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深渊

✍ dations ◷ 2025-02-23 16:30:52 #挑战者深渊
挑战者深渊是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深约11,000米,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洋最深处和地表最深的地方。该深度的压力是海平面压力的1100倍。人类使用深海载人潜水器(英语:Deep-submergence vehicle)和遥控水下航行器对挑战者深渊进行探测。首次载人探测是在1960年1月23日,瑞士探险家雅克·皮卡和美国探险家唐纳德·沃尔什驾驶的里雅斯特号(英语:Bathyscaphe Trieste)深海潜艇首次下潜至挑战者深渊,并停留了20分钟,测得深度为10,916米,发现有鱼和虾等生物。1995年3月4日,日本海沟号(英语:Kaikō)遥控水下航行器下潜至挑战者深渊,测得深度为10,911米,发现有海参、蠕虫和虾等。2009年5月31日,美国海神号遥控水下航行器下潜至挑战者深渊。第二次载人探测是加拿大奥斯卡得奖导演詹姆斯·法兰西斯·卡麦隆,于2012年3月26日,驾驶单人潜艇深海挑战者号(Deepsea Challenger),下潜2小时36分钟之后,终于降落在10,898米(35,756呎)的挑战者深渊海床。卡麦隆成为自1960年以来,第一位潜入这个世界最深渊的人,更是首位只身潜入的探险家。他在地球最深渊逗留了3小时多一点。第三次载人探测是在2019年4月28日,美国退休的海军军官和海底探险家维克多·韦斯科沃(英语:Victor Vescovo)单独驾驶DSV Limiting Factor(英语:Triton Submarines)抵达深度10,928米(35,853呎)处,比前记录多了16米(52呎)。他在底部探测了四小时(248分钟),也是目前单独在深渊逗留时间最长的记录。同年5月1日,Vescovo再度单独下濳至10,927米处,成为世界记录中第一位抵达深渊两次的人;这次他停留了三小时(217分钟)。他在挑战者深渊海床上看到了塑料袋及糖果包装纸。此行共有五次的科学及商业下潜任务至海沟底部(含之后5月3日、5月5日、5月7日的三次下潜),主要收集了生物、地质等样本。

相关

  •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英文:Gram Positive)是能够用革兰氏染色染成深蓝或紫色的细菌,而革兰氏阴性菌不能被染色(通常染作红色以对比)。它们细胞壁中含有较大量的肽聚糖,但经常缺乏革兰氏阴
  • 肥胖肥胖症(Obesity)是指体脂肪累积过多而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身体状态,可能导致寿命减短及各种健康问题:9。肥胖的标准常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衡量,即以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 磷脂酶磷脂酶(英语:Phospholipase)是一种将磷脂质水解为脂肪酸及亲脂性物质的酵素。磷脂酶主要依据其催化反应的对象分为四类,即磷脂酶A、B、C、D四种。磷脂酶A1-切SN-1酰基 磷脂酶A2-切
  • 鞘内注射鞘内(intrathecal、<intra- + theca、IT、"within a sheath">、脊髓内、鞘内注射、脊髓腔内注射)指某些东西"发生在"或"引入到"鞘内部(一般而言指脑或脊髓蛛网膜(arachnoid
  • 圆锥角膜圆锥角膜(英语:Keratoconus),可简称为 KC、KCN、KTCN,是一种眼疾患,角膜会变得愈来越薄。圆锥角膜可能引起视野模糊(英语:Blurred vision)、复视、近视、散光及畏光。通常患者的两眼
  • 1717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7号染色体。17号染色体缠绕了约83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2.5%至3%的DNA。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识别
  • 肉芽肿并多发性血管炎肉芽肿并多发性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缩写为GPA),旧称韦格纳肉芽肿(英语:Wegener's granulomatosis,缩写为 WG),又译为华格纳氏肉芽肿,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发生原因不
  • 超低温保存深低温保存或超低温保存(英语: cryopreservation),指将生物、生命组织、或细胞等有机物质和其他物质在摄氏零下196度或以下的低温保存的一种科技。一般来说,深低温保存是泛指
  • 功效效能(英语:efficacy)是指事物产生功效的能力,常用于通识教育、医学和药理学。在医学中,效能是指一种医疗干预措施(如药物、医疗设备、外科手术和公共卫生干预)产生疗效的能力。在临
  • 圣母百花圣殿圣母百花圣殿,又称花之圣母大教堂(意大利语: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或佛罗伦斯主教座堂。是位于意大利佛罗伦斯的一座教堂,属哥特式风格的主教座堂。始建于12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