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墙

✍ dations ◷ 2025-07-16 05:12:47 #重庆城墙

重庆城墙是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渝中半岛上的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张仪所筑江州城,后经三国李严、南宋彭大雅、明朝戴鼎三次大建,清朝亦有多次补筑,但变化不大。重庆城墙依山而建,利用了江岸边高十余米甚至几十米的悬崖峭壁或陡坡,墙体与山体多连为一体。明朝城墙有17门,包含9座开门、8座闭门(修建时有楼无门或有门但被完全堵塞的门),全长8720米,但半数于民国时期从1922年起因交通需要被拆毁,现存开门3座、闭门1座、城墙4364米和清朝炮台1座。

1987年城墙的东水门、通远门段被列入四川省重庆市级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初定名单,1992年被正式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直辖后,于2000年再次被列为省级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重庆古城墙的一部分列入中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设有重庆古城墙遗址传统风貌带。

重庆的城墙经过了战国张仪、三国李严、南宋彭大雅、明朝戴鼎四次大规模地修筑,后清朝亦有多次补筑。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周武王封巴国,春秋时期巴人入峡建都,《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此为重庆筑城最早的记录,《水经注》亦曰:“江州县,故巴子之都也”:3。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设巴郡,郡治江州,张仪在巴子城基础上补筑江州城,有“仪城江州”之说,彼时城的范围大致为朝天门至后来的巴县衙门一带,面积不到2平方千米。

东汉时期,江州城一度迁至北府城(今江北嘴),后迁回渝中半岛,蜀汉建兴四年(226年),江州都护李严留镇永安(今白帝城)专事防吴后自永安还江州,是年又修筑江州大城,此时修筑土城墙,周回十六里,范围扩大到大梁子、小梁子和较场口一带,设苍龙、白虎共2座城门。除周回十六里外,《华阳国志》载大城“欲穿城后山(今渝中区鹅岭鹅项颈),自汶江(今长江)通水入巴江(今嘉陵江),使城为洲”,即希望挖开渝中鹅岭,打通江水形成护城河,不过因丞相诸葛亮不许而未成,但奠定了重庆城的布局基础。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大军攻入四川,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彭大雅为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兼知重庆,为抵抗蒙古入侵,彭大雅抢筑重庆城,改土墙为石基砖墙,城池拓宽到较场口、临江门一带,并于城西南设一字城以加强长江沿线及西部陆路防御,至次年建设完毕初,此时至少已设有洪崖、千厮、太平、薰风、镇西共5座城门(一说仅四门,又说九门),彭大雅亦命人在四门立大石,上刻“大宋嘉熙庚子,制臣彭大雅城渝为蜀根本”等字。

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蒙军再度入蜀并攻下川中重地遂宁、泸州二府,次年工部侍郎、四川宣谕使余玠补筑城墙,并在防蜀之战中成为川渝山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近代亦在古巴县衙门老鼓楼和望龙门附近出土过余玠补筑重庆城墙的纪年砖,即淳祐乙巳(1245年)东(西)窑城砖。

明洪武六年(1373年)重庆府卫指挥使戴鼎在旧城基础上重修城墙并局部有所扩大,清乾隆《巴县志》记载其“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环江为池,门十七,九开八闭,像九宫八卦。朝天门、东水门、太平门、储奇门、金紫门、南纪门、通远门、临江门、千厮门为九开门。翠微门、金汤门、人和门、凤凰门、太安门、定远门、洪崖门、西水门为八闭门”。明末时,农民军张献忠进攻重庆城,用炸药炸毁了城西通远门附近的一段城墙。

重庆城墙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由四川总督李国英主持进行了补筑,四十七年(1708年),重庆知府陈邦器亦对城墙进行了修补;至乾隆年间,重庆城墙的布局和城门的名称基本固定,并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四川总督曾开泰下令再次修补,五十三年(1788年),巴县衙门还对东水门至元通寺部分的矮墙进行了增高;咸丰二年(1852年)重庆知府鄂惠重修城墙,九年(1859年)川东道王廷植复再次重修;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川东道、重庆府、巴县衙门三级官府还共同对城墙进行了补修。

1890年英国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埠,开始近代化、城市化进程,其中重庆城墙主要于民国时期拆毁。1922年杨森为重庆商埠督办,为发展城廓交通主拆临江门,其是第一座被拆除的城门:194;1927年,重庆市政府为扩大港口作业范围,至1935年期间又先后拆除朝天门、千厮门、太平门、金紫门、储奇门、南纪门等城门和城墙,建筑码头梯道,改自然坡岸为石梯道路:154;1932年定远门因兴修七星岗至朝天门的中城经路而拆毁;1935年因需要加强渝中与南岸龙门浩地区的联系,拆除太安门城门。20世纪30年代因火灾、城市建设和交通需要,重庆大户绅粮集资捐款曾于在千厮门与洪崖门之间开挖城墙、修城楼,名“新城门”,不过后随城墙整体拆除而拆除:749。

重庆解放后,1990年凤凰门因修建基础设施被拆除,是最后一个被拆除的城门;1998年修朝天门广场,朝天门东侧城墙完全拆毁;进入21世纪后,2015年修建重庆来福士广场,开挖出宋墙,但期间仍有疑似开挖出城墙被破坏的现象。

重庆作为山城,南宋城墙在规划布局上“踞山围城,依江为壕”;明代城垣在宋代城垣基础上“低者垒高,曲者补直”,《巴县志》描述城墙“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1929年2月重庆市勘测院测绘的《重庆市区地形图》中标注了重庆明城墙和九开八闭城门,通过其可准确算出彼时重庆明城墙长度为7722米,现认为明清城墙长约8720米,走向大体呈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腰临江,形状似龟,龟首在朝天门,尾在通远门,城墙利用了江岸边高十余米甚至几十米的悬崖峭壁或陡坡,因此大多数城墙非墙,而是壁,城墙与山体多连成一体,墙内一侧与街道基本齐平,仅外侧垒起一定高度的堡坎。

蜀汉李严的大城有苍龙(东)、白虎(西)共2座城门,但彼时史料未详细叙述,其中按照彼时城池方位,朝天门一带正好位于其东方苍龙之位,故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认为苍龙门即后来的朝天门。

宋城被认为至少有洪崖、千厮、太平、薰风、镇西共5座城门。南宋彭大雅筑城在宋末的邵桂子的私家笔记《雪舟胜语》中有记载,但其指出仅有四门,元人吴莱《三朝野史》亦记四门,董其祥《重庆古城考》记南宋城有薰风门(南)、千斯门(东)、洪崖门(北)、镇西门(西),未提及太平门,多数学者肯定四门观点;但依据《新元史·汪世显传》《新元史·石抹按只传》《宋史·忠义传》的零星记叙中至少提及到南宋彭大雅城有洪崖、千厮、太平、薰风、镇西共5座城门:20,《永乐大典》引《绍庆志》更载宋城还有金汤门,后期文献《明太祖实录》《平夏录》《国朝典汇》《明史纪事本末》等记载明代以前亦有朝天门、通远门、南纪门3座门号,故也有学者认为宋城有九门。但上述城门的开闭关系以及上述门号之间、与明城十七门的演化关系尚有争议,现有史料可以倒推至元朝有5座开门,但因不确定元朝重庆是否筑城活动,尚不知南宋城门的具体数目。

明代重庆城明确记载有17座城门,分为开门9座(朝天门、东水门、太平门、储奇门、金紫门、南纪门、通远门、临江门、千厮门)、闭门8座(翠微门、金汤门、人和门、凤凰门、太安门、定远门、洪崖门、西水门),此后重庆城门几乎未再改动,重庆的相邻开门间除储奇、金紫门外均间隔闭门。按照重庆城的规模,重庆城墙并不需要如此多的城门,此被认为是修筑者戴鼎讲究“九宫八卦”的风水,寓意“金城汤池”,也说单纯因为地形复杂交通需要而开如此多的门。

明代城门各有用途,民谣《重庆歌》记录城门如下::19

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开)。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闭)。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开)。洪崖门,广船开,杀鸡敬神(闭)。临江门,粪码头,肥田有本(开)。太安门,太平仓,积谷利民(闭)。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开)。金汤门,木棺材,大小齐整(开)。南纪门,菜蓝子,涌出涌进(开)。凤凰门,川道拐,牛羊成群(闭)。储奇门,药材帮(或作‘药材行’),医治百病(开)。金紫门,恰对着,镇台衙门(开)。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极准(开)。人和门(或作‘望龙门’),火炮响,总爷出巡(闭)。定远门,较场口,舞刀弄棍(闭)。西水门(或作‘福兴门’、‘圆通寺’),溜跑马,快如腾云(闭)。东水门,有一个四方古井,正对着,真武山,鲤鱼跳龙门(开)。

此外城门常用来表示位置:31,至今许多街道仍以城门命名,有“某某门正街”(正对城门、几乎与城墙垂直的街道)、“háng街”(与城门或城墙大体垂直或与正街并列)、“顺城街”(城门外沿城墙或本身在城墙上)、“横街”(城门内沿城墙)、“河街”(城门外沿长江、嘉陵江)、“码头”(城门外垂直于河)等说法,现时还有朝天门街道、南纪门街道等以城门命名区划。

常年敞开,是真正的城门,多为交通用途,但也有各自的功用:31,开门除东水门、金紫门外均有瓮城,一般设于主城侧面。没有瓮城的城门,城门名直接横书于城门顶上;有瓮城的城门,名横书于瓮城门上,主城门另横书四字:32。

建造时即只有城楼却没有城门的门,或者有城门的样子却被堵塞死了的门,间隔在开门之间(储奇、金紫门间隔近而除外):35,一般封闭不通,只有在非常情况下才启开使用,故多不为人所知:115。此类门主要用于军事,坚固程度与城墙近似甚至更甚,当然也可能有如排水等特殊作用。有说法是重庆城最初无闭门,只有八门是专供脚夫挑水入城的门,后因城内火灾频发,官员认为开水门不克火星便将八门封闭。

明十七城门外,民国时期重庆城墙亦曾开辟过一道“新城门”:749。1931年12月22日,千厮门蔡家湾一带再次突发一场大火,延烧1000多户,被烧死者多达200余人,时候调查时市民反映而蔡家湾地区无城门,火封道路而伤亡惨重,后重庆大户绅粮集资捐款于在千厮门与洪崖门之间二郎庙、丁字口附近(今棉花街后)挖开城墙,筑门洞和城楼,但非正式城门建制,成为了明城墙十七门外的城门,彼时有人提议命名城门,但被反对说命名是封建,最终未命名,城门即名“新城门”,所在二郎庙街更名“新城门街”,20世纪50年代随蔡家湾缆车修建而拆毁:115。

重庆还有一些带“门”的地名,如“九道门”“园光门”“望龙门”等,人们常误算其于城门之内,而将真门漏记:115。其中现时“望龙门”还流传较广,位于渝中下半城,此地实无城门,此地名一说源于传说,讲旧时此地无码头,但又一溪入河,一年夏天,有小龙来此以身组成堤坝隔绝洪水,此处正东方的长江对岸有两块礁石倒映在水中,似一座龙门,小龙中秋望东思乡,故有“望龙门”,一说是因在此可以隔江看见对岸龙门浩而得名。

1986年有调查资料表明市中区(今渝中区)仅存旧城墙6890米,其中有3200米成了许多单位或个人违章建筑的房屋基础,且城墙年久失修,风化严重,发现墙体移位、裂缝、变形、基础空虚等问题:115。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2009年全国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且渝中区下半城旧城改造项目推进顺利,部分城墙、城门重现于人们视线:2010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配合老鼓楼衙署遗址发掘而开展了太平门至储奇门段顺城街城墙及城门专项调查,2012年1月最先发现了闭门人和门;2013年7月12日渝中区下半城四方街挖出太平门瓮城城门,2014至15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其进行主动发掘考察;2015年研究院与重庆市规划局展开专题调查并编制《重庆古城墙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报告》,发现散布在堡坎、路基、房基的城墙17段共3167.6米(约有600米封存在房基或者堡坎内),其中是年6月发现首段南宋古城墙,位于朝天门和西水门之间,长140米;2017年研究院发掘考察千厮门城垣遗址,并于2017至18年发掘考察一字街遗址、雷家坡遗址,期间发现宋代夯土包石城墙等。

重庆城墙现存开门3座(太平门、通远门、东水门)、闭门1座(人和门);城墙4364米,为夯土甃石结构,主要分布于东水门至储奇门、南纪门至通远门一带,有宋至清代的多个墙段,其中太平门城墙由主城墙和瓮城墙两部分组成;另有炮台1座。

(均位于渝中区)

(米)

(米)

(米)

(均位于渝中区)

(米)

(米)

(米)

内3.3-6.4

内6-8.4

基6.1

1987年1月2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将东水门和通远门城墙列入四川省重庆市级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初定名单:115,1992年3月19日被正式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直辖后,2000年二者再次被分别列为省级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二者作为重庆古城墙的一部分列入中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水门、通远门及城墙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2019年更新后,现为:

位于渝中区金汤街,占地7368平方米,为2004年渝中区重点建设项目,由区人民政府投资8600万元人民币,于2004年4月1日开工,建设时要求“修旧如旧”,次年2月6日建成开园,公园由广场、城墙、雕塑组成,并新修了城楼、鼓楼巷等古体建筑:570。

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既批准重庆定为“历史文化名城”:115,2014年3月重庆市启动《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并于当年12月通过,其中要求保护九开八闭十七门的城门格局及城墙系统、保护和控制总长约8860米的城门城墙遗址带等,重庆古城墙遗址传统风貌带现已列入市传统风貌区之一进行保护,包含长15千米环城步道,其中定远门-临江门段(长960米)、南纪门-金汤门-通远门段(长1858米)为示范段,于2017年11月进场施工,已建成。

相关

  • 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气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将气的概念抽象化,成为天地一切事物组成的基本元素,有着像气体般的流动特性
  • 邹世昌邹世昌(1931年7月27日-)是一位中国材料科学家。原籍江苏太仓,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冶金工程系。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
  • 张松涛张松涛(1985年6月17日-),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司职中锋。他曾代表中国参加2006年世界篮球锦标赛,最终获得第9名。
  • 四氧化三钴CoO·Co2O3四氧化三钴是一种黑色固体,分子式为Co3O4。它是一种混合价态化合物,同时含有二价钴和三价钴,分子式也可以记为CoIICoIII2O4或CoO·Co2O3。Co3O4晶体结构为尖晶石构型
  • 曾国葆曾国葆(1829年-1862年),字季洪、又字事恒,谱名传谦,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人,曾家五兄弟年最幼者(国藩、国潢、国华、国荃、国葆),1859年因悲愤兄国华战殁于三河镇,加入湘军作战且改名为曾贞
  • 华勒斯·史达格纳华勒斯·史达格纳(英语:Wallace Stegner,1909年2月18日-1993年4月13日),美国历史学家、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环保人士,常被称为“西方作家的院长”。他在1972年赢得普立兹小说奖,
  • 玛丽-劳伦斯·容格弗莱施玛丽-劳伦斯·容格弗莱施(德语:Marie-Laurence Jungfleisch,1990年10月7日-)生于法国巴黎,是一名专长于跳高的德国田径运动员。她在201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以1米95的成绩获得第四
  • 沙佩勒鲁瓦亚勒沙佩勒鲁瓦亚勒(法语:Chapelle-Royale,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
  • 臧天禄臧天禄(?-?),山东蓬莱人,清朝政治人物。举人出身。咸丰九年,担任广东广州府永安县知县(现紫金县知县)。后由刘典臣接任。
  • Web字体排印Web字体排印(英语:Web typography)是指在万维网上使用字体。首次创建HTML时,字体和字形完全由每个Web浏览器的设置控制。直到1995年Netscape引入了<font>标签,在HTML 3.2规范中标准化,单个网页才能控制字体显示。但是,标签指定的字体必须安装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否则将使用后备字体,例如浏览器的默认无衬线字体或等宽字体。1996年发布的第一个CSS规范提供了相同的功能。CSS2规范于1998年发布,试图通过添加字体匹配、合成和下载来改进字体选择过程。这些技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