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国宗教战争
✍ dations ◷ 2025-04-04 11:06:25 #法国宗教战争
法国天主教和新教势力最终妥协法国宗教战争(法语:Guerres de religion)又名胡格诺战争,是发生在1562年至1598年间法兰西王国国内的内战和民众骚动事件,内战双方为忠于圣座的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派(属于加尔文宗)新教徒。战争进行了连续八次,对当时的法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估计在当时三百万民众死于战乱及战争带来的饥荒和瘟疫,在宗教战争中仅次于造成八百万人丧生的三十年战争。1560年的法国宗教比例(估计值)这场战争除被称作“胡格诺战争”之外,在法国国内还被称作“八次战争”或“宗教战争”以及“三亨利之战”。当1517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浪潮于1520年代传入法国时,当时的法王法兰西斯一世因为受到他人文主义之姐姐——玛格丽特·德·那瓦尔的影响,对新教思想颇有好感与兴趣,譬如伊拉斯谟斯主张教会应由国王管理的论点就符合他一贯的王权扩张论。但因为法兰西斯已经在1516年和教宗签约,获得法国(高卢)教会的主教任命权,以及对教产征税的权力,因此法王不须像北欧君主与德意志诸侯那样,借由改信新教来没收教会产业,是故法王改宗新教的经济动机甚乏,而法国贵族更对新教思想兴趣缺缺,因此法国对新教的态度,取决于法王当时的政治、外交的需要与否。譬如1532年,为了反击当时教宗与法王死敌——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结盟,法兰西斯允许路德宗的新教徒在王宫卢浮宫外传教、布道,在国外则与反抗查理的德意志新教诸侯结盟。但在隔年1533年,因法王与教宗和好,就改用镇压的态度对待法国新教徒。甚至到了1534年10中,因为新教徒在巴黎、奥尔良和昂布瓦斯等城市到处散发宣教小册并张贴抨击弥撒的布告,连王宫大门亦遭贴上,于是法兰西斯采取激烈动作——猛烈镇压新教徒并在半年内烧死了80个以上的新教徒;这场迫害的主导单位为巴黎大学神学院,设立的宗教裁判所审判粗糙,法王还建立书报检查制度、压制异端的言论出版。但法兰西斯很快就因为与新教邦国结盟而取消迫害,直到1544年他和查理五世最终缔结《克雷皮和约》之后,他才又重新迫害法国的新教徒。路德宗在法国的影响力不强,但是自从1536年法国人加尔文移居日内瓦并将新教思想集大成而创立加尔文宗之后,他被誉为“日内瓦的教宗”,积极派出传教士传教,特别是他的母国法兰西,将他优秀文笔的著作与论文充分吸收后,开始兴起浪潮般的改宗运动,大多是城市的中产阶级与印刷工人、小商人及部分农民、下层教士(至16世纪中已有近十分之一的法国人改宗),这些加尔文宗人士被称为胡格诺派,而庇护加尔文宗的几个中心地区,很多是贵族妇女的庄园城堡,如王姊玛格丽特·德·那瓦尔。到1547年法王亨利二世即位之后,因亨利为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在巴黎高等法院中特设了一个被称为“火焰法庭”的机构来审判新教徒。1555年又因为亲信洛林的枢机怂恿成功,亨利下诏各地的官员应对那些被教会判为异端的人进行惩罚,无须审查也不允许上诉。此命令因高等法院之抗议而拖到1559年方才正式实行,但很快就因亨利的死亡而使宗教迫害停顿下来。1559年4月,随着《卡托-康布雷齐和约》的签署,法国与西班牙之间为争夺意大利而进行的长期战争终于结束,大量操法语的加尔文宗传教士,因和平之故能从日内瓦来到法国传教;而西班牙的耶稣会教士也来到法国,积极煽动天主教徒去迫害异端。于是自1559年开始,新旧教两大阵营在各自贵族、教士的领导下,敌对行动不断升级:旧教徒虐待控制区的胡格诺派,胡格诺则在自己占优势的地方报复天主教会,他们冲进教堂、破坏圣像、烧毁圣物,把天主教堂改成新教教堂。虽然胡格诺的精神领袖加尔文在1561年告诫信徒:“应当遵守法律,不得有越轨行为”,但是新旧两派的对抗越演越烈,加上国外新旧教日益仇视的国际情势影响,大规模的流血冲突终不可免。1560年3月,新教徒发起的昂布瓦斯阴谋激化了法国新旧教的对立,不过在1560年中,摄政的王太后凯瑟琳·德·麦地奇任命宗教宽容的洛皮塔尔为掌玺大臣(相当于总理大臣),负责调和新旧教矛盾。他在三级会议上呼吁宗教宽容,颁布了宽容新教的各种诏书与法律:允许胡格诺的新教徒在城市外举行自己的宗教仪式、允许新教徒担任公职等等。但这些诏令执行时处处碰壁,使洛皮塔尔的努力付诸东流,特别是1561年开始国家权力被严重的架空,天主教三巨头——吉斯公爵、蒙莫朗西公爵和圣安德烈元帅组成强力同盟,不但架空王权,更在各自的势力范围疯狂镇压新教势力。之后亨利四世通过1598年的宗教宽容的南特敕令调解了宗教上的问题。敕令列明国内的胡格诺教徒能够享有自己的信仰自由,不受国家干扰,亦有权建造教堂及参与宗教事务。此外,他们也享有和其他公民一样的权利,亦可以和天主教徒一样分享同等的政治权利,可以担任各种官职,亦允许让这些教徒保有城堡及军队(总数为2.5万的常备军),以保卫自己并自理财政。然而,为了安抚天主教徒,亨利四世在签署这条敕令后,又宣布天主教为国教。
相关
- 力拓力拓河(西班牙语:Río Tinto,西班牙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丙酮丙酮也称作二甲基酮、二甲基甲醛,简称二甲基醛,或称醋酮、木酮,是最简单的酮,化学式CH3COCH3,为一种有特殊臭味、薄荷气味的无色可燃液体。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易燃,有
- 生活史生物学上,生物生命周期指得是一个生物体在生命开始到结束周而复始所历经的一系列变化过程。“这个概念与生命史,发育生物学和个体发生学密切相关,但在强调再生方面有所差异。”
- 年度风云人物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英语:Time Person of the Year)是美国《时代》于每年年底评选出的当年度对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事物。获选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一群人、概念、地方甚至
- 格兰德河/北布拉沃河格兰德河(英语:Rio Grande)是位于北美南部的河流,在墨西哥被称为布拉沃河(西班牙语:Río Bravo),更正式的称呼为北布拉沃河(西班牙语:Río Bravo del Norte)。全长3034公里,是美国第五长
- 右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是一种非苯二氮类的短期镇定慛眠剂,是一种有活性的佐匹克隆右旋异构物;是一种环吡咯酮类化合物(英语:cyclopyrrolones)。主要被用于治疗失眠,通常用在短期治疗,长期治疗
- 手腕腕(拉丁语:Articulatio radiocarpea;德语:Handgelenk;英语:Wrist)即是指手腕,为手掌与手臂连接的地方,在做运动前最好先运动手腕,因为手腕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手腕经常被用来戴手表、手
- 定位规则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效应(英语:Orientation effect of electrophilic aromatic directing groups)是指苯环上已有的取代基对亲电取代反应的影响。1895年霍里曼(Holleman)等从大量
- 16S 核糖体RNA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简称16S rRNA,是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30S亚基的组成部分。16S rRNA的长度约为1,542 nt。卡尔·乌斯和乔治·福克斯是率先在系统发育中使用的16S
- 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ferrous ferric oxide) ferroso ferric oxide 氧化铁(II,III) 磁铁矿 (magnetite) 氧化黑铁 (black iron oxide) lodestone 铁锈 (rust) 氧化铁(II)二铁(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