阿尔卑斯冰盖覆盖了阿尔卑斯山,散布的圆顶冰盖遍及西伯利亚和北极大陆架,更北的海域常年冻结。旧石器时代晚期(更新世晚期,约1.8万年前)地处亚洲和北美间的白令陆桥为冰层阻断,这可能阻断了早期古印第安人(如克洛维斯文化)直接越过白令陆桥到达北美。根据马克·莱纳斯(英语:Mark Lynas)整理的数据,更新世的整体环境可以描述为:持续的厄尔尼诺现象,南太平洋信风削弱乃至风向转东,热空气在秘鲁附近上升,暖流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向东太平洋扩散,和其他类厄尔尼诺现象。冰河时期随着旧石器时代(更新世末期)的结束而结束,地球气候变暖。这可能导致或促成了更新世巨型动物群的灭绝。科学家认为,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期间的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使人类能更容易的到达之前因封冻而无法到达的新栖息地。由于这一时期缺乏文字记录,现时几乎所有关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和生活情况,均只能通过考古学和人类学,对生活方式与旧石器时代狩猎-采集文明相似的近代文明(如布须曼人)进行类比而得来。典型的旧石器时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狩猎-采集经济。人们猎取野生动物以获得肉食,收集食物、柴火和天然材料作为工具、衣服和住所。和更近代的狩猎-采集文明相似,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新石器时代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的人类相比,拥有更丰富的闲暇时间。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尤其是其中期和晚期,人类开始创造诸如岩画、壁画和珠宝首饰等艺术品,并开始从事诸如葬礼和仪式之类的宗教行为。
相关
- diagnosis lag time诊断,在医学意义上指对人体生理或精神疾病及其病理原因所作的判断。作出这种判断一般需要的的资料有:医生等专业人员根据症状、病史(包括家庭病史)、病历及医疗检查结果等。其概
- 小托马斯·弗兰西斯小托马斯·弗兰西斯(英语:Thomas Francis Jr.,1900年7月15日-1969年10月1日),美国医生,病毒学家与流行病学家。弗兰西斯是第一位在美国分离出流感病毒的科学家,在1940年发现了另一种
- 法规法规(英语:Statute;制定法)是由立法机关正式明文写成的律例,用以管治国家、城市或地方。一般而言,法规的作用在于命令或禁止一类事物、或用作颁布一项政策。法规一词通常用以区别
- 巴布亚皮钦语巴布亚皮钦语(Tok pisin),又叫皮钦语、新美拉尼西亚语、托克皮辛语等,是一种基于英语的克里奥尔语,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官方语言之一。巴布亚皮钦语的语序基本为主谓宾结构,且巴布
- 艾宾浩斯赫尔曼·艾宾豪斯(德语:Hermann Ebbinghaus 1850年1月24日-1909年2月26日),是德国心理学家。他是第一个描述学习曲线的人,他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并以发现遗忘曲线和间距效应而闻
- 玄武岩玄武岩(英语:basalt)是一种细粒致密、外观呈黑色的火成岩,由基性岩浆喷发凝结而成,主要成分是硅铝酸钠或硅铝酸钙,二氧化硅的含量大约是45-52%,还含有较高的氧化铁和氧化镁。由于喷
- 实验室设备实验室设备是指在实验室里工作人士用的各种各样的工具和设备。实验室设备一般是用作进行实验或作为测量,和收集资料。实验室设备依实验室的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设备。这些工具
- 生物学家生物学家是指专门研究生物体生物学的科学家。通常来说,生物学家研究生物以及他们和环境间的关系。生物学家进行基础研究以揭示生物潜藏的机制,了解他们是如何运作的。生物学家
- 飛飞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八十三个(九划的则为第八个)。就正体中文中,飞部归于九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归在三划。飞部只以左方、下方为部字。且无
- 角角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四十八个(七划的则为第二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角部归于七划部首。角部只以左、右、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