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

✍ dations ◷ 2025-09-18 12:34:50 #宝积部,大藏经

《大宝积经》,梵文Mahā ratnakūṭa sūtra,又称《宝积经》,为一百二十卷,唐朝菩提流志等译,收入《大正新脩大藏经》第十一册。此经主要讲述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为大乘佛教宝积部经。“宝积”为“积集法宝”意。

全经计收四十九会。前部二十三会八十卷余,为魏晋南北朝等译师翻译集合,后二十六会三十九卷半,为菩提流志翻译,故,本经即为新旧译之合编本。全经内容泛论大乘佛教之各种主要法门,涉及范围甚广,每一会相当一部经文,彼此相互独立。当时玄奘自印度天竺归返时,曾带回本经之梵本,诸方名德又敦请玄奘译该经,但因玄奘译完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后已经无力再译,而其所带回的梵本今已不存。

大宝积经是一系列的大乘佛教经典的集合,其集成时间不一。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又名〈大迦叶品〉,Kāśyapaparivarta)是最古老的“宝积经”,本会内题“古大宝积经”。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八),称引为《宝顶经》。世亲或安慧所造《大宝积经论》专门解说此会。印度大乘空、有二宗,一致重视本经对菩萨行的解说。

《菩萨藏经》二十卷,玄奘于贞观十九年(645)译出,玄奘归国后首译此经。此经总摄大乘的重要法门,以“四无量”、“六度”、“四摄”为纲,统摄大乘菩萨道。

另外,有些学者把修阿兰若行和推崇在家菩萨行的《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郁伽长者所问经(英语:Ugraparipṛcchā Sūtra)》,Ugraparipṛccha)视为涉及大乘佛教起源的早期文献。

跟弥陀信仰有关的《无量寿如来会》、讲佛性的《胜鬘夫人会》和载菩萨忏悔文的《优波离会(英语:Thirty-five_Confession_Buddhas)》,是大宝积经中常被诵读的部分。

相关

  • 生命起源在物质科学与无生源论中,生命起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关于地球上的生命,如何经历约39到41亿年的进化,从无生物(或死物)转变为生物。2017年,科学家在加拿大魁北克发现42.8亿年前的微体
  • 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中基于相对性原理利用几何语言描述的引力理论。该理论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人自1907年开始发展,最终在1915年基本完成。广义相对论将经典的牛顿万有引
  • 回归诊断回归分析(英语:Regression Analysis)是一种统计学上分析数据的方法,目的在于了解两个或多个变量间是否相关、相关方向与强度,并建立数学模型以便观察特定变量来预测研究者感兴趣
  • 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K-Pg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K-T灭绝),俗称恐龙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以及最后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也是
  • 恐怖活动恐怖活动(英语:terror)是指恐怖份子制造的危害社会稳定、危及平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一切形式的活动,通常表现为针对平民的大规模伤害、袭击公共交通工具和绑架等形式,与恐怖活动
  • cysteine半胱氨酸(Cysteine,可简写为Cys或C)是20种天然氨基酸之一,是一种含硫(与甲硫氨酸一样)的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可经由甲硫氨酸和丝氨酸合成。有缓解修复放射线对人体的损伤作用
  • 激子激子(英语:exciton)描述了一对电子与空穴由静电库仑作用相互吸引而构成的束缚态,它可被看作是存在于绝缘体,半导体和某些液体中呈电中性的准粒子。激子是凝聚体物理学中转移能量
  • 双锥反柱体在几何学中,双锥反柱体又称双角锥反角柱或双棱锥反棱柱是一种多面体,该种多面体有无限多个,它的构造是一个柱体,侧面插入三角形,顶面和底面分别加入锥体,换句话说就是双锥中间加个
  • 判官统治判官统治(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 焦磷酸铁焦磷酸铁是一种铁的焦磷酸盐,化学式为Fe4(P2O7)3。焦磷酸铁可由Fe(PO3)3和FePO4按化学计量比1:3于氧气中在氧化铝坩埚里加热得到。起始原料可用Fe(NO3)3·9H2O和磷酸的反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