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类学

✍ dations ◷ 2025-11-16 15:05:33 #旅游,人类学

一般认为西方人类学者加入旅游研究的标记是1963年人类学者努涅斯(Nunez)发表的论述,《一个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带来的影响》一篇论文。20世纪70~80年代,研究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旅游人类学的主流。其中70年代,以旅游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文化影响为主。进入80年代后,学者们越来越关注旅游对西方发达社会的影响,并把旅游开发与社区建设联系起来,考察如何使二者更好地互动。20世纪90年代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间题也进入学者们的视野,他们开始思考如何达到社会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西方学人类学者研究旅游,主要从目的地居民、游客以及客源地社会这三个不同视角出发,进行系列研究,形成相应理论、观点。关注目的地社会的人类学者认为旅游引发了当地社会文化的变迁,因而把旅游看做一种涵化和发展形式从游客出发,学者们认为旅游活动的结构、功能与人生经历仪式(Rites of Passage)相似,因而旅游可以看做一种世俗仪式 ;为了弄清楚旅游的成因,学者到客源地社会寻找答案,认为旅游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依赖于其他更为根本的社会因素的。在众多的旅游人类学家中,以瓦伦·史密斯(Valene L. Smith)、纳尔逊·格雷本(Nelson Grabuin)、丹尼森·奈什(Dennison Nash)的学术最具代表性,他们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旅游人类学主要学术代表。

相关

  • 导盲导盲犬是一种工作犬,其主要工作是代替视障人士的双眼,为他们领路,被称为“盲人的第二双眼睛”它们带路时是给盲人以障碍物和方向的提示,帮助盲人抵达目的地,而不是直接将盲人带往
  • 间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泛指一类存在于骨髓、脂肪组织等位置的一系列能够贴附在塑料表面生长、具有一定分化潜能的细胞群。根据国际细胞治疗协会2005年提出
  • 撒哈拉大沙漠撒哈拉沙漠(阿拉伯语:الصحراء الكبرى‎,aṣ-Ṣaḥrāʾ al-Kubrā ,“大沙漠”)是世界最热的荒漠,亦是世界第三大荒漠,仅次于南极和北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其
  • 1381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十二月廿五腊月廿五,农历腊月第二十五天。大清宣统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廿五)宣告退位。 溥仪是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
  •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英语: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简称MSK或MSKCC)是美国纽约市的癌症治疗和研究机构,成立于1884年,旧称为纽约市肿瘤医院。其主院址位于约
  • 朱迪斯·里奇·哈里斯朱迪斯·里奇·哈里斯(英语:Judith Rich Harris,1938年2月10日-2018年12月29日),美国心理学家、作家。1995年曾获美国心理学会颁予优秀心理学作家之乔治·A·米勒奖(George A. Mill
  • 吉氏皮杜银汉鱼吉氏皮杜银汉鱼为辐鳍鱼纲银汉鱼目皮杜银汉鱼科的其中一种。本鱼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的淡水水域。本鱼体长呈纺锤型,略侧扁,吻略成尖突,吻长大于眼径,下腭肥后,背鳍2枚。体绿色,一暗
  • 力道山 (电影)《力道山》是一部由日韩两国共同制作的电影,内容是有关日籍韩裔的职业摔角手力道山的电影。这部电影在韩国于2004年12月公映,在日本于2006年3月上映。
  • 大岭祐太大岭祐太(日语:大嶺 祐太/おおみね ゆうた ,1988年6月16日-)是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棒球选手,出身的职业棒球选手,司职投手,效力于日本职棒千叶罗德海洋。71 吉井理人 | 72 的场直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