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哈伯

✍ dations ◷ 2024-07-03 08:14:26 #弗里茨·哈伯
弗里茨·哈伯(德语:Fritz Haber,1868年12月9日-1934年1月29日),犹太裔德国化学家,由于发明从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工业哈柏法,荣获191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哈柏法对于制造化肥和炸药很重要。全球一半人口的食品生产目前依赖于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肥料。哈伯和玻恩共同提出了玻恩-哈伯循环作为评估的离子固体晶格能的方法。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开发和部署氯气和其他毒气的化学武器工作,他也被称为“化学武器之父”。哈伯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布雷斯劳(现为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家庭是这个镇最古老的家族之一。哈伯后来从严格的犹太教转换为路德教。哈伯从小就对化学工业有极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哈伯先后到柏林、海德堡、苏黎世上大学。上学期间,他还在几个工厂中实习,得到了许多实践的经验。1894年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物理化学系得到了一个助教的位置,并于1896年在那里完成了特许任教资格论文(Habilitation)。1898年成为卡尔斯鲁厄大学化学系编外教授。他喜爱德国农业化学之父李比希的伟大职业——化学工业。1886年入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今柏林洪堡大学)学习化学,师从该校化学系主任霍夫曼教授。1887年短暂就读于海德堡大学,师从罗伯特·本生;之后回到柏林,就读于柏林工业大学。1891年5月获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博士学位。1892年曾短暂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师从德国化学家乔治·伦哥(另一位罗伯特·本生的弟子)。在开始自己的学术生涯之前,他曾在他父亲的化工企业工作,但发现无法与其父亲和谐共事。在1894年到1911年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期间的,哈伯和卡尔·博施合作开发哈伯-博施法(哈伯法),利用氢和空气中的氮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形成氨。为表彰哈伯的这一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把191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哈伯(延迟一年颁发,他实际上获得该奖项于1919年)。哈伯-博施法使人类从此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氮肥矿产资源,特别是硝酸钠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因此大幅增加。哈伯也从此成了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每年世界生产合成氮肥目前超过1亿吨。有人认为 哈伯-博施法养活今日世界一半的人口。他还积极参与燃烧反应,从海水中分离金,吸附效果,电化学,和自由基的研究(见Fenton试剂(英语:Fenton's reagent))的研究。在1911年至1933年期间,他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位于柏林的物理化学和电化学威廉皇帝研究所(英语:Fritz Haber Institute of the MPG)里所做的。在1953年,这个研究所改名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纪念他。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和其他毒气,并使用于堑壕战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尽管1907年的海牙公约取缔毒气武器。虽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弗兰克,古斯塔夫·赫兹和奥托·哈恩在哈伯单位的部队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毒气战在某种意义上是化学家的战争,是哈伯对垒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化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关于战争与和平,哈伯曾经说过,“在和平时期,一个科学家是属于全世界的,但是,在战争时期,他是属于他的国家的。”这是化学家面临当时的伦理困境的一个例子。哈伯的第一任妻子克拉拉·伊梅瓦尔也是化学博士,她非常反对哈伯研究化学武器,后来甚至因此拿哈伯的军用左轮手枪自杀抗议。在20世纪20年代,哈伯又做了从海水中提取黄金的试验,并发表一些论文。但是,由于黄金溶解于海水的含量太低,哈伯最后宣告从海水中提取黄金不是经济可行的。1934年初被派遣去巴勒斯坦理化学研究所任职,当德国政府要他开除其他犹太裔科学家时,他无法同意,决定逃往瑞士。1933年,哈伯在英国短暂逗留时,哈伊姆·魏茨曼向他提供了在Sieff研究所(现为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担任董事的职务,位于巴勒斯坦托管地的雷霍沃特。他接受了,并在从心脏发作恢复之后,于1934年1月离开前往中东。1934年1月29日哈伯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于短暂逗留的瑞士的巴塞尔。他的遗体被火化,骨灰与克拉拉的一起,被埋葬在巴塞尔的Hörnli公墓。他把他的丰富的私人图书馆留给了Sieff研究所。哈伯去世后,他的直系家庭离开了德国。他的第二任妻子夏洛特与子女定居在英国。其第一次婚姻的儿子赫尔曼·哈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移居到美国。但由于父亲的化学武器工作令他感到羞愧而于1946年自杀。他的一个孩子,路德维希·卢茨·弗里茨·哈伯(1921年—2004年),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化学战的著名历史学家,1986年出版了一本有关毒气历史的书名为《毒云》(The Poisonous Cloud)。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姆齐 | 1905年:拜尔 | 1906年:莫瓦桑 | 1907年:比希纳 | 1908年:卢瑟福 | 1909年:奥斯特瓦尔德 | 1910年:瓦拉赫 | 1911年:居里 | 1912年:格林尼亚、萨巴捷 | 1913年:维尔纳 | 1914年:理查兹 | 1915年:维尔施泰特 | 1918年:哈伯 | 1920年:能斯特 | 1921年:索迪 | 1922年:阿斯顿 | 1923年:普雷格尔 | 1925年:席格蒙迪1926年:斯韦德贝里 | 1927年:威兰 | 1928年:温道斯 | 1929年:哈登、奥伊勒-切尔平 | 1930年:费歇尔 | 1931年:博施、贝吉乌斯 | 1932年:朗缪尔 | 1934年:尤里 | 1935年:F·约里奥-居里、I·约里奥-居里 | 1936年:德拜 | 1937年:霍沃思、卡勒 | 1938年:库恩 | 1939年:布特南特、鲁日奇卡 | 1943年:德海韦西 | 1944年:哈恩 | 1945年:维尔塔宁 | 1946年:萨姆纳、诺思罗普、斯坦利 | 1947年:鲁宾逊 | 1948年:蒂塞利乌斯 | 1949年:吉奥克 | 1950年:迪尔斯、阿尔德1951年:麦克米伦、西博格 | 1952年:马丁、辛格 | 1953年:施陶丁格 | 1954年:鲍林 | 1955年:迪维尼奥 | 1956年:欣谢尔伍德、谢苗诺夫 | 1957年:托德 | 1958年:桑格 | 1959年:海罗夫斯基 | 1960年:利比 | 1961年:卡尔文 | 1962年:佩鲁茨、肯德鲁 | 1963年:齐格勒、纳塔 | 1964年:霍奇金 | 1965年:伍德沃德 | 1966年:马利肯 | 1967年:艾根、诺里什、波特 | 1968年:昂萨格 | 1969年:巴顿、哈塞尔 | 1970年:莱洛伊尔 | 1971年:赫茨贝格 | 1972年:安芬森、摩尔、斯坦 | 1973年:菲舍尔、威尔金森 | 1974年:弗洛里 | 1975年:康福思、普雷洛格1976年:利普斯科姆 | 1977年:普里高津 | 1978年:米切尔 | 1979年:布朗、维蒂希 | 1980年:伯格、吉尔伯特、桑格 | 1981年:福井谦一、霍夫曼 | 1982年:克卢格 | 1983年:陶布 | 1984年:梅里菲尔德 | 1985年:豪普特曼、卡尔 | 1986年:赫施巴赫、李远哲、波拉尼 | 1987年:克拉姆、莱恩、佩德森 | 1988年: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 | 1989年:奥尔特曼、切赫 | 1990年:科里 | 1991年:恩斯特 | 1992年:马库斯 | 1993年:穆利斯、史密斯 | 1994年:欧拉 | 1995年:克鲁岑、莫利纳、罗兰 | 1996年:柯尔、克罗托、斯莫利 | 1997年:博耶、沃克、斯科 | 1998年:科恩、波普 | 1999年:兹韦勒 | 2000年:黑格、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2001年:诺尔斯、野依良治、夏普莱斯 | 2002年:芬恩、田中耕一、维特里希 | 2003年:阿格雷、麦金农 | 2004年:切哈诺沃、赫什科、罗斯 | 2005年:肖万、格拉布、施罗克 | 2006年:科恩伯格 | 2007年:埃特尔 | 2008年:下村脩、查尔菲、钱永健 | 2009年:约纳特、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 | 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铃木章 | 2011年:谢赫特曼 | 2012年:莱夫科维茨、科比尔卡 | 2013年:卡普拉斯、列维特、瓦舍尔 | 2014年:贝齐格、赫尔、莫尔纳尔 | 2015年:林达尔、莫德里奇、桑贾尔 | 2016年:索瓦日、斯托达特、费林加 | 2017年:杜博歇、法兰克、亨德森 | 2018年:阿诺德、温特、史密斯 | 2019年:古迪纳夫、惠廷厄姆、吉野彰

相关

  • 美罗培南美罗培南(英语:Meropenem),或译美洛培南,是一种有非常广泛抗菌性及可供注射的抗生素,用于治疗多种不同的感染,包括脑膜炎及肺炎。它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碳青霉烯的分类下。
  • 肾性骨病肾性骨病(Renal osteodystrophy)或慢性肾病矿物质与骨骼疾病(CKD-MBD)属于骨病理学,其特征为"骨矿化不足"(bone mineralization deficiency),这是伴随着慢性肾病的电解质及内
  • 嘴巴口腔,简称口,俗称嘴巴、嘴或咀,是指唇、腭、面颊和口腔底之间的空间,向上它与鼻腔相通。向后口腔与两个颌弓后的咽腔相连。口腔的后面的开口是咽峡,前面的开口是嘴。整个口腔的内
  • 酸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英语:Acid phosphatase,EC 3.1.3.2)是一类磷酸酶(将磷酸基团从有机分子上水解下来的酶),且可进一步归类为磷酸单酯水解酶。酸性磷酸酶储存于溶酶体中,在其与核内体融合后
  • 水苏糖水苏糖(英语:Stachyose)是一种四糖,结构式为: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分子式为:C24H42O21。该糖属于功能性低聚糖,不被人体消化酶完全水解,热量为1.5-2.4 kcal/g。因而可进入结
  • 性别认同性别认同(英语:Gender identity)是个人对自己的社会性别的亲身经历。性别认同可能与出生时的性别指定相关(即顺性别),也可能与其不同(即多元性别)。所有社会都有一套性别类别,可以作
  • 巴西蘑菇Agaricus rufotegulis Nauta (1999) Agaricus brasiliensis Wasser, M.Didukh, Amazonas & Stamets (2002) Agaricus blazei Murrill (1945) sensu auct. Agaricus sylvati
  • 雷尼镍雷尼镍(英语:Raney Nickel)又译兰尼镍,是一种由带有多孔结构的镍铝合金的细小晶粒组成的固态异相催化剂,它最早由美国工程师莫里·雷尼(Murray Raney)在植物油的氢化过程中,作为催化
  • 神舟飞船神舟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921工程)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系列,其原型机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而其发展型号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第一次完成载人飞行。2011年11
  • 拾破烂者病羊毛工病是炭疽病中透过吸入病原体的一种,其名称来自早其主要的感染者,多为接触动物制品或排泄物而受到感染。