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氮化钠

✍ dations ◷ 2025-04-25 15:44:37 #叠氮化合物,钠化合物,炸药,剧毒化学品

叠氮化钠,分子式NaN3,无色六角形晶体,易溶于水和液氨。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常温下稳定,高温分解。在撞击下爆炸性分解:

理论上每克叠氮化钠分解可以产生554毫升的氮气。

用氨基钠与一氧化二氮反应而成:

用亚硝酸钠与联氨制备:

用硝酸钠与氨基钠制备:

热力学上不稳定在熔点附近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氮气和钠

遇高热或受碰撞会发生爆炸。

在水中溶解度较大(17℃时 42 g/100 mL),显弱碱性。与一些过渡金属盐类或二硫化碳反应,生成爆炸性强的叠氮化合物。此外,也可以与酸发生反应,产生具有爆炸性和刺激性臭味的有毒气体叠氮化氢。

叠氮离子的结构是直线型并存在共振结构,N-N原子间距离为1.15Å。

叠氮化钠的溶液有剧毒,小鼠口服半致死量为27 mg/kg。

相关

  • 毒鹅膏蕈伞凸面毒鹅膏,包括东亚的黄盖毒鹅膏菌(拉丁学名:Amanita subjunquillea)的和欧洲的黄绿毒鹅膏菌(拉丁学名:Amanita phalloides),为两种具有极近亲缘关系、外表无法区分的剧毒担子
  • 蛾是鳞翅目现生类群排除了蝴蝶所形成的并系群中的昆虫的总称,静止时多数将翅膀摊开在身体两侧,且主要于夜间活动,翅膀上具有可以吓阻敌人的似眼花纹。蛾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第一步
  • 州辖市台北市(日语:台北市〔臺北市〕/たいほくし Taihoku shi */?)是台湾日治中后期(1920年-1945年)存在之行政区,也是当时台湾的首府,隶属于台北州;为台北州州治、以及台湾日治时期最高统
  • 摩尔气体常数气体常数(又称理想气体常数、普适气体常数,符号为 R {\displaystyle R} )是一个在物态方程中连系各个热力学函数的物理常数。理想
  • 平衡常数(溶度积)溶度积(英语:solubility product)是溶度积常数的简称。溶度积常数是沉淀的溶解平衡常数,用符号Ksp表示。溶度积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可用实验方法测定。溶度积常数
  • 叠溪大地震叠溪大地震,又称茂县大地震,发生于1933年8月25日(民国二十二年七月初五),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茂县叠溪镇。地震强度达7.5Ms,造成大规模的地表变动,山体滑坡,岷江河水倒灌,导致叠溪
  • 显微术《显微图谱》(Micrographia,又译为《显微制图》、《显微术》、《显微镜图集》、《显微图象》、《显微图志》、《微观图集》)是罗伯特·胡克的一部著作。这本书于1665年9月出版,
  • 七情七情是中国古代区分感情的一种分类,主要说法有:
  • 苏子由子由 同叔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年自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宋孝宗淳熙年间,追谥文定。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
  • 肖 风肖风(1960年3月-),湖南湘潭人,中国摄影师、电影导演,第五代导演。作为摄影师,他曾获得1996年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作为导演,他执导了“现代农村三部曲”(《清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