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隐孢子虫
✍ dations ◷ 2025-10-30 00:22:39 #小隐孢子虫
小隐胞子虫(学名:Cryptosporidium parvum)是引起隐胞子虫病的其中一种病原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哺乳动物的肠道。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饮用了含小隐胞子虫卵囊(Oocysts)的水所引起。在健康的人类宿主体中,132个卵囊就可引起感染症状,小隐胞子虫的生活史和其他隐胞子虫属的种相似,在受感染的肠道细胞中,可以发现胞子体(sporozoites)和裂殖子(merozoites)。在患有艾滋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疗程的免疫功能不全的病患,也有感染小隐胞子虫的风险,严重可能会致死。诊断是否被小隐胞子虫感染,可用血清测试,或使用acid-fas染色法配合显微镜观察。小隐胞子虫是经水传染的重要寄生虫,对氯化有耐受性,在含氯浓度1000mg/L的水中,可存活24小时。小隐胞子虫的基因体(2004年定序结果)约有10.4Mb,共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约为1.04-1.5Mb大小,染色体上不具有转座子。它和其他顶端复合生物亚门的生物不同,小隐胞子虫的质体或线粒体上不具有基因。小隐胞子虫的胞子期(卵囊期)可以在宿主以外的环境中长时间生存,甚至可以耐受一些常见的消毒手续,例如氯消毒。小隐胞子虫的生活史包括了无性时期和有性时期。当小隐胞子虫的卵囊被宿主摄入体内后,会在小肠的部位破囊,释出胞子体(sporozoites),胞子体附着并侵入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接着胞子体发育成为营养体(trophozoites),营养体发育进入第一型裂殖体(Type 1 meronts),第一型裂殖体具有8个第一型裂殖子(Type 1 merozoites)。有些第一型裂殖子可再继续感染宿主。此为无性生殖时期。第一型裂殖子若发育为第二型裂殖体(Type II meronts) ,则开始进入有性生殖时期。第二型裂殖体具有4个第二型裂殖子(Type II merozoites),这些裂殖子被释出后,可附着于小肠的上皮细胞,有些裂殖子会发育成为大配子体(雌)(macrogametocyte),有些会发育成为小配子体(雄)(microgametocyte),大配子体会形成单一个大配子(macrogamete),而小配子体会形成16个小配子(microgamete),若小配子与大配子结合成为合子(zygotes),则会继续发育成薄壁卵囊或厚壁卵囊,20%的卵囊会形成薄壁卵囊,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和进行有性和无性时期的循环。厚壁卵囊则可以存活于一般环境中。
相关
- 782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
- 蕈类蕈类(注音:ㄒㄩㄣˋㄌㄟˋ;拼音:xùn lèi),通称蘑菇、菇类,是大型、高等的真菌,子实体通常肉眼可见。菌丝具横隔壁,将菌丝分隔成多细胞。不过,蘑菇一词通常是对蘑菇属(Agaricus)部分食
- 1第1周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一行(即周期)的元素,仅有两个元素:
- 绦虫见内文绦虫纲(学名:Cestoda)是一个寄生性扁形动物门的一个纲。人们常说的绦虫其实是多个物种的泛称。所有绦虫纲的物种都是寄生虫,其生活史可能各有不同,但这些物种的成虫寄生于
- 谷氨酸谷氨酸(英语:Glutamic acid)是α-氨基戊二酸是组成生物体内各种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
- 飞蚊症飞蚊症正式名称为玻璃体混沌或玻璃体浮游物,又称云雾移睛。是一种因投入眼睛的光线将浮游在玻璃体的混浊物投影在视网膜上,而在视野中看到物体漂浮的现象。这些玻璃体浮游物在
- 意大利-西罗曼语根据某些分类法,意大利-西罗曼语支(Italo-Western languages)是罗曼语族最大的一个分支。它又可进一步分为意大利-达尔马提亚语支与西罗曼语支,前者主要包括意大利语、西西里语
- 柠檬酸合成酶柠檬酸合成酶(英语:Citrate synthase,EC 2.3.3.1)几乎存在于所有活细胞中并且是催化三羧酸循环第一步的一个限速酶。此酶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中,但它是由细胞核DNA而非线粒体D
- 双光子激发显微镜双光子激发显微镜(英语:Two-photon excitation microscopy)是一种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对活体组织进行深度约1毫米的成像。 它不同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其中激发波长短于发射波长,因为
- 钔5f13 7s22, 8, 18, 32, 31, 8, 2主条目:钔的同位素钔是一个人工合成元素,化学符号为Md(曾作Mv),原子序是101。钔是锕系元素中具有放射性的超铀金属元素,在锕系元素排倒数第三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