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公约

✍ dations ◷ 2025-08-09 12:09:01 #国际公约,国际海洋法

公海公约(英语:Convention on the High Seas),亦称联合国公海公约,是联合国召集的第二次海洋法会议,于1958年决议的四大海洋法公约之一。此公约之多数原则皆已包括在后来新增定的1982年海洋法公约之中。

公海公约是用以规范各国船只、设施在公海上的活动,以确保公海向全世界开放并保障各国之合法利用。

该公约称公海者,即不属领海或一国内水之海洋所有各部分。公海对各国一律开放,任何国家不得有效主张公海任何部分属其主权范围。

公海公约最重要的精神是规定了“公海自由”的原则,包括对沿海国及非沿海国而言的以下事项:

公海公约对内陆国(如瑞士、中非共和国、阿富汗等)利用海洋的权益也有保障。公约指出,内陆国应可自由通达海洋,才能使他们与沿海国家以平等地位享有海洋自由。为此目的,凡位于海洋与内陆国间之国家应与内陆国相互协议,依照现行国际公约,准许内陆国根据交互原则自由过境,且对于悬挂该国国旗之船舶,出入及使用海港事宜上,准其与本国船舶或任何他国船舶享受平等待遇。

公海公约另一核心规定是关于船籍的管辖和管理。这是因为海盗船与海上犯罪在20世纪仍甚猖獗之故。公约规定各国无论是否沿海国,均有权在公海上行驶悬挂本国国旗之船舶。而各国应规定给予船舶国籍、船舶在其境内登记及、享有悬挂其国旗权利之条件。关于船籍管理,有以下原则:

相关

  • 埃德温·萨尔皮特埃德温·欧内斯特·萨尔皮特,ForMemRS(英语:Edwin Ernest Salpeter,1924年12月3日-2008年11月26日),奥地利–澳大利亚–美国天体物理学家。
  • 过乙酸过氧乙酸(俗名:过醋酸),英文:Peracetic acid(peroxyacetic acid, or PAA),是有机过氧酸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它是无色液体,具有乙酸的典型气味。过氧乙酸是强氧化剂。过氧乙酸可
  • 二聚环戊二烯双环戊二烯(简称DCPD),又称二聚环戊二烯,是环戊二烯经狄尔斯-阿尔德反应而生成的二聚体,有内型与外型两种异构体。无色晶体,有类似樟脑气味。溶于醇、醚和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因分子
  • 离氨酸赖氨酸(英语:Lysine,简称为Lys或者K)是一种α-氨基酸。它的化学式表示为:HO2CCH(NH2)(CH2)4NH2。赖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赖氨酸的遗传密码是AAA和AAG。赖氨酸与精氨酸,组
  • 无代表,不纳税“无代表,不纳税(英语: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起源于1750年代和1760年代,最早由Jonathan Mayhew提出。此口号概述了英国十三殖民地人民的不满,这也是美国革命的主
  • 乔治·葛兰维尔乔治·格伦维尔(George Grenville,1712年10月14日-1770年11月13日),英国辉格党政治家,1763年至1765年曾任英国首相,1765年,为应对英法北美战争的开销,针对英属美洲通过《印花税法》,引
  • 三吴三吴,为一历史名词,指的是东晋南朝最为重要的地理范围。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指的是吴、吴兴、会稽三郡,而广义除吴、吴兴、会稽三郡外,还包括了其他一些郡。在东晋以后,“
  • 鳎为鳎属的一种亚热带鱼类,分布于东大西洋区,从挪威至塞内加尔、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黑海等海域,栖息深度0-150米,体长可达60公分,栖息在沿岸沙泥底质底层水域,以底栖生物为
  • Alu元件Alu元件(英语:Alu element)是人类基因组中一组散在分布的相关序列,每个长约300bp。单个成员的每个末端上有Alu(藤黄节杆菌(英语:Arthrobacter luteus)的缩写)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并由此
  • 硫酸铽硫酸铽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Tb2(SO4)3。它可用于合成其它铽化合物。用硫酸溶解氧化铽(III),可以得到硫酸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