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伦理学

✍ dations ◷ 2025-09-18 19:19:26 #演化伦理学
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然选择 · 适应 遗传漂变 · 基因流 物种形成 · 辐射适应 共同演化 · 趋异演化 · 趋同演化 平行演化 · 绝灭证据 历史 现代综合理论 社会影响社会生物学 生态遗传学 演化人类学 演化发育生物学 演化语言学 演化伦理学 演化经济学 演化心理学 进化博弈理论 进化计算 人类演化 分子演化 系统发生学 古生物学 人工选择 群体遗传学 系统分类学演化伦理学是描述伦理学及规范伦理学的一种范式。描述性演化伦理学是以生物学为出发点的一种伦理学研究进路,它基于人类心理及行为由进化塑造的事实。这一进路主要以演化心理学、社会生物学或动物行为学等学科为依据,理解和解释观察到的各种伦理偏好或选择,并寻求其起源。规范性演化伦理学则尝试单独地或部分地借助演化论来论证某一伦理体系。从某种方面来说,这一尝试并不是特别地成功。例如,理查德·道金斯就曾提及我们是如何克服自私的基因而变得道德的;也就是说,演化赋予了我们各种直觉,但我们应根据道德体系选择服从或控制某一种直觉。此后,道金斯也对山姆·哈里斯所谓的“道德科学”表现出一定兴趣,即认为“道德”是“有自我意识的生物之繁荣的事实”。查尔斯·达尔文在其著作《人类的由来》的论远古和文明时期中知性和道德能力的发展(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ectual and Moral Faculties During Primeval and Civilised Times )一章中试图解释人类道德的起源,以证明在人类和动物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他的理论中,道德属于自然界历史的问题。他认为,道德感对个体而言几乎没有任何选择优势,而对群体而言则能增加其适应性。然而,达尔文并未提出一个新的演化伦理学系统。大卫·休谟首先提出了所谓的“是-应该问题”,即认为单从“是”的陈述中无法推出“应该”的命题。这一问题的本质是伦理系统是否可以论证,其重点在于我们为什么可以论证,而非如何论证。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则认为,道德情感可以逐渐形成,但这并不能成为道德的基础。他在上述评论中涉及了休谟的“是-应该问题”和后来由乔治·爱德华·摩尔提出的自然主义谬误。此外,道德哲学家亨利·希德维克声称,鉴于演化论不能论证伦理学,它本质上与伦理学并没有什么关系。随后,英国哲学家摩尔在其《哲学原理》一书中证明了所有自然主义伦理学的学说(包括演化伦理学)均有缺陷。他首次指出,即使演化是一种进步,也不能由此得出更高级的有机体在所有方面都更高级的结论。因此,不可能由演化论证立某一特定的道德判断。另外,像“只因为演化的方向是进化的,我们应该朝这一方向前进”之类的论断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属于自然主义谬误,即以其他事物定义“善”这一概念的谬误。关于自然选择,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当时对于生存这一概念本身的崇拜是不合理的;同样,约翰·杜威也是演化伦理学的批评者之一,虽然他们两个都接受了演化这一事实。此外,杜威还认为,发现某一道德情感的起源和论证它的基础是两回事。演化生物学家和演化遗传学家费奥多西·多布然斯基也猛烈地批评了演化伦理学:“除非演化伦理学可以说明,为什么促进演化发展一定意味着至善,否则任何演化伦理学的理论都是不可接受的”,“即使演化的方向的确指向‘善’,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也会更愿意自由地而非被规律驱使着去做选择“。

相关

  • 树坚果树坚果过敏(英语:Tree nut allergy)是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大约每2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对树坚果过敏。树坚果过敏与花生过敏不同,因为花生为豆科植物,而不是真正的坚果。然而,研
  • 海底海底生物界是与水域基底相连的生活区域,可分为滨海海底生物界(光线可透射的,夏季温暖的水域底层)和深海海底生物界(暗的,冷的水域底层)。在海底生物界栖息的生物被称为海底生物。
  • (+)ssRNA核糖核酸病毒(英语:RNA virus),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单链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双链RNA(dsRNA)。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类疾病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
  • CD1CD1 (分化簇1)是分布于不同抗原提呈细胞(CPA)表面的一类糖蛋白,在人类,其编码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这类蛋白质分子与MHC1(第一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有同源关系,参与将脂质抗原提呈
  • 爱奥尼亚海伊奥尼亚海(希腊语:Ιόνιο Πέλαγος, 希腊语发音:, 意大利语:Mar Ionio, 意大利语发音:, 阿尔巴尼亚语:Deti Jon, 阿尔巴尼亚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
  • 丘比特丘比特(拉丁语:Cupido,拉丁英文转写Cupid),又称埃莫(拉丁语:Amor),罗马神话中的小爱神,维纳斯的儿子,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厄洛斯(希腊语:Έρως)。往往被塑造为手拿弓箭、背部长有一对翅
  • 晶状体晶状体,又称晶珠,是眼球的主要屈光结构,也是唯一有调节能力的屈光间质;为一个双凸形扁圆体,包以透明被囊。晶状体在角膜与虹膜之后、玻璃体与视网膜之前,其周缘部被晶状体悬器(睫状
  • 蝶骨蝶骨(sphenoid bone)为构成颅骨的29块骨骼之一,共一块。当从前方观察时,其形状如同蝴蝶,所以得名。蝶骨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蝶骨分为以下部分:两个蝶甲(英语:Sphe
  • 角膜后沉积物角膜后沉积物(keratic precipitate),在角膜内表面的点状沉积物,可以通过裂隙灯看到。KP的出现有两个必要条件:也就是说,KP的出现前提是有眼内炎症的发生。正常的眼睛或者只有外
  • 利昂·费斯廷格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19年5月8日-1989年2月11日)是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以其认知失调理论著称(1957年)。在费斯廷格一生中,曾任教于美国多所大学,包括爱荷华大学、罗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