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华生·福勒

✍ dations ◷ 2025-09-07 06:35:20 #1858年出生,1933年逝世,英国教师,英国词典编纂者,英国记者,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校友

亨利·华生·福勒(英语:Henry Watson Fowler)是一位英国教师,同时还是词典编纂者,英语用法专家。亨利的代表作有《现代英语用法辞典》(),他还参与了《简明牛津英语词典》()的编写,被《时代》评价为“天生的词典编纂者”。

从牛津大学毕业之后,青年时期的亨利曾担任过一段时间教师。辞职之后,亨利在伦敦从事自由写作,记者等自由职业,但并不成功。1906起与弟弟弗朗西斯合作出版基本英语语法、英语文体和词典类书籍。1918年弗朗西斯不幸去世之后,亨利仍坚持从事该领域工作。

亨利·福勒1858年3月10日出生于肯特郡的汤布条里奇。他的父亲罗伯特·福勒(Rev. Robert Fowler)和母亲卡罗琳(母家姓沃森,Caroline  Watson)都来自于德文郡。罗伯特·福勒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牧师。亨利出生时,罗伯特正在汤布里奇中学担任教职,不过不久他们就搬到了附近的坦布里奇韦尔斯。1879年老罗布特英年早逝,身为长子年仅7岁的亨利不得不承担起照顾7个年幼的弟妹(查尔斯,亚历山大,西摩,伊蒂丝,亚瑟,弗朗西斯和塞缪尔)的责任。

亨利·福勒早先在德国的一所寄宿学校度过了一段学生生涯,之后于1871年被拉格比公学录取。亨利对于拉丁语和希腊语十分着迷,曾凭借将雪莱的诗歌《解放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1820)节选翻译成希腊文获得过奖学金。他还积极参与戏剧表演和辩论,在拉格比公学的最后一年他还担任学校宿舍的宿舍长职务。亨利的古典学老师罗伯特·怀特洛(Robert Whitelaw)对他影响颇深,两人长期保持书信来往。

1877年,亨利进入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深造。亨利在牛津的表现并不如他在拉格比时那么得心应手,他在人文科学和Honour Moderations(英语:Honour Moderations)只获得了二级荣誉学位。尽管亨利在牛津时不太参加体育活动,但是他养成了每天晨跑再到最近的有水的地方游泳的习惯,这一健身习惯伴随了他一生。1881年,亨利离开了牛津大学,但由于未能通过神学考试,直到1886年他才获得了学位。


曾受到贝利奥尔学院院长夸奖为“天生的教师”的鼓励,因此亨利在爱丁堡的费蒂斯中学(Fettes College)接受了一份兼职教师的职位。1882年,在呆了两个学期之后,亨利来到了约克郡(现在属于坎布里亚郡)的赛德伯中学(Sedbergh School)担任了一份正式教职。一开始,他教授一年级拉丁语、希腊语和英语,不久就转教六年级。亨利是一个受到尊敬但缺乏热情的教师,由于喜欢吸烟他获得了“难闻的乔伊”("Joey Stinker")的绰号。

数位福勒家的男孩在赛德伯得以重聚。查理·福勒曾在一位舍监病假期间在该学担任兼职。亚瑟·福勒从拉格比转到赛德伯度过了他在学校里最后的18个月,稍后在那里成为了一位课外教师。福勒家最棘手、最年幼的弟弟塞缪尔也被送到了赛德伯,这样亨利和亚瑟就能更好地照顾他了。但是,塞缪尔呆了一年就离开了学校,从此音讯全无。亨利·福勒在赛德伯交到了几个毕生的好友,他们常常在假期中结伴去阿尔卑斯山。在这些朋友中包括:约翰·安斯利爵士(St John Ainslie),他是一位音乐老师和漫画家;勒马尔尚(E. P. Lemarchand),他的妹妹最后嫁给了亨利的弟弟亚瑟;伯纳德·塔沃(Bernard Tower),他之后成为了兰辛中学(Lancing College)的校长;还有乔治·库尔顿(George Coulton),他写了第一本关于亨利的传记。

虽然亨利·福勒的是一个牧师的儿子,但他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无神论者,因此他很少公开谈及他的信仰问题。亨利曾三度有机会成为赛德伯中学的舍监。第三次获得提名时,亨利曾与时任校长的亨利·哈特(Henry Hart)针对获得该职位之后的宗教职责进行过一次长时间的争论。因为舍监必须为学生们准备英国国教坚振礼,但是这与亨利的原则相触,当他发现双方都没有妥协的余地,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1899年夏天,亨利搬到伦敦切尔西,依靠当记者和自由撰稿人所得的微薄收入和从父亲那里得到的遗产为生。在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Books We Think We Have Read》(1900)中,他首次谈到了英国人的一些坏习惯。英国人喜欢装作很精通某些著作,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或是一些被认为“很幼稚”的书籍。对此,亨利进一步评价道这些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连祝酒的仪式都没有进行,鉴定家就开始装模作样讨论这些酒的口味,而实际上这些酒是同一年份的。”("no tossing off of ardent spirits, but the connoisseur's deliberate rolling in the mouth of some old vintage") 在《Outdoor London》发表一年之后,亨利在《Anglo-Saxon Review》节目中描述了他新家的样貌,赞扬了这片土地,伦敦市民以及伦敦迷人的夜景。

1903年,亨利搬到了根西岛,与弟弟弗朗西斯一起合作出书。他们的第一个合作计划是翻译琉善的著作。他们的这篇译作被《时代》评为“品质上乘”("remarkable quality"),并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1905年出版了4部作品。之后,他们完成了风靡世界("took the world by storm")的作品《The King's English》(1906年)。该书旨在鼓励人们写作时使用简洁的文风并注意不要滥用字词。

亨利收集了他早年的几篇文章整理成书并以笔名发行,这些作品包括以“Quillet”为名发表的《More Popular Fallacies》(1904年)和以“Egomet”为名发表的《Si mihi —!》(1907年)。1908年,亨利福勒在他的五十岁生日时,迎娶了杰西·玛丽亚·威尔斯(Jessie Marian Wills,1862-1930)为妻,这段婚姻异常甜美但他们并没有孩子。

牛津大学出版社委托福勒兄弟以《牛津英语词典》为蓝本出一卷删节本并取名为《简明牛津英语词典》于1911年发表。自此以后,《简》就定期修订并发行至今。

这之后,兄弟俩还承接了一个相对较小的委托,为《牛津英语词典》编写一本袖珍版本。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进行《现代英语用法辞典》的编写。两项工作在1911年同时开始,亨利主要负责《现》的编写而弗朗西斯负责袖珍本的编写。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两项工作都没有结束。

1914年,亨利和弗朗西斯志愿加入英国陆军,56岁的亨利为了参军甚至虚报了年龄。1916年,兄弟俩双双因伤病从军队退役并重新开始编写《现》。弗朗西斯因为在英国远征军服役时感染了肺结核, 两年后不幸病逝,享年47岁。弟弟去世之后,亨利·福勒带着妻子搬到了萨默塞特郡的欣顿圣乔治。亨利在那里完成了袖珍牛津词典和《现》,他将这两本书献给了他已故的弟弟。

许多人奉《现代英语用法辞典》为英语的权威指导标准而“亨利·福勒这个名字在所有英语国家家喻户晓”("made the name of Fowler a household word in all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时代》杂志称《现》是本“迷死人的书”("fascinating, formidable book"),温斯顿·丘吉尔也曾建议他的幕僚们去阅读《现》。《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它发行的第一年就重印了三次。到第二版出版之前,《现》额外又重印了12次。

亨利还参与编辑了奥尼恩斯(Charles Talbut Onions(英语:Charles Talbut Onions))主编的《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第一版。1929年,亨利以《If Wishes were Horses》为新标题再版了《Si mihi—!》并将另一篇旧新闻文章更名为《Some Comparative Values》。

亨利·福勒在英格兰欣顿圣乔治的居所“Sunnyside”中去世,享年75岁。

时值今日,《The King's English》和《Modern English Usage》仍在发行中。后者由欧内斯特·亚瑟·高尔斯爵士在1965年修订发行了第二版,并在1996年由罗伯特·伯奇菲尔德(Robert Burchfield)经大量整理后重新修订了第三版。罗伯特·艾伦(Robert Allen)基于伯奇菲尔德的版本为该书编写了袖珍本(ISBN 0-19-860947-7)。

一本关于亨利·福勒的传记《The Warden of English》于2001年出版。该书的作者詹妮·麦克莫里斯(Jenny McMorris,1946-2002)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英语字典》的档案保管员。《时代》评价该书是“一本广受好评的传记,严谨地叙述了语言学家和字典编纂者亨利华生福勒一生”("an acclaimed and meticulously researched biography of the grammarian and lexicographer Henry Watson Fowler.")2008年1月17日,BBC广播4台(BBC Radio 4)在《Afternoon Play》栏目中播出了由作家克里斯·哈纳德(Chris Harrald)编写的一部关于亨利事业及其生平的广播剧《The Word Man》。

相关

  • 视觉视觉是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眼)接受外界环境中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刺激,经中枢有关部分进行编码加工和分析后获得的主观感觉。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因
  • 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时期,该词汇用于各区域历史有不同涵义。
  • Permian二叠纪(英语:Permian,符号P)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地质时代,时间处于石炭纪、三叠纪之间(2.99-2.51亿年前)。定义二叠纪的岩石层是比较分明的,但开始、结束的精确年代却有争议。其不精
  • 全景摄影全景图(panorama)是一种广角图,可以以画作、照片、影片、三维模型的形式存在。全景图这个词最早由爱尔兰画家罗伯特·巴克提出,用以描述他创作的爱丁堡全景画。现代的全景图多指
  • 墨西哥统治时期墨西哥位于北美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班牙语国家。在古代的人类足迹被发现后,人类在墨西哥的活动已可追溯到距今约四万年前。大约九千年前,古代墨西哥人开始使用玉米作为粮食作物
  • 卡斯特罗主义卡斯特罗主义(西班牙语:Castrismo;英语:Castroism)是共产主义的一个流派,即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提出的政治思想。卡斯特罗主义受到许多意识形态的影响,何塞·马蒂、马克思
  •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seudohypoaldosteronism,PHA),是一种症状类似醛固酮减少症的病症,系肇因于机体对醛固酮无法作出反应,负反馈调节抑制机制缺陷,导致醛固酮含量异常。1958年,Cheek
  • 好运刻辞好运刻辞是已知的世界上出土的最早拉丁文本之一,见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出土的一个三联陶瓶上。该陶瓶于1880年由海因里希·德雷泽尔(英语:Heinrich Dressel)在罗马七丘之一的奎利那
  • 飓风曼努埃尔飓风曼努埃尔(英语:Hurricane Manuel)是2013年9月在墨西哥大部分地区引发洪灾的破坏性热带气旋,源于9月13日阿卡普尔科以南的一片强烈低气压区,是这年东北太平洋形成的第15场获命
  • 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罗马尼亚代表团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罗马尼亚代表团是罗马尼亚派出的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团,共有23名运动员参与八项目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