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

✍ dations ◷ 2025-07-29 13:04:18 #符号,宗教象征

光、明亮或光明是指光源发出的明亮、光亮,常用来代指善。与暗、黑暗相对。

物理学上,光(light,或bright)通常指的是人类眼睛可以见的电磁波(可见光),从光源发出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再反射到人的眼睛中受到视知觉的感知。

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上的某一段频谱,一般是定义为波长介于400至700奈(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也就是波长比紫外线长,比红外线短的电磁波。有些资料来源定义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也有不同,较窄的有介于420至680nm,较宽的有介于380至800nm。根据光源的强弱分别为亮度(luminance),根据颜色的亮度分别为明度(brightness)。

在诗歌、文学、语言、美术、影视艺术、建筑设计等艺术领域,光明常和安全、坦率、力量、美好、乐观、值得期待的、善良、天堂、神祇等正面、积极的意象相联系,和代表负面意象的黑暗相对立。

例如在宗教中,光明(英语:brightness;世界语:lumo)是个经常出现的概念,常被用于展现神性或智慧,与黑暗相对立。

在神佛造像中,通常在头顶有代表光明的圆盘。几乎在所有宗教中,都认识到神祇的身体会发出光明,并作为其神性的象征。同时,有些宗教还声称神祇会将光明灌注到凡人的体内,开启其智慧,神祇的光明就像神力的外延和介质,因此也是智慧的象征。

这个世界性的认识并非偶然。在近现代濒死体验研究中,生活于基督教社区的、死而复生者很大部分表示在弥留之际会见到一束温暖、不刺眼的亮光,耶稣或者自己的已故的眷属会站在其中迎接自己。在佛教的净土信仰中,也提到成功往生极乐净土的众生会见到阿弥陀佛和诸圣人会在一片温柔慈祥的光明中授手来迎。在某些宗教中,光明可以作为崇拜对象,也许是和古人的太阳崇拜、火崇拜、光明崇拜具有同源性,如祆教(拜火教)、摩尼教、萨满教、基督教和犹太教。从中可见,光明伴随着种种正面意象的认识,是出于人类对黑暗的恐惧,对光明的向往的本能,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特征。

早在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数论派(Samkhya)和胜论派(Vaisheshika)的学者已形成了光的理论。数论派认为光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五微尘(tanmatra,即“五唯”——香、味、色、触、声)之一。这五种元素的粒子性并没有被特别说明,并且似乎是被作为连续状态来理解的。

另一种观点来自胜论派,他们提出了一种原子理论,认为物理世界是由非原子的以太、时间和空间所构成。最基本的原子分别是土(prthivı),水(pani),火(agni)和空气(vayu),这里的意思和通常意义上的这几种物质并不等价。这些原子结合形成双原子分子,然后进一步结合以形成更大的分子。这些实物原子被视作是运动的,这种运动似乎还被理解为非瞬时性的。他们认为光线是高速的火(tejas)原子流。当火原子以不同速度运动、以不同形式组合时,光粒子可以展现不同的特征。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的《毗湿奴往世书》(Vishnu Purana)里,阳光被称为“太阳的七辉线”。

印度佛教徒,比如五世纪的陈那菩萨(Dignāga)和七世纪的法称(Dharmakirti),发展出了一种原子论哲学,认为组成现实世界的原子实体其实是光或能量的瞬间流动。光被认为是和能量等同的原子整体,类似于现代光子概念,但是他们把所有物质都一概视作由这些光能粒子所构成。

佛教认为天人的身体会散发光明,这是东方神佛造像中带着顶光的理论来源。有些天层的天神还会以光明为食物,而没有世间人类、畜生等的食欲;有的天神则以光明为语言,比如色界光音天人,不会说话,而是以光明为沟通媒介,一人想说话则发出光明,另一人看见便能明白他的心意。

天人尚且有光明,证果圣人更是如此。佛教旗所用到的五色,据佛经讲,是释迦牟尼佛方成佛时,从身上散发出的种种光明色彩,每种色彩都有对佛陀的福、德的表征意义。在佛经中,经常提到佛陀将要宣说大法时,会入甚深禅定,发出种种异样的光明,被此光明所普照的人,会消除罪业,增加智慧,甚至达到开悟的程度,故汉传佛教有“佛光普照”的偈语。在净土崇拜中,光明也代表着佛、菩萨、阿罗汉诸圣的智慧、慈悲的法性内德,净土中处处充满了光明,如阿弥陀佛的全称“阿弥陀婆佛陀”,梵语的本意就是“无量光明觉者”,再如净琉璃净土的本尊药师佛,通身如同琉璃,透明洁净,发出祥和的“琉璃光明”。另有以日、月象征的日天、月天神祇,或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两者的光明一强一弱,分别代表了力量与慈悲。因为光明是法性的显现,在藏传佛教某些教派,也将佛教所称众生本自具足的佛性称为“光明”。

相关

  • 离婚率离婚率(英文:divorce demography),指离婚的比率,可用于衡量和评价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婚姻稳定和幸福程度。粗离婚率(crude divorce rate)是指年度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通常以千分率表
  • The Australian《澳大利亚人报》(英语:The Australian)是澳大利亚销量最高的大报。日报流通量11万6千份,周末版流通量25万5千份。 该报2017年9月推出中文版。《澳大利亚人报》由新闻集团旗下的
  • 视黄醛视黄醛也称维生素A醛,分子式:C20H28O,是视黄醇氧化后的衍生物。它是由β-胡萝卜素发生氧化断裂生成的。还原得到视黄醇,氧化得到视黄酸。视黄醛是视紫红质的辅基。视觉细胞内11-
  • 阿根廷历史阿根廷历史一般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前哥伦布时期或早期历史(至16世纪),殖民时期(1530年至1810年),国家建设时期(1810至1880年)和现代阿根廷历史(约1880年至今)。16世纪前居住着约30万
  • 反垄断1999年规定: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由国务院制发。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成立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反垄断工作。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 教育优先区教育优先区(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简称EPA),指被政府列为物质或经济极为贫乏或不利,须优先予以改善,以利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的地区。教育优先区一词首度出现于1967年的英国卜劳
  • 齐鲁阿努曼迪迪区齐鲁阿努曼迪迪区(马达加斯加语:Tsiroanomandidy),是马达加斯加的行政区,位于该国西北部,由博爱尼区负责管辖,首府设于齐鲁阿努曼迪迪,面积8,97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309,771,人口密度
  • 相笠萌相笠萌(日语:相笠 萌,1998年4月16日-)是属于前日本女子团体AKB48 Team K的偶像歌手,神奈川县出身。2011年2013年2014年2016年2017年
  • 肌膜肌膜(sarcolemma/myolemma),即肌纤维细胞的细胞膜。肌膜上能根据不同条件控制钙离子进入肌纤维细胞,这方面肌膜与神经元的细胞膜有相似之处。肌膜上的糖蛋白与肌纤维细胞外的基
  • 铳筒铳筒(韩语:총통)是朝鲜王朝时期的火炮名。千字文顺之名称。朝鲜的火炮有用铜铸造天宇铳筒、地字铳筒、玄字铳筒、黄字铳筒等系列制品。天字铳筒(大炮)地字铳筒玄字铳筒(代表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