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

✍ dations ◷ 2025-04-10 10:58:53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偏误

晕轮效应(英语: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光晕效应”、“月晕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首先根据初步印象,然后再从这个印象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特质。也就是,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即是常常以既定印象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例如尖角效应)。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而学生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间的差别。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也论证了“光环效应”这个案例。 Nisbett和Wilson希望调查听课的学生是如何评判讲师的(Nisbett和Wilson, 1977)。学生们被告知这是一项对于评价老师的研究。他们还特别被告知,实验对于不同的评价是否依赖于学生和某一讲师接触的多少感兴趣。这纯粹是一个谎言。实际上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他们会分别看两段关于同一位讲师的不同影片。而这位讲师正好有很重的比利时口音(这和实验是很有关的)。其中一组学生看了这位讲师和蔼而友好地回答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二组​​学生看了同一位讲师用冷酷而疏远的语气回答了同样的问题。实验让我们明确,到底哪一种人格更讨人喜欢是十分明显的。在其中一种人格中讲师显得热爱教学和学生,而在另一种人格中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完全不喜爱教学的权威人物。

在每组学生看完影片之后,他们被要求给这位教师的外表、特殊语言习惯,甚至还有他的口音(特殊语言习惯在两段影片中是一样的)打分。与光环效应相一致,看到讲师“和蔼”形象的学生认为他更有吸引力,他的语言习惯更令人喜爱,甚至他的口音也更加有魅力。

如果以下四点假设成立,那么更漂亮的人确实更有可能聪明:

有证据证明,这四个假设为真。

晕轮效应的形成原因,与人类知觉特征之一——整体性有关。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孤立地进行感知的,而总是倾向于把具有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和部分是有机地联系成一个复合刺激物的。譬如,闭着眼睛,只闻到苹果的气味,或只摸到苹果的形状,头脑中就形成了有关苹果的完整印象,因为经验弥补了苹果的其他特征,如颜色(绿中透红)、滋味(甜的)、触摸感(光滑的),等等。由于知觉整体性作用,知觉客观事物就能迅速而明了,而用不着逐一地知觉每个个别属性。

对人知觉时的晕轮效应,还在于内隐人格理论的作用。人的有些品质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比如,热情的人往往对人比较亲切友好,富于幽默感,肯帮助别人,容易相处;而“冷漠”的人较为孤独、古板,不愿求人,比较难相处。这样,对某人只要有了“热情”或“冷漠”的一个核心特征,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补足其他有关联的特征。另外,就人的性格结构而言,各种性格特征在每个具体的人身上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例如,具有勇敢正直,不畏强暴性格特征的人,往往还表现在处世待人上襟怀坦白,敢作敢为,在外表上端庄大方,恳切自然。而一个具有自私自利,欺软怕硬性格特征的人,则会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虚伪阴险,心口不一,或阿谀奉承,或骄横跋扈。这些特征也会在举止表情上反映出来。于是,人们既可从外表知觉内心,又可从内在性格特征泛化到对外表的评价上。这样就产生了晕轮效应。


相关

  • 代谢代谢(英语:Metabolism /məˈtæbəlɪzəm/,来自希腊语:μεταβολή / metabolē “改变”),亦称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维持生命的化学反应的集合。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的化学
  • 北国以色列以色列王国(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
  • 20国集团二十国集团(英语:Group of Twenty,缩写: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对话的一种机制,由七国集团(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
  • 联合健康集团联合健康集团(英语:UnitedHealth Group, NYSE:UNH)又称联合健康保险(英语:UnitedHealthcare)是全球营业额最大的健康保险及卫生资讯科技公司,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托卡。 该公
  • 国务委员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前身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原来与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同为朝鲜军事上的最高统帅机关。在朝
  • 有机硅化学有机硅化学(organosilicon compounds)主要研究有机硅化合物的性质及反应活性。有机硅化合物就是含有碳硅键的有机化合物。 和碳类似,有机硅也是四配位的四面体结构。在生物分子
  • 胡秉方胡秉方(1916年12月5日-2000年9月7日),江苏常熟人。中国有机化学和农药化学家,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16年12月5日生于江苏省常熟县一个小店员家庭。初中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苏州中学
  • 白良辅白良辅(1425年-?),字舜臣,河南河南府洛阳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河南乡试第三十九名。景泰二年(1451年),参加辛未科会试,得贡士第一百二十一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七十六
  • 杨茂元杨茂元(1450年-1516年),字志仁,号麟洲,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礼部尚书杨守陈之子。成化十一年(1475年)登乙未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刑部郎中,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出为
  • 仄普托仄普托(英语:zepto-) 是一个国际单位制词头,符号z,代表10-21倍。它在1991年被采用,字根源自于拉丁语septem,意思是“七”,因为它是1000−7。使用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