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亮 (气象学家)

✍ dations ◷ 2025-04-04 11:13:06 #陈德亮 (气象学家)

陈德亮 (Deliang Chen, 1961年7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气候学家。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1992年获德国美因茨大学地球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瑞典哥德堡大学物理气象学终生教授,2007年,获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学专业“August Röhss教授”荣誉。2002-2007年,先后三次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聘任为科学主任;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出任国际科学理事会执行主任。

陈德亮1961年7月21日出生于江苏泰州。1968年进入泰州市东方红小学读书(现大埔中心小学)。孩童时正好遇上文化大革命,父母、家庭遭到严重冲击。1973年,在泰州市第四中学(现田家炳实验中学)上初中和高中,在学校里成绩优秀。1979年考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曾担任南大校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及校文工团团长。陈德亮在大学时极力推动吉他的普及,编写吉他教程,曾在南大和北京的中科院研究生院举办吉他训练班,影响了当时的一群中国学生。

1983年,陈德亮从南京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担任当时的地理所所长左大康的助理研究员,在此期间潜心于科研事业。1989年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和美因茨大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岑和其他三位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主修气候学,辅修理论气象学和应用数学。1992年2月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德国不来梅哈芬的阿富雷德-魏根纳极地和海洋研究所(Alfred-Wegener-Institute)和德国科隆大学地球物理学和气象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被瑞典哥德堡大学地球科学系聘为物理气象学高级讲师。2000年1月,陈德亮成为物理气象学终生教授。2007年,受瑞典哥德堡大学任命,成为著名的“August Röhss 教授”(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学),是哥德堡大学自1891年成立以来第四名拥有此头衔的教授。

陈德亮的研究兴趣涉及气候动力和气候模式、瑞典和中国的区域气候,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Walker系统地提出了全球三大涛动的概念,即北大西洋涛动(NAO), 北太平洋涛动(NPO)和南方涛动(SO)。欧洲的气候与NAO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陈德亮受聘于瑞典哥德堡大学以后,开始利用瑞典观测资料长的特点,对NAO与瑞典区域气候关系的稳定性作了探讨,并同时对这两者在不同尺度上的关系做了成功研究。此项研究填补了国际上这方面的空白,对理解瑞典区域气候变化,以及预测瑞典未来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德亮主要的贡献在于对降尺度技术的发展,这是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关健技术之一。世界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的程度不同,带来的影响也不同,科学家需要利用现有的观测数据和全球气候模式(GCM),对气候变化在不同地区给地球表层系统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用科学技术减缓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是,目前GCM的空间分辨率较低(一般300 km),很难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中间需要一种降尺度方法,将大尺度、低分辨率的GCM输出信息转化为区域尺度的地面气候信息(如气温、降水),从而弥补GCM对区域气候预测的局限性。陈德亮发展了以客观环流分型、随机统计模型、典型相关分析、奇异值分解及多元线性回归为基础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和模式。从研究大尺度气候开始,利用统计降尺度方法,对瑞典的地面温度、降水和风场等小尺度气候进行了综合研究。

陈德亮首先利用瑞典的数据提出将统计-动力降尺度方法与大气环流模式相结合,产生当地未来的局地气候变化情景,并用此方法估算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测的不确定性。他利用发展的统计降尺度模式,结合罗斯贝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德国马普所与英国哈得莱中心的大气环流模式,研究未来瑞典气候变化的情景。同时,通过对不同模式、不同降尺度方法的比较,给出了对未来气候变化预测不确定性的估算。其间,他还参与了中国、北极地区、波罗的海地区及联合国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编写,并与两位挪威气候学家合作编纂了关于“统计降尺度技术”的专著。

陈德亮对中国区域的研究集中在城市气候学与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等。

2001年,陈德亮教授应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却因为加入了瑞典国籍而未能当选。在2002年11月,双方找到一种变通的方式,即陈德亮以科学主任的身份受聘于国家气候中心。2002年至2007年,陈德亮教授先后三次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聘任为科学主任。

陈德亮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诸方面先后与10多个国家、学科的多名科学家合作。为了促进大气科学各分支的合作,陈德亮和其他科学家组建了瑞典哥德堡大气科学中心(Gothenburg Atmospheric Science Centre, GAC),并于2006-2007年出任第二届中心主任。

陈德亮于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出任国际科学理事会执行主任,成为国际科学理事会自1931年成立以来的首位华人执行主任。

相关

  • 慢波睡眠慢波睡眠是用来指正常生理性睡眠中非快速动眼睡眠的第三、四期睡眠阶段。由醒觉进入睡眠状态,是依下列次序进行:醒觉状态、第一睡眠期、第二睡眠期、第三睡眠期、第四睡眠期、
  • 垦丁小菇垦丁小菇(学名:Mycena kentingensis)是一种小菇属的小型萤光蕈。2011年11月由中兴大学硕士班研究生施雨伸在垦丁国家公园内的社顶自然公园中采集到,于2014年确认为新物种并发表
  • 博科圣地博科圣地(豪萨语:Boko Haram‎‎,阿拉伯语:بوكو حرام‎),后更名成为伊斯兰国下属的“西非省”(ولاية غرب افريقية‎ Wilayat Garb Ifrqiya),原名致力传播先知
  • 远东电影节远东电影节(英文:Far East Film Festival,简称FEFF),又称远东国际电影节,每年开春在意大利东北部小城乌迪内举行,展映来自远东地区的优秀影片,从1999年举办第一届开始,迄今已举办了二
  • 罗马尼亚革命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罗马尼亚语:Revoluția Română)指1989年发生在罗马尼亚的共产党政权倒台的政权更迭。是除南斯拉夫内战以外,东欧剧变中唯一以流血形式完成的政权更替。冷
  • 叠氮酸叠氮酸,分子式HN3,在常温常压下为一种无色、具挥发性、有刺激臭、高爆炸性的液体。是拟卤化氢的一种。叠氮酸主要用于保存贮存溶液(stock solution),以及作为一种试剂。叠氮酸在1
  • YouTuberYouTuber,是指以影音网站YouTube为主要活动据点的网络红人或在YouTube投稿之影片创作者。若只在社群媒体(YouTube)分享个人之人、事、时、地及物,较宜以“创作者”称呼。若为专
  •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gh Power Impulse Magnetron Sputtering, HiPIMS,又称High Power Pulsed Magnetron Sputtering, HPPMS)是一种基于磁控溅射沉积的薄膜物理气相沉积方法
  • 月亮田站月亮田站是位于贵州省盘县月亮田煤矿的一个铁路车站,邮政编码561618。车站建于1974年,有盘西铁路经过该站,现办理客货运业务,车站及其上下行区间均已电气化。车站距离沾益站127
  • 伊娃·卡斯迪伊娃·卡斯迪(Eva Marie Cassidy,1963年2月2日-1996年11月2日),美国通俗音乐歌手。1992年她出版了首张唱片《The Other Side》,这是一张与go-go乐手Chuck Brown的二重唱。1996年,她出版了自己的独唱专辑《Live at Blues Alley》。尽管她获得了the Washington Area Music Association的奖励,但是除了她居住的华盛顿特区,外人对她一无所知,直到她1996年因黑色素瘤死去。四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的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